“豆豆,你怎么把我的手机摔啦?”
豆爸的这一声惊叫震动了整个屋子。
完了,在这个只能宅在家里,就靠手机跟外界联系和工作的时候,豆豆毁了爸爸“最重要的东西”。
我能够感觉到豆爸从开始的难以置信到懊悔心痛再到怒火燃起…
我甚至看到他的手已经抬起来,目标直指豆豆的屁股。
可是当手快要接近目标时,力道突然被抽走,变成了佯打。
然后,我听到一句“今天不要靠近我,我不想见到你”留给了懵懵懂懂的豆豆。
当面对每天把我们折磨得快要崩溃的熊孩子,看到被摔坏的手机,被画满的墙壁,打扫着乱糟糟的屋子,我猜想每个家长都可能有过那么一刻,特别想打一顿那个熊娃,或者把他罚一顿狠的,好好出一口恶气。
可是,打骂和惩罚真的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吗?
打骂和惩罚常常是无效的
在文章开始的那一幕,就是最近发生在我们家中的事情。
豆豆摔坏了爸爸的手机,而在疫情期间,我们并不想出门去修手机。可是,没有手机,爸爸又工作不了。所以,我们只能在网上联系人订了一款新手机给送过来,一下损失上千元,论谁心情也不会太好。
但这时候,如果豆爸真的把只有两岁的豆豆打一顿,是否就能够让她长记性呢?
恐怕不能!
因为,对于两岁的孩子而言,还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她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不太能够考虑别人的问题。而她对数字才刚刚开始形成一点概念,对于物质守恒这种高级的问题根本是一窍不通。
说通俗点儿,一个表面完好但是开不了机的手机,对于两岁的娃娃来讲,她并不明白自己造成了多大的破坏。
这时候一顿痛批或暴打并不会让孩子明白自己摔了手机是不对的,给她留下最深印象或者说阴影的就是暴怒的父母、恐怖的面孔和场景。
孩子不会因此变得懂事、乖巧,却会变得胆小和紧张。
教育的效果没达到,“恐吓”的效果很不错。
与其惩罚,不如让孩子承担后果
在忍耐了一天半之后,新的手机终于拿到了。显然,豆豆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又跃跃欲试地想要来拿爸爸的手机。
这时,豆爸努力帮助豆豆回忆,“记得吗?前天,就在那个位置,你把我的手机摔了。爸爸没有手机就没有办法工作,我把买好吃的钱都拿来买手机了。就是因为你把爸爸的手机摔坏了,所以,最近你都不可以碰我的手机喽。”虽然,豆豆未必真正听懂了这其中的逻辑,但她知道最近爸爸不会让她再碰手机了。
而且,我发现:豆豆最近拿其他一些东西时,会注意放回原位,比以前仔细了许多。
你看,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比直接惩罚更有效果。
针对年龄特征调整教育方法
打、骂、吼是最简单粗暴、不用脑筋的处理方法,但却成了很多家长的“三板斧”。其实,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的处理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而且还应该根据年龄段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1岁
特点:
好奇、好动。
没有行为和情绪控制的能力。
虽然这时候的宝宝已经开始认知语言,但还是并不能够完全清楚和明白爸爸妈妈说“不”的含义。
处理方法:
不需要长篇大论地跟孩子讲道理,家长只要给孩子做正确的行为示范。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多示范几次,这个过程不要太着急。
家长要善于利用面部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让孩子明白你的情绪状态和对他行为的不满。
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家长要坚决地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反应不要过于强烈。
2岁
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并且情绪的波动会比较大。
特别关注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够得到,就会频繁地发脾气和哭闹。
处理方法:
首先,家长不能够妥协,建议可以进行冷处理,不理睬他的哭闹和发脾气。
第二,可以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但不要让他独自呆在房间里或者某一个地方。家长一定要陪在他的附近,直到他不再哭闹为止。
第三,等他情绪稳定一点,不再哭闹时,给他讲道理。
3岁
孩子比较任性。
但是已经开始能够理解原因和结果这些概念。比如说,他会明白自己如果犯了错会受到惩罚,如果表现很好时能够得到奖励。
处理方法:
鼓励孩子多动手,并经常交给孩子一些任务,如果孩子任务完成得很好,要给予赞赏和鼓励。
可以采用面壁惩罚。至于面壁的时间,有一个简单的计算方式,那就是年龄等于面壁时间。像3岁的孩子是可以承受3分钟的面壁惩罚。
等三分钟面壁时间过后,不需要孩子特别地去讲明自己错误的原因。家长应该安排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将注意力转移出去。这是很多家长经常犯的一个误区,非要3岁地孩子讲清楚错在哪里真是”超越年龄“地要求,孩子真的很难做到。
4岁
特点:
特别喜欢游戏和各种活动。
如果孩子正对一个玩具和游戏着迷的时候,如果家长让他停止,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这时候的孩子,还会通过隐瞒事实的真相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要。但是,家长必须知道他们这样做,并不是故意在欺骗,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处理方法:
孩子如果出现哭闹,家长需要用“平静的态度”拒绝或者同意他的要求。
孩子出现谎言和欺骗行为,家长不要用偏激的语言或者道德品质的概念去羞辱孩子。
比如说,我在某音上看到很多小视频中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干了坏事,却把责任推给猫或者是爸爸,这是猫干的,这是爸爸干的,这是典型的四岁左右孩子的思维特点。他们并不明白这个“明显的谎言”是错误的行为。
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很简单,家长只需要平静地说明现在的状况,然后让孩子帮助你处理。比如,让孩子帮助你把满地的垃圾收拾干净。
家长如果这样做,孩子会觉得别人是能够理解他的,以后她就不会害怕说出事实的真相了。
5岁
特点:能够遵守规则,也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但是,他们常会超越界限来偷偷地试探你,想看看家长会有什么反应。
处理方法:
尝试帮助孩子换一个视角思考问题。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可以问一下孩子:“如果是你,你会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吗?”然后帮助孩子分析:不良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引导孩子重视遵守行为准则。
可以建立一种行为管理体系。比如,可以借鉴幼儿园里的小红花机制。当孩子做了好的行为就奖励小红花。当孩子犯了错误就贴上一个哭泣的脸。如果哭泣的脸集满三个或者5个,要给予一个小小的惩罚。如果这一天里边得到了一个小红花,那也要给孩子一点鼓励。
如果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点赞、转发、收藏都是对我的鼓励,谢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经的教书匠和班主任,多平台原创作者。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努力探索人生和世界可能性,超有烟火气的俩娃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