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戊戌变法,自古改革多艰难

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中国历史上历次著名的改革,理解改革之难

2、时间跨度:前700年—1898年

3、重要名词:春秋首霸 商鞅变法 盐铁官营 三省六部制 青苗法 摊丁入亩

4、重要人物:管仲、商鞅、汉武帝、孝文帝、王安石、张居正

概述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通过辛勤付出创造了丰富、深刻、辉煌、博大、绚烂多彩的中华文化,在人类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文化创造的过程中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工匠等,本文谈谈历史上的改革家。

实施改革的原因

历史上若干朝代,朝代之初都显得生机勃勃,社会安定,当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的各种矛盾显现出来,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相应的改革措施,原因基本如下:

1、社会生产中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2、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为了缓解或化解政治矛盾。

3、统治面临经济或军事危机,需要缓和社会矛盾、民族矛盾。

4、统治者面临先进文化的冲击,提升本民族整体文化的需要。

5、统治者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改革多艰难?

从上表列举的历代社会改革事例中可以看出,在中国实施社会变革何等艰难!其中四位帝王(汉武帝、北魏孝文帝、隋文帝、雍正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另外管仲、李悝、商鞅等少数宰辅依靠君权的支持,他们所推行的改革获得成功,其他的社会变革最终多数失败,而随着变法的终结,变法者也大都成了改革的牺牲品,罢官的罢官,身死的身死,即使是成功的,如商鞅变法,改革者同样没有逃脱被迫害的命运!

为什么会这样呢?

改革家面临的风险

历史上的任何改革都有风险,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改革者面临不成功的风险,被改革触动利益的人面临利益减少或丧失,必然反对。

在古代社会,统治权、土地和税收可以视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在朝代之初权力集团将它瓜分完毕之后,相互之间的权力利益之争达到暂时的平衡。而之后的改革就是对这块蛋糕进行再分配。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土地所属权成为最大的利益蛋糕,而历朝历代的发展趋势,无不是土地逐步高度集中到若干权力集团手中。这些既得利益者利用手中的权势,尽量使利益合法化,最大化、持久化。

而改革者需要从拥有权势的这批人手中夺走他们的蛋糕(土地),进行再分配,同时包括土地权,赋税等。既得利益集团及其代理人,岂能善罢甘休,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挠改革。

于是,支持改革的最高统治者力挺时改革尚能维持,而他一旦死亡、失势或态度摇摆不定,既得利益集团就会立刻反攻倒算,一则对变法者进行人身攻击,如吴起身死楚国、商鞅丧身秦国,二则对变法政策进行全盘否定,导致变法夭折或失败,如王安石、张居正等。

改革家的魄力

但是,很多社会改革在历史潮流面前是势在必行,无可阻挡的,从这个角度看,改革之所以进行,并不是统治者心血来潮、无事生非,而往往是不改革,国家必将面临动荡、分裂、衰落甚至亡国的风险。

在这样的历史动荡期、社会转折期,谁能担当起历史的使命,走上引领变革的舞台?谁能敢于不顾自身安危,敢于自觉自愿地做出牺牲,走上既得利益集团的对立面?

历史造英雄,时势造英雄,改革者们未雨绸缪、深谋远虑、殚精竭虑、把握先机、下定决心、鼓足勇气、趁势而动、奋不顾身、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这正是政治家们具有的魄力,这正是改革者的伟大之处,也正是他们千古流芳的原因。

改革成败的因素

既然社会改革是历史潮流,那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呢?简析如下: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出发点)

2、改革派与反对派力量强弱对比孰强孰弱。(力量对比)

3、最高统治者对待改革的态度,支持力度和时间是否长久。(最高层立场和态度)

4、改革者要有远见卓实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是否能化解遇到的阻力。(魄力和能力)

5、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用人是否得当,是否行之有效。(用人和执行层面)

6、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社会条件)

请读者对照上表,自行分析历次改革成败原因。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中,无数改革者留下了他们奋斗的传奇,英雄的史诗。

成功者固然得到了人们的钦佩,失败者也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迪;改革家们用无比的坚韧,曾经面对着世人的疑问、嘲笑、蔑视、压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再起,百业复兴,在中华民族强国的道路上,千帆俱进,百舸争流,呼唤着更多的风云人物,需要有更多的改革家,他们深深领会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在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书写着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改革精神。


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更多需要的人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商鞅到王安石再到戊戌变法,自古改革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