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村里那条小路

我家住在村外北山脚下,有十几户人家。在我记忆里,主要是我父亲的上辈与同辈以及我的叔伯兄弟们居住的较多。也有几户杂姓。山脚离村子大约半里地的样子。从村里通往家的路,几经变迁,当然了如今已经铺上水泥路了。这条路,见证了农村由穷到富、由衰到荣、由乱到治渐渐演变的历程。

在我记忆深处,这条路最早是一条勉强可过马车的泥泞小路。崎岖蜿蜒,道路的两侧皆是高低起伏的层层梯田。山脚下的田地零碎得很,那年头少有机耕地,还采用牛耕。这条路就是在梯田中间余留进出田间地头的一条羊肠小道。没有一座桥,最低洼处有一过水路面,常年细水淙淙。晴天好日子,溪水可一迈而过;遇到雨天可就遭殃了,恐怕不湿鞋难过此关。雨天,黄泥地粘脚,如果不是跟脚的鞋,恐也难穿住。夜晚,女孩子也不敢单独行走,路两边,高坎土堰,沟壑遍布,风吹荒草树木“哗,哗”声响不断,不时还有受惊野鸟飞起,阴森森有些瘆人。那时,农村家家户户还都点煤油灯,昏暗的灯光只照咫尺方寸。入夜乡村便沉浸幽黯之中。

后来,农机具逐渐在农村得到了遍及,乡村兴起平整土地的运动。许多小块田地都变成可以适宜机耕机收的耕田。这期间村里,规划了一条从村子北口直通山脚的简易车道。那是六、七十年代的事情了。虽然还是土路,但有了路基,路面比周围的田地高出了不少,并且在路的低洼处还架起了一座便桥,雨天再也不必淌水湿鞋了。此时,拖拉机耕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村的村容村貌也逐渐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夜间人们终于可丟掉油灯,从窗户口射出的电灯光划破寂静乡村的夜空。

如今,新农村建设突飞猛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使乡村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观,我家老宅门前的泥泞路,已经铺上了水泥路面。再也不怕雨天泥泞路滑车爬不上坡了。可惜,如今山脚下的住户已经寥寥无几了。老房子还在,锈迹斑斑的铁锁无言地诉说着人间的悲凉。

从老宅前这条几经变迁的路中,我们不难发现近来国家乡村振兴所取得的累累硕果。整整齐齐的红砖蓝瓦房一排排,门前青一色的水泥路面,每家每户门都停放着一辆轿车。人人脸上都带着欣慰的微笑,是啊,如今丰衣足食能有何忧?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往村里那条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