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学习收获

    今天线上学习了崔允漷博士的《育时代新人,绘课程蓝图》讲座,收获很多。比如:目标的“三维叙写”法,通过……(过程与方法),理解……(知识与技能),形成……(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目标“三维叙写”法,不同于三维目标的说法,前者是把一个目标用三个维度表达,厚着把一个目标割裂为三部分。

      崔博士还说要给学生“胡思乱想”的时间,没有胡思乱想,哪来的创意?刷题能刷出美感?学习要向学科专家一样探究,学语文得会表达,学英语要言语,学地理要着地,学科学要科学,学物理要碰物,学生物要懂生(生命)。何为大单元中的“大”,这是高阶位目标,多课时构成,微课程建设,有组织关联者(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

      间隙继续跟干老师学知性阅读(一),知性阅读是形成自动化阅读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有效阅读方式。什么是知性阅读?魏智渊老师在研究了皮亚杰关于认知过程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之后,提出了改善思维的具体路径——知性阅读。所谓知性阅读,就是带有钻研性质的理解性阅读,阅读者凭借逻辑和已有的经验去理解书中的观点,与书籍反复对话,并以书中的思想对自身经验进行反思和改进。这种阅读强调的是一种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重新建构认知。因为是认知的重新建构,所以知性阅读也可以称为“理性阅读”。第一,从阅读的动机来看:人只有遭遇到特殊情境,在认识到自己的认知体系需要重新建构时,才会重新审视阅读,并试图改进阅读,从而逐步靠近知性阅读,这种行为是一种理性的主动选择的行为;第二,从阅读过程来看:知性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进行理性阅读思考的过程,没有有意识的理性行为,人的阅读始终停留在感性阶段。因此,我以为,“知性阅读”也可以称为“理性阅读”,一方面区别于感性,另一方面,也强调这种阅读的主动意义。当然,就人的整个阅读过程而言,知性阅读是一个精确的过程,这种精确需要分析、概括、抽象之后,建立认知间的新联系。

      那么,知性阅读的路径是怎样的,魏智渊老师同样给出了方案,他指出:阅读能力的训练,一般有五个步骤:1.起始阶段,大量摘抄、反复运用;2.深入阅读阶段:揣摩结构、概念和关系;3.更进一步,倾听作者,与作者对话;4.最后,与好书进行生命交流。事实上,知性阅读最终要实现的就是书与“我”自然成为一个整体,能随时指导“我”的生活。

      显然,于我而言,现在还处在学习知性阅读的浪漫阶段,带着对知性阅读的好奇,我积极走近这种阅读方式,并尝试着用这种方式阅读了干国祥老师点评的《水心的阅读史》,第一次了解到了点评阅读史的一些主要方法。

      作为一种“术”层面的方法,点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它因境而异,因人而异,因对象而异。要想学到真知灼见,就应当选取高人的案例,进行积极地知性阅读——啃读。于是,我选择了干国祥老师的点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对话与思考之后,初步总结出了点评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抓住观点不同的地方提出质疑。(质疑式点评)。针对水心原文“我对书的嗜好,似乎是天生的。”这句话,干老师展开了追问:为什么有人喜欢阅读?为什么有人不喜欢阅读?这难道真是天生的?之后,他进行了缜密分析,并得出:无论从个人成功率还是整个社群的优秀成功程度来说,热爱阅读都是“应该这样”的教育追求。他没有正面批判热爱阅读是天生的不正确,只是用几个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进行推理论证,得出了“要成为优秀的成功人士,应该热爱阅读,这是他们的共识。”如果以批判的眼光和逻辑论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思考批注方式是我们可学的范畴的话,我们所不能企及的是之后他更加深刻地与现实链接后的思考:“我们可以从水心这个案例来分析一下,一个人何以爱上阅读,乃至于让人产生一种“天生喜爱阅读”的错觉,这个问题,对新教育儿童课程至关重要。”我以为,这才是干老师点评的精妙之处。第一,他将“热爱阅读是否是天生的”与“新教育的儿童课程联系起来”,去启发每一个新教育人思考“儿童课程设计的原理是什么?”第二,对于“热爱阅读的原因”,他有肯定的答案,但并不直接告诉新教育人,而是以一个“这个问题,对于新教育人很重要”的表述,激发新教育人去探求原因,因为只有新教育人自己主动探究到真相后,才能积极地并持之以恒地投入到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去。这是一个新教育领头人的教育艺术,也是一个智者的领导艺术。

      归纳干老师此处批注的特点,路径如下:提出质疑——逻辑论证——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引发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