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0阅读笔记《小说课》,读蒲松龄《促织》

今日阅读书目《小说课》

今日阅读页数第1页-第26页,读蒲松龄《促织》

金句摘抄:

曹雪芹作为小说的责任就在于,他把“白玉为堂金做马”的解释权,悄悄交给了“贱人”刘姥姥。p5

刘姥姥在荣国府的门前看见的是什么呢?是石狮子,还有“簇簇轿马”,也就是好几辆兰博基尼和玛莎拉蒂。p6

历史从来都有两本:一本在史官的笔下,一本类属于红口白牙。红口白牙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那就是嚼舌头。p8

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借口,最终成为不同的人,最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p9

好的小说语言有时候和语言的修辞无关,它就是大白话。p9

好的小说语言就是这样:有它,你不一定觉得它有多美妙,没有它,天立即就塌下来。p9

奴役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接受奴性,而奴性则是你从一开始就主动地、自觉地、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奴性,它成了你文化心理、行为、习惯的逻辑出发点。p10

语言是想象力的出发点,语言也是想象力的目的地。p13

悲剧有悲剧的原则,所有的欢乐都是为悲伤所修建的高速公路。p14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这8个字有效地启发了我们有关生活经验的具体想象。悲剧气氛一下子就营造出来了,宛若眼前,栩栩如死。p15

好的小说语言还和读者的记忆有关,有些是读者的脑海里本来就有,但是,没能说出来,因为被你一语道破,你一下子就记住了。p15

好的小说语言你不用有意记忆,只靠无意记忆就记住了。p15

无论是写小说还是读小说,它绝不只是精神的事情,它牵扯到我们的生理感受,某种程度上说,生理感受也是审美的硬道理。p16

关于戏剧性,我们都知道一个文艺学的常识,叫“发现”,古希腊的悲剧里就使用这个方法了,在“发现”之前作者要藏的,——要么作品中的当事人不知道,要不读者,或观众不知道。p19

面对情感,小说不宜“抒发”,只宜“传递”。p20

你写的时候用心了,小说是天然的,你写的时候浮皮潦草,小说反而会失去它的自然性。p20

文学需要想象,想象需要勇气。p24

无论《促织》抵达怎样的文学高度,它只是“劝谏”文化的一个部分。p25

西方的历史是很不一样的,它是求知的历史,也是解决问题的历史,它还是有关“人”的自我认知的精神成长史。p25

阅读中印象最深的内容:

如何读小说: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小”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如何看到小说内部的大,同时能读到小说内部的小。

只盯着大处,你的小说将失去生动,失去深入,失去最能体现小说魅力的那些部分;只盯着小,我们又会失去小说的涵盖,小说的格局,小说的辐射,最主要的是,小说的功能。

好的读者一定会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看局大,一只眼睛盯局部。

由此联想到的其他感悟:

《小说课》读了第一章,让我很惊艳,难怪每一位写作老师都会推荐这本书。

相较于前面读的几本写作书,《小说课》即不像《文心》书中老师的循循善诱,也不像《伍尔夫读书笔记》独具个性的天马行空,更不像《这样写出好小说》只专注于写作技巧和方法。

而它,又似乎涵盖了前面几本书的特色。

这一章讲的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以前这篇小说我也读过,即使现在重读,也只能感受到这个故事曲折悲凉,又有讽刺意味。

作者从写小说的角度一一道来,很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拍手称妙。

从大家都熟知的《红楼梦》由很小的“色”开始,牵引出这篇小说从大处入手。

从欣赏经典的角度又转折到老师的角色,教我们要同时关注小说中“大”和“小”。

而文中提到的,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的转折、抑扬、冲突,又让我立刻联想到《这样写出好小说》中提到的情节的写法。

最让我欣赏的还是作者的通俗、风趣、个性十足的文笔,将这样一堂小说课,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又让读者收获颇丰。

期待继续读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NO.40阅读笔记《小说课》,读蒲松龄《促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