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和你聊到的这本书,名字叫做《重来》,它的英文原名是rework,我觉得应该翻译成“重塑”更合适。原因在于书中提到了大量颠覆人们认知的管理观念,堪称重塑了人们对小企业的传统认知!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程序员出身,他们创办有一所叫做37signals的小公司,成员仅有16人,但迄今已经营了20年,年盈利达数百万美金。
所以作者一开篇就说,我不希望别人把我们定义为互联网公司,因为互联网公司以大量招聘、疯狂烧钱、华丽落败而广为人知。而我们公司规模很小,开支甚少,盈利颇丰。
公司如此独特,起源于创始人的思维卓然不群,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小公司的目标应该是成长为大公司?No!
想象一下,如果哈佛和牛津广开分校、扩大规模、布局全球,能够使他们成为更伟大的学校吗?并不能!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个恰好合适的规模,可能是5个人,也可能是40个人,甚至有可能只需要一个人。只要能把业务做好,稳定盈利,又何必为了虚荣心去追求规模呢?在小公司羡慕大公司气派的同时,大公司也在羡慕小公司的敏捷和灵活。
再说,一家公司的影响力也未必取决于规模。
著名广告网站Craigslist公司只有几十人,却可以达到每年盈利几千万美金,成为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对传统报刊行业造成了巨大打击。
再看马特·德拉吉打造的个人网页“德拉吉报道”,成为了电视从业者、脱口秀主持人、报社记者们挖掘故事的必去之地,对新闻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英雄不问出处,不在于他们的公司有多大,而在于他们对经营了几十年的传统行业的巨大影响。所以,小公司不是一块跳板,它本身就可以是一个目标。
2.你需要制定长期而周密的经营计划?No!
你有没有尝试做过新年计划?又有几次能够100%的完成计划呢?完成个人的计划尚且如此困难,更何况一家公司呢?它所处的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市场、竞争对手、客户、整个经济大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怎么可能完全预料到呢?所以作者说:制定计划无异于瞎猜。
对于这一点我本人还有一个感受,那就当制订了一份计划之后,接下来你的注意力就会很容易从做事本身转移到维持计划上。尤其是当你把这个计划对很多人宣布过之后!
这当然不是说你对未来不该进行任何展望或者准备。作者强调的是,不要为制定计划花费太多的精力,也不要总是在计划的细节上纠结。立即行动,根据客观情况,随时调整决策,才是小公司的最佳战略。
3.产品要以客户为导向?No!
作者认为设计一款产品并不需要核心团队、市场调研、和专业推广,只需要“挠自己的痒痒”就可以了。你的创意完全可以只为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你可以通过亲自使用来充分了解你的产品是不是好用,哪里还需要改进。如果它能够完美解决你的问题,就完全有可能打动和你相似的人。
德国福莱希公司只生产伸缩狗链,却能够占到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市场份额。最初的创意不过就是它的创始人感觉到自己用的狗链有些不方便而已。你既然已经为你的产品开创了新事业,有可能需要去为它奋斗一生,又怎么能对它不够了解,或不够喜爱呢?
既然取悦的首先是自己,就不能太“惯着”客户了。一心想着令所有的人都满意只会最终把你的产品变得不伦不类。保护好你最初的创意,做理性的改善,而不是迎合着客户的意愿跑。作者说,最好的广告词是对你的客户这样说:“我相信你会爱上我们的产品的,因为我爱上它了。”
4.要成功就要不断融资?No!
融资会带来很多问题,你很大可能会失去控制权,为了迎合投资人而被迫改变。你最初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在董事会上听别人指手划脚吗?对于投资人来说,三五年是一个投资周期,他们急于套现离场的态度很容易毁掉你创建优秀公司的梦想。另外,融资的繁琐会使你分心,无法集中精神做事情,还容易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不需要融资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运营一家公司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费钱。如果你要开餐厅或工厂,对资金的需求当然会比较大,但是如果你只是经营虚拟产品,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低成本创业的机会也非常多。比如:把租办公室改成在家办公;能自己记账就不要找财务,能自己修电脑就不要找IT,能网上宣传就不要花钱打广告,以此类推。未来也许你会选择花钱解决这些事,但是在还没有稳定现金流的创业初期,还是能省就省吧。
5.创业公司需要工作狂?No!
这么说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长时间工作会过分透支精力,人们的注意力会降低,反而有可能带来很多的错误,得不偿失;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一个人的职业倦怠期的过早到来;其次,频繁加班反映出任务管理上的问题,这个人可能很难分清楚哪些工作应该做,哪些工作不值得做,还有哪些工作可以更高效的做,筋疲力尽使他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第三,工作狂的存在也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人感到无所适从,他们甚至会因为按时上下班而产生负罪感,对公司整体的士气都是一种打击。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可能只是在浪费时间而已;真正高效的人早就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下班回家了。
以上是《重来》这本书中精彩观点的一部分。书中令人拍案叫绝的论述还有很多,推荐精读再精读。
最后的结语,我特别想引用作者在本书的开篇部分时写到的一段。
“企业家”是一个过气的称谓,它把创业变成了一个私人俱乐部,好像一般人难以进来一样。别再提什么企业家,不妨把自己称为“创始人”吧,当你开始自己的事业时,你就已经是创始人了。你不需要有NBA资质,各种证书以及西装革履和公文包,你只需要有一个创意,加上一点点自信,和一点勇气,就可以启程了。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明霄雨知识频道,一起来让知识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