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长相(四)——家乡话

        与孩子谈话,她说在宿舍里教同学家乡话,并用句家乡话和我聊了几句,问我家乡话说的怎么样,让我评价一下,我说不评价,也不建议你说家乡话,因为你不在老家长大,你不知道其中的内涵是什么,调准不等于会说。

        家乡话要家乡人说才能明白,有的字都不知道怎么写,比如夜来后晌(昨天晚上)、qinqin(早晨)起来,上大学期间,怕同学听不明白,我基本把最地道的家乡话换成别的词表达出来或者是规避一下,但回到家后马上变回来,否则会让家里人笑话,说:“就你噱(xue)!”老家里遇到人经常问这么几句:“吃了?”“zu啥地?”其实这些话是打招呼的意思,没有实际意义,也不会因为对方没吃就请他吃饭,也没有探究别人隐私的意思,表达的是亲近、关心但又说不出其他词。“你这guo人怎么zhang an”或者是“你这guo人怎么niang an”在不同的情况下表达的也不一样,或很生气或显得很生气。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道出了对乡音的的理解。有的地方出远门的人走之前大多都会带一捧家乡的土,看到家乡土,如看到故乡。但现在再难听到这样的事,不是现代人忘本,是时代不一样了。

        语言从另一个角度映衬着一个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底蕴和形象,谈吐得体和优雅是对他人的尊重。说好中国话(含说好家乡话),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责任,所以要说,更要好好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长相(四)——家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