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不是基于数据或直觉,而是基于数据和直觉

IPod之父托尼•法德尔曾经负责研发一款面向商务人士的便携产品,为了了解目标客户及其需求,他们聘请了一家外部咨询公司帮他们做需求调研。

咨询公司设置了多个实验组,给他们看产品演示。法德尔的团队设计了10种不同的原型,他们想知道哪个感觉更好?哪个更实用?哪种颜色更受青睐?哪个更符合他们的习惯……

他们和咨询公司仔细研究每次实验的录像,观察实验者的表情、肢体语言,研究他们填写的表格,咨询公司也会在汇总信息之后提交一份报告。大家开始变得很依赖咨询公司的报告,不再专注于产品设计,而是会说“让他们拿去测一下数据吧”,没人愿意为自己设计的东西负责,把决策权完全交给了数据。

经过一轮又一轮测试,一次又一次修改,他们发现每改正一个问题,又会出现更多新问题,大家一直不停地填坑,最后产品变得面目全非,也没有得到足够数据支持他们去做出好决策。

很多人认为在商业决策中应该以理性来指导,用数据说话避免主观臆断,但有时却会落入数据陷阱,用户很难说清楚他们想要什么,而那些通过各种测试、分析得到的数据很可能是伪需求,只会让人们更加混乱。

这种情况下要如何决策呢?有时用一点点直觉得到的结果比用数据更有效。


《波士顿咨询工作法》,作者内田和成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咨询顾问之一、日本BCG咨询公司前总裁,在本书中他总结出精英工作理念,告诉你成功人士都在用的右脑的直觉思考×左脑的逻辑思考工作法则。突破逻辑思考的极限,用直觉引导你做出更好的决策。

内田和成曾为多家公司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公司新业务战略、中长期战略、全球化战略等,并提供支援服务。2006年被美国《咨询》杂志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5位咨询顾问之一”。著有《论点思考》《重建经营革命》《跨行业竞争策略》《规则颠覆者》《顾客忠诚的时代》等。

全书用大量案例生动地解说了如何运用直觉,让大家直观地了解逻辑思考和直觉、感受在工作的每个阶段发挥的作用。无论是提交策划方案、推进新的项目,还是开展新的事业,都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通过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建立假说是典型的逻辑思考,属于左脑思考的范畴。另外,毫无根据的灵感属于典型的右脑思考。一般在实际操作中,建立假说属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区间。
要是有人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顾问们,假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起来的,他们多半会回答在参加完讨论之后。这些假说既不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得来的,也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在参加讨论时,他们会整理自己的思绪,从他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大多数人的灵感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某种因素激发出来的。这并非简单地用左脑导出理论,而是右脑灵光闪现。


正如亨利•福特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决不会说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设计大师John Edson在其著作《Design Like Apple》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2007年第一款iPhone发布前,John Edson的一家客户为了解用户,对手机的偏好和习惯做了一次焦点小组访谈。小组的意见领袖开始表示“手机应该是黑色和银色的”,其他用户纷纷附和,表示黑色和银色的比较好。这时主持人掏出了淡蓝色且带有银边装饰的摩托罗拉手机,于是大家又改变了意见,觉得多彩的产品看起来也不错。

因此,对于复杂的事物,你真的很难基于产品测试的结果来设计产品。

当用户提出他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时,通常是他们能想到的最优方案,但受限于知识和设计素养,这些只能算是普通方案,设计师对产品应该有高于常人的洞见。

产品测试只是一种获取用户反馈的方法,数据可以告诉你什么地方做得不赖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但是它不能代替设计,设计需要创新需要灵感和直觉。


灵感和直觉的获取,一方面需要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在与目标用户沟通时仔细分析,从中获取设计灵感,找到突破点。

法德尔带领的团队后来不再依赖咨询公司的意见,而是抛开数据独立设计。遇到问题时大家一起讨论,由法德尔最后拍板,如果大家对他的决策产生质疑,法德尔会向团队解释他的思考过程,给他们展示相关数据、收集到的信息,自己的直觉感受,以及最终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团队的设计终于走上正轨。


正如谷歌的硬件设计副总裁艾薇•罗斯所说:“决策不是基于数据或直觉,而是基于数据和直觉。”两者缺一不可,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而直觉会帮助你走得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决策不是基于数据或直觉,而是基于数据和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