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四十三

图片发自App

四十三、睿智多谋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山东沂南县南)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幼年失去父母,和弟弟诸葛瑾由在豫章当太守的叔父诸葛玄收养。后来,叔父丢了官,带着他兄弟俩投靠旧交荆州牧刘表。不久,叔父去世。十七岁的诸葛亮便寄居襄阳隆中(襄阳县西十公里)。在那里,一面躬耕,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十余年,喜诵《梁父吟》,常自比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在逐鹿中原中失败后率部投奔刘表的刘备,一心想找个人才来辅佐自己。他打听到襄阳有个名士叫司马徽,就特地去拜访。刘备说:“我是特地向您请教天下大势的。”司马徽听了呵呵大笑道:“像我这样的平凡人,懂得什么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只有俊杰。襄阳地区有‘卧龙’、‘风雏’,你能请到其中一位,就可平定天下。”刘备问谁是卧龙、风雏,司马徽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道谢后,回到驻地新野。正好当地名士徐庶特来投奔,刘备很高兴,留下他当谋士。徐庶也告诉刘备:“诸葛亮是一条真正的‘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当然愿意,请你陪他一起来!”徐庶说:“他不会来晋见你,你可以拜访他。”于是,刘备帶着关羽、张飞,亲自到隆中去访诸葛亮。

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故意躲开。刘备先后三次登门求教,到第三次,诸葛亮才在自己的草屋里会见他。后来人们把刘备三次登门求教,称为“三顾茅庐”。

刘备说:“如今汉室衰落,大权落在奸臣手里。我只望向天下展示大义,可是我智短谋浅,遭到一连串挫败。然而,雄心壮志未减,就是想不出好办法,请先生指点。”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说:“现在曹操已拥兵百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你还不能和他抗争。孙权占据江东已有三代,国势险要,人心归附,贤能之士为其所用,对他只能联合,不可谋取。”接着,诸葛亮又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荆州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地,但刘表软弱无能,无法守住它,不知将军是否想占有它?”“益州地势险要,沃地千里,号称‘天府之国’,但占据益州的刘璋,昏庸凶残,不得人心,那儿的人民都希望得到一个贤明的君主。”最后,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益二州,据险防守,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务,外与孙权结好,协力抗曹,逐步统一全国的建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策”,被人们誉为“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主张,连连称善,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从此成为了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水一样。”

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二年,发生了赤壁之战,使年仅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得以大展雄才。战前,诸葛亮亲自到东吴,说服孙权,阐明联合必可打败曹操,壮大自已,形成三足鼎力的局面。因而,促使孙权决定联刘抗曹。于是,孙权命令周瑜、程普、鲁肃,率领水军三万,随同诸葛亮溯江而上,与刘备会师。

公元208年11月,孙、刘联军协力作战,取得了赤壁之战大捷。曹操战败后,率残部退回北方。从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刘备不仅免遭被曹操消灭的厄运,反而化险为夷,占得了荆州,有了一块立足之地。因此,刘备对诸葛亮更加倚重,拜他为军师中郎将,让他参与决策,并掌握兵权。

刘备占有荆州后,便进一步向西图谋益州,以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计划。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在益州豪强地主的支持下,率领数万士卒入蜀,留下诸葛亮与关羽等人留守荆州。

建安十八年,刘备进攻成都北面门户雒城,久攻不下。诸葛亮遂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率领张飞、赵云等沿江西上增援刘备,连克巴东(四川奉节)、江州(重庆)。然后,分兵攻点江阳、犍为和巴西、德阳,占领了益州东部广大地区。刘备乘此时机,攻下雒城,与诸葛亮会师成都城下。

刘备包围成都数十日。益州牧刘璋在刘备派去的从事中郎简雍的游说下,开城投降。刘备占得益州,自称益州牧。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兼益州太守。

公元221年,刘备正式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任命诸葛亮当丞相。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日理万机,治理蜀汉,鞠躬尽瘁。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逝世后,太子刘禅继位,诸葛亮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诸葛亮遂整顿政风,建立文武官员任职制度。诸葛亮曾亲自批公文,查帐目。主簿杨颙说:“国家有制度,官员有职权,不允许上下侵犯。丙吉不过问街上死人,而忧虑牛马发喘,陈平不知道粮食出入的数目和价格,而说:‘自有负责人,是他们了解分工的精义。’”诸葛亮察言纳谏,对杨颙的进言表示感谢。后来,杨颙去世,诸葛亮哭泣三天。

诸葛亮积极修订法令规章,实行法治。他诛刘封,杀彭羕,斩马谡,黜来敏,罢廖立,废李严等,不避皇亲国戚、亲随故旧、托孤重臣,坚持依洁办事。诸葛亮执政期间,任人唯贤,赏罚分明,抑制豪强,推广屯田,以利耕战,使“民贫国虚”的蜀汉,出现一派“耕战有伍,刑法整齐”的景象。

诸葛亮又派中郎将邓芝到武昌去劝说东吴孙权,恢复吴蜀联盟。孙权听了邓芝作的分析,沉默了很久,最后决定跟曹操决裂,专心跟蜀汉联合。因而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忧。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亲自率军去平定“南中”地区豪强雍闿发动的少数民族叛乱,以实现他“南抚夷越”的策略。诸葛亮这次亲征,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终于使孟获感化,心悦诚服地投降了。平定南中叛乱后,又对西南各族采取和好政策,任命少数民族中有才干、有影响的豪杰充当官员,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睿继位。诸葛亮认为这是北伐的好时机,决定挥戈北伐,攻击曹魏。出师前,他给刘禅上《出师表》,陈述出师原因和统一中原的壮志。公元228年春,诸葛亮领兵北伐,采取稳扎稳打的方针,先取陇右,再取关中;又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在蜀军出其不意的打击下,陇右的广大地区相继被蜀军占领,一时关中大震。

但是,由于错用了骄傲轻敌的马谡,失去重要的战略重地------街亭(甘肃庄浪东南),第一次北伐未能成功。以后诸葛亮又三次率军北伐,多因军狼运输和供应问题,被迫回兵。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蜀军复出祁山。为了进一步解决军粮运输问题,诸葛亮先设计了一种“木牛”,后又设计了称为“木马”的运输工具。这次北伐,与魏军相持于渭南。魏军主将司马懿固守不战,于是诸葛亮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

8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于五丈原(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军只得罢兵退回关中。

诸葛亮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戎马倥偬的军旅中度过的。他善计谋,通晓兵法,革新“连弩”,所著《将苑》(又称《心书》)是他军事思想的集中反映。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故事选(手抄本)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