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友在读《红楼梦》,为了有得聊,我也跟着她一起读。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远远跟不上她的进度,比如我读到第十二章的时候,她已经读到二十几章了。因为,我们有着不一样的阅读习惯,她说读《红楼梦》,就真的只读《红楼梦》,而我则是有许多没读完的书,每次完全凭兴致或精力选择一本来读。
这是两种典型的阅读习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清华哲学系同学,曾经跟我提起过曾国藩读史书的时候,非常有毅力,能够坚持每天读十页。曾国藩在修身十二法中还讲过读书的习惯: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每日以十页为率。
回想起来,我在中学和本科的时候,都是读完一本书,再读另一本的。然而,我并不是因为像曾国藩那样有毅力,而是因为当时主要读小说,很容易欲罢不能。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即使读一些其他类型的书,也能做到“读书不二”。
但是,这样可能就会有问题,比如我高二的时候读卢梭的《忏悔录》就比较“痛苦”,因为卢梭这本自传比较长,而我又没有那么喜欢,却花了很多时间“坚持”看完了。在《巫士的穿越》中,塔夏莎讲述过一段相似的经历:
“塔夏莎,你不会为乐趣而阅读吗?”
“不幸的是,我也只为了知识而阅读。”我说。
我告诉克莱拉,我的阅读乐趣在小学时就夭折了。我父亲的一个朋友拥有一家书籍经销公司,他习惯把一箱箱已绝版的书送给我父亲。我父亲会审查它们,把文学性的书给我,说我必须在学校的功课之外阅读它们。我总是以为他要我读每一个字。尤有甚者,我以为我必须读完一本后,才能再读下一本。后来我才很惊讶地发现,有些人读书是同时读好几本,根据他们的心情喜好而随意选择。
大家读书无非几种原因:有人为了乐趣,有人为了知识,还有人为了求智慧。今天早上收到一位朋友的信,他说觉得我读书像在钻井,而他读书则更像跑步。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觉得我读书比较费劲,而他更多是乐趣和享受。
他的观察很有意思,确实如此,我现在读书更多是所谓的求智慧,所以,会读得比较慢、思考得比较多,可能别人看起来就比较费劲。
希米在《让“死”活下去》中,描述过史铁生读书的习惯,恰恰是我期望的一种境界:
你说为什么写作,就是为了不自杀。你真的自杀过,真的因为写作而活下来,你的结论和加缪一模一样——那时候你还没有读过加缪呢。你就是因为这样想啊想,使劲地想,才把好多问题真正想透了,真的是融会贯通,像你这样的傻人总是用傻劲。我曾经嘲笑你看书慢,好几次,我发现你在前一页书边上写的话,正好是作者下一页写出的,我说你干嘛不往下看,结论就在下面,干嘛停下来自己想,非这样事倍功半——其实那恰恰是事半功倍,那些由亲历悟出的,那些经历了苦苦的思索悟出的,融在血液里,不光更丰富更有力,而且还会生长,成为经久的营养。你知道这才是傻子最聪明的地方,傻子就是这样超过聪明人的。
不过,也不能说我读书就感受不到乐趣,有所感悟时也是会非常快乐的。而且,我有时候也会单纯因为乐趣读书,特别是拿到一些期待已久的书(比如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希米的《让“死”活下去》),我甚至会一口气读完。但是,因为太喜欢了,我又会不断重读,以至对这些书的细节都非常熟悉(以及它们跟其他书的关系),这就又会给人特别钻研的感觉。
南怀瑾老师讲到读书的时候,提到过孔子说的“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深得我心:
孔子讲研究《易经》“玩索而有得”,用玩的啊!这里“索”就是探讨。我认为孔子用“玩索”这个词用得好极了!真的噢!读书要轻松,真正的学问要轻松,不要像你们那么认真紧张。
我是从小爱读书,这是一辈子的习惯。我读书有一个经验,不同种类的很多书都摆在桌上,这边是佛经啊,或者很严肃的书,那边是小说啊,其他乱七八糟的也有。读到某个地方读不通了,想半天想不通,我就丢开,抓起一本小说来看看,或者像诗啊词啊来念一念,过了一会转过头来再看,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就读懂了。这就是读书玩索。
史铁生在《诚实与善思》中,还有一段关于阅读的思考:
读书也是一样,不要多,要诚实;不在乎多,在乎善思。孩提之时,多被教导说,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近老之时才知,若非善思,这习惯实在也算不得太好。读而不思,自然省得出去惹事,却容易养成夸夸其谈的毛病,说了一大片话而后不知所云。国人似乎更看重满腹经书,但有奇思异想,却多摇头——对未知之物宁可认其没有,对不懂之事总好斥为胡说。现在思想开放,常听人笑某些“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虽褒贬明确,却似乎位置颠倒。“道可道,非常道”,“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读书所求莫过知“道”。而知也知之,识也识之,偏不入道者,真是“白瞎了你这个人儿”。
所以,如果读书能够感受到强烈的乐趣(像我女友读《红楼梦》),不妨像曾国藩说的那样“读书不二”。但是,如果是为了知识或智慧,也许同时读多本书更好一些。这样更能够不时停下来、跳出来思考,而且也有利于消化和回顾。
在《朝霞》的前言中,尼采表达了对读者的期待,不妨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这篇前言是一篇迟到的前言,但并没有迟到太多——毕竟,五年或六年又算什么?一本这样的书,一个这样的问题,是不能速成急就的;无论如何,我们二者——我以及我的书——都是lento(慢板)之友。
语言学是一门让人尊敬的艺术,要求其崇拜者最重要的:走到一边,闲下来,静下来和慢下来——它是词的金器制作术和金器鉴赏术,需要小心翼翼和一丝不苟地工作;如果不能缓慢地取得什么东西,它就不能取得任何东西。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在今天比在任何其他时候都更为不可或缺;在一个“工作”的时代,在一个匆忙、琐碎和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在一个想要一下子“干掉一件事情”、干掉每一本新的和旧的著作的时代,这样一种艺术对我们来说不啻沙漠中的清泉,甘美异常。——这种艺术并不在任何事情上立竿见影,但它教我们以好的阅读,即,缓慢地、深入地、有保留和小心地,带着各种敞开大门的隐秘思想,以灵敏的手指和眼睛,阅读——我耐心的朋友,本书需要的只是完美的读者和语言学家:跟我学习好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