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国潮的崛起,源于文化自信

【书评】

今年年初,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火出了天迹,常常是“一墩难求”。继冰墩墩之后,马上我们将迎来另一个吉祥物组合:“江南忆”,也就是第19届杭州亚运会的三个吉祥物:琮琮、莲莲和宸宸。组合名字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光是组合的名字,就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元素。琮琮的名字源于玉琮,这是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莲莲的名字源于莲叶,代表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西湖;最后一位宸宸则是取自于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今年冬奥会的冰墩墩和雪容融,还是亚运会的“江南忆”,它们爆红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中国元素。随着中国近些年来的繁荣发展,在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不仅世界对中国文化有不一样的认同和期待,也让我们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有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自信!

这个现象,还有一个名字叫“国潮”,《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专门诠释了这个现象,作者张内咸,青年导演、编剧、图书作者,用不一样的视角定义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

曾经的我们为何不自信?

现如今,我们一直在强调文化自信,这种自信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自豪。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领土可能会变化,人口或许会有增减,甚至血统都会随着通婚而有所改变。但是只要她拥有历史,那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就会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断地延续和发展。

煌煌五千年,华夏文明经历了如此多的璀璨,深植于我们基因里的民族精神,总能在民族危难关头焕发出强大的力量,其中延续不断地文化起着关键的作用。

可是,近代以来的境遇,让国人对引以为傲的中华文化有了反思,认为中国不仅器物不如人、制度不如人、文化亦不如人。

直到十几年前,提到国货,对应的标签往往仍然是低劣、廉价,这个廉价不仅仅是价格上的,还有认同层面。我们崇尚外国的月亮,却对本国的文化和历史嗤之以鼻,回头看看当年那些“公知”的嘴脸,他们恨不得将这片土地全部翻新一遍!

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一度被丢弃在边角,冷语以待,弃之如履……

我们的不自信是来自于对国家文化的疏离以及对本国实力的不自信。

传统文化蜕变成潮流

不得不承认,老祖宗传下来的很多东西都和我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了距离,国潮,就是让属于我们的元素嵌入我们的生活,甚至成为我们追逐的对象。那就是让它们流行起来。

本书从“汉服热”说起,对于汉服,人们最初的概念是把它和Cosplay、二次元、杀马特甚至和服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不说,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认知的缺失。

从沈从文的《古代服饰研究》到西塘汉服节,汉服,穿越近百年,把沈从文和徐娇、方文山连接到了一起。也把文化血脉延续到了一起。

和沈从文的区别是,方文山和徐娇们让汉服和流行走在到一起,让传统和年轻的元素融合了起来。

西塘汉服文化节

汉服热的现象可以说是一次偶然,但从格拉德威尔的“流行三要素”角度来解读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三要素之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就是关注于信息传播活动的关键人物具体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方文山、徐娇作为公众人物,他们就是天然的意见领袖,他们的特殊身份可以毫不费力地扮演面向公众的推销员。

再加上他们对这方面有着近乎于偏执的要求,“认为自己保有的文化更为纯正,并在这件事上非常敏感”;以及近些年对汉服产生兴趣的人呈点状不断扩散,让汉服有了成为流行的可能。

让年轻人和文化触碰,让文化输入当代年轻人的血脉里!让年轻人、市场去了解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让中国元素汹涌成海,这就是国潮。

方文山
三个要素,成就国潮

张内威在书中提出了国潮的三个要素,中国符号、更新观点和面对市场。就以本文开头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为例,利用作者的观点分析下这个“江南忆”组合能否火出圈。

先看看国潮的第一要素:中国符号。三个吉祥物所代表的事物不在赘述,我们拉进镜头,细细观察下他们,琮琮证实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头部装饰的纹样就是取自于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神人兽面纹,也就是饕餮纹,寓意“不畏艰险,超越自我”

良渚文化的玉琮

莲莲带着杭州西湖、莲叶和三潭印月,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西湖,成为中国文化的灵感的一个源泉,贺知章、白居易、苏东坡、杨万里,让西湖不单单是一个景观,更是一个文化语码。

宸宸名字来自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座古桥的名字——拱宸桥,代表的是另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这条开凿了上千年的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航运的水脉,更是这个国家的历史血脉!

国潮第二要素:更新观点。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不符合时代,那也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存在。这需要链接,把静态的、遥远的元素和当下的受众链接起来。

对于这个吉祥物组合,如果硬生生地将良渚文化、西湖、京杭大运河这些因素嵌套进去,会显得格格不入。它们需要“故事”,用“故事”、载体和时代对接。于是设计者把机器人作为三个吉祥物的整体造型;“莲莲”头顶的荷莲叶,以互联网为叶脉,突出了科技和未来的元素。

国潮第三要素:面对市场。文化印记如果要被人铭记,除了其本身具有的魅力之外,还需要有市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能否打造出一个大IP。作者认为,文化一旦和市场脱节,就无法给大众消费带来炫耀资本。

“国潮”的判定标准就是一旦一个商品被打上“中国”的标签,能否获得国人的认可。

就在前两天(4月29日)杭州亚运会官方正式开售名为“潮涌”的数字徽章,就在开售没多久,连同前几届的数字徽章全部售罄。

同时杭州亚组委将通过电视转播权、赞助权、特许经营权、门票、火炬传递等进行商业化运营,也就是说,杭州亚运会这件特殊的“国货”也将面对市场,引起新一轮的“国潮”。

结语

作者对所谓的“国潮”用了一句话来定义:一种具有中国符号的商品,并且观点在当下。打造“国潮”的过程,就是国人用“中国”的标签,利用市场和人心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的另一种形式。

那就必须对自己的“商品”有足够的自信,才能让这件商品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中华文明,悠悠千载,我们又足够的底气支撑我们的自信,而这份文化自信,就是“国潮”的底气和靠山。

(本文部分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国潮的崛起,源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