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背后的信息》复盘


本书一共讲两个问题:

问题一:是什么阻挡你获知重要的信息?

这本书里说了六点:

1.无意盲视和有限认知,你看到的很少是全貌

2.动机性盲视,每个人都有利己偏好

3.领导者失误,从疏于监管开始

4.集体盲视,把所有事都视为理所当然

5.刻意误导,你的关注焦点被有意转移

6.滑坡效应,未注意到逐渐发生的变化

当你有困惑时,会向谁求助呢?这就关系到如何帮助自己做决策的问题。最近越发觉得自己的困惑没办法给周围的亲人朋友磨叨了,以往的经验也屡屡证明我们之间的对话大都是白费口舌,并没有实际意义。不仅浪费了时间,有时候糟糕了我还会被带跑偏。一件事情该不该去做?万能的大熊老师说过,当大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掺和了。这就是说的信息源的问题,我们要善于发现那些超前的、新的、正确的、特立独行的信息。

子木也分享了她是如何让自己的信息源更超前和更正确的。

(1)看书,看经典的书,看那些穿越时空限制,从古至今都效果很好的书,这些书本身就自带预测未来的功能。我们还需要去关注近期的好评新书,因为这些新书里藏着当下的主流方向。

(2)交朋友,交领域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的,比自己优秀很多的朋友。朋友间差距越大,代表着时差越大。如果可以有这样的好朋友,那我们便可以站在跟他同样的位置,去看到他眼中的世界,这也是用最快速度弥补这时差的好办法。因为不同领域,同样我们又可以借助他们的视线,去打破自己认知的边界。

(3)看新电影,边看边记录被触动的点,并且给出自己的感悟。尝试让自己转换角色观看电影,分析不同版本,不仅仅是做个单一的观众。

(4)接触新信息,比如关注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要善于利用时代工具,做好链接,与时俱进。

(5)上优质课,跟随着优质老师来更新自己的资源。生活中遇到多个选项时,我们是做单选还是多选呢?想过创造新选项吗?随着一个人信息源不断扩大,就会开始跳出有限框架,让自己不再受限于眼前的选项。变被动为主动,也就是所谓,“治人而非受治于人”。

自从当了妈妈,我一直都在寻找带娃赚钱两不误的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这不可能,但还有很多人做到了,并且做的很好。但凡有人做到了,我就是有可能的。我相信带娃和赚钱并不是对立的,可以两全其美。“金钱是这个世界给你的掌声”,所以利用自己的能力、知识、天赋等可以帮助到这个社会,社会自然会给予更多的金钱。一个有宽广认知的人带出来的孩子,和一个有认知局限和偏见的人带出来的孩子,定是有明显差异的。大多数情况下财富自由家庭出身的孩子比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会更有远见,看的更多,更有礼貌,也更聪明。所以,作为父母,就更有责任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源,让自己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 。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打破往日的二元对立思维呢?在遇到选择时,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子木多次提到的她的好朋友老董,老董小时候,遇上父母离婚,让她选择以后跟谁一起生活,她却从小就知道不局限在眼前的选项,她谁都不选,而是选择自食其力,不依附任何人。就像《最小阻力》里说的那样,穿越眼前的问题,直接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蓝图。

当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去找那些这件事情已经做成功了的人请教,找到同行里有经验的优秀选手,他会看到现在的我们所不能看到的盲区,这样会很好的避免踩雷和掉坑。

我这个人有个特别大的毛病,就是不喜欢关注新闻,包括娱乐新闻。所以偶尔从微信或者微博上看到条N手信息,我就不辨真假,囫囵吸纳。现在我要开始保有觉知的看到信息后提醒自己多问问题,比如“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带着疑惑去查资料,解疑答惑。每个人都有利己偏好,首先承认自身利益的存在,才可能做到换位思考,克服动机性盲视,做出有效决策。

大多数人都做的事情,并不一定都是对的,要想脱离集体盲视,就要有意识的看到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的其他可能性。并且多质疑目前的做法,问自己,“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就一定要这么做吗?”、“这是适合现在的吗?”等问题,从消极被动调整到主动积极的状态。

关于刻意误导,一般多发生在购物和销售方面。当我们进入商场,是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购物清单,还是经常会被别人牵引着走,最后买到很多清单之外的物品?我们在做重大决策时,需要怎样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都提醒我们不忘初心,要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最好还可以拥有自己的智囊团,一个由不同领域优秀的人组成的群体,这样的智囊团可以让我们的选择更靠近正确。

滑坡效应就像温水煮青蛙,出现问题总是报有侥幸心理,认为躲过这次,以后就没事了,但这都是自欺欺人罢了,只会让人迈向更大的错误。大错的造成往往是始于最开始不起眼的小错,为了掩饰较小的错误,而犯下更严重的错误。错误逐渐升级,以至于自己都察觉不到大错特错到要爆发。我们要养成关注国际新闻的好习惯,让自己保持觉察力,可以透过变化的细节敏锐的捕捉信息背后的真实信息。这些小变化,如果是恶性的,那么对它视而不见的后果就是小错酿成大错。这些小变化如果是良性的,那么我们会成为时代的领先者。因为时代本就是通过一个个新鲜词语,一个个新的举措不断变化着。

问题二:如何捕捉重要的信息?

本书给出了五条:

1.第二视角,留意本该发生但未发生的事

2.保持理性,考虑相关者的行为和动机

3.超前思维,至少要超前一步思考

4.间接效应,觉察间接影响

5.采取行动,规避可预见的危机

让自己拥有第二视角,留意本该发生但没发生的事情。比如频繁发出招聘信息的公司、饭店、健身房等,通过这个表面信息最起码可以推测出其最近一段时间的管理,经营等有内部问题。它本该发展顺利,但是并没有顺利,而是频繁更换员工,那么推断出它表象下的问题也是必然的。

保持理性,考虑相关者的行为和动机。每个人说出的任何话,做的任何事,都是有动机的。这就提醒我们可以多深究行为背后的动机,以此来识别陷阱。有些事是不做比做要好的,不做虽然不能获得什么,但至少也不会损失什么。

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我们当然也要随之变化。疫情期间我们的状态就已经是活在未来的状态,所以提高自己的数据化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盲目自信拼不过有理有据的自信。

本书封面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重要的信息你总是视而不见?”,最后作者也给出了答案,就是专注。专注可以让一个人忽略身边的无限未知,从而出现盲区。专注很重要,可以让一个人更快更好的完成一件事,但有时候更重要的是觉察到重要的信息。因为有些重要的信息可能会把一件你专注在做的事情完全推翻,让它变的毫无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背后的信息》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