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负性情绪

前置思考

请阅读以下关于负性情绪危害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给你什么启发?

负性情绪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负性情绪长期存在,容易引发生理和心理疾病。

比如说,如果处于长期而反复的过度紧张,或者在强烈的情绪激动状态下,容易发展为高血压病。

例如,消防队员比较容易罹患高血压病;医学院学生中,毕业班高血压患病率,是低年级学生的3倍。

二是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诱发灾难性后果。

比如说,2015年温州一家火锅店,一位顾客和服务员起了争执,服务员情绪失控,拿了一大塑料盆的开水,浇在女顾客身上,导致顾客全身大面积烫伤。

服务员因为涉嫌故意伤害被刑拘。

Q1:什么是负性情绪? 

A:

1、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又称为负面情绪,是

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

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的统称。

人们之所以说这些情绪是负性的,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通常是不积极的、不舒服的。

除了精神上的不适外,身体也可能相应会有不适感,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比如说,一个人焦虑,容易出现头痛、胃痛等各种不适,严重的话,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比如说,前置思考中,服务员由于情绪失控,被负性情绪所主导,做出伤害顾客的行为,被捕入狱。

2、负性情绪有因可循。

负性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通常来说,至少有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出现负性情绪诱发事件。

比如说,因为友谊破裂引起悲伤,失去亲人引起痛苦,看到社会阴暗面引发愤怒,目标没达成引发沮丧,要公开演讲引发紧张,要考试担心通不过引发焦虑等。

比如说,前置思考中,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争执,就是服务员情绪失控的诱发事件。

二是对人事物的错误解读。

有些负性情绪诱发事件,所有人遇到了,都会产生同样的负性情绪。比如说,失去亲人的痛苦。

有些则不然,同样的诱发事件,有些人会出现负性情绪,有些人则不会。

原因在于,外在事件发生时,除了本能反应外,还需要经过个体的思维解读,才会综合形成最后的反应和情绪。

也就是说: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视角去看,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看一个情境。比如说,一对情侣一起看电视。

女方的前男友打来电话,女方犹豫了一会就把电话挂了男方的眼神往手机里瞄了一眼,然后问女方“怎么不接电话”。女方紧张地撒了个谎“是卖保险的,不用接。”

接下来,女方发现男方好像心不在焉的样子,看电视的时候一脸愁眉。晚上他们出去约会吃饭,男方也是很沉默。

女方就着急起来,变得不开心,甚至有点生气了。回家的时候,女方终于忍不住了。跟男方说:

"有什么不能直接说出来吗,不就是今天前男友打了个电话过来吗,看到你今天这样子冷淡对我,我真的好难过,我很珍惜我们这段感情,有什么事我们好好谈谈好吗?"

可是男方失落的真实原因是:“哎,今天意大利又输球了。"看到女方巴拉巴拉说了那么一大段,一脸茫然和诧异。

情绪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是产生情绪的间接原因,而我们主观上的信念才是直接原因。

所谓的ABC指的是:

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

Belief:信念

Consequence:结果 

在上述情境中,前男友来电夫接、男友愁眉不展是激发事件,但女方主观信念上,认为现男友还会介怀她与前男友,于是不开心、生气。

如果换一种信念,女方认为现男友能够理解,她珍惜的是现在的感情,那么,就不会生气,而是会仔细观察或者直接询问,男友是因为什么而不开心。

如果是这样,女方就能确定男友不开心的原因,自己就不会生气。通常来说,激发事件只是诱因,是否产生负性情绪,关键还在于我们秉持的信念,以及对事件的解读。


Q2:怎样应对负性情绪?

A:

1、认知负性情绪的正面价值。

拿破仑曾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这足以见得情绪管理是何等困难。

但上述观点中,关于情绪用的是“控制”这个动词,这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误解:以为负性情绪没有任何正面价值,要抑制和杜绝。

事实上,没有不好的情绪,只有不被尊重的情绪;没有可怕的情绪,只有缺乏了解的情绪。

负性情绪并非一无是处,就像硬币有正反面一样,其实反映了你的需要:

比如说,嫉妒是好的,它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有多么想要。

比如说,愤怒是好的,它包含着力量和自尊,让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比如说,后悔是好的,能帮助你找到生活意义,为夫来点亮一盏明灯。

当然,这也并非说要放纵负性情绪。

在爆发负性情绪时,适当压抑、转移,能让我们获得安全,避免在我们没有能力应对那个冲突之时,出现不良后果。

因此,就对负性情绪,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压抑。负性情绪,越抑制,会越失控。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问过人们:“控制者和被控制者是什么关系?”

比如说,我脸红,我控制脸红,那么,脸红和你是什么关系?

其实,脸红的人就是你。换句话说,脸红本来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

所以,一旦你试图控制脸红时,就等于制造了分裂,让脸红和你不再是一体,而将其当成了异己。

这就是失序的根源,把本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排挤成异己。

于是,它开始对抗你,这是更大的失序,然后你更想控制,而这个异己由此成长得更厉害,最终它成了你极大的苦恼。

控制与被控制,并非分裂的两个物体,而是融为一体的。

因此,应对负性情绪,我们首先要端正对它的态度:

我们不要本能地去对抗,而是先接受,即便你觉得那并不完美,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开始分析导致自己负性情绪的深层原因。

根据前述所提的情绪ABC理论,我们知道,应对负性情绪的关键在于B,也就是信念和思维解读。

比如说,如果前述情境中,女方没有产生误判,就不会有不开心、生气;即便产生误判,如果女方认知能力更高,也不会生气,而是会把问题摊开来和男友谈。

通常来说,一个人知识面越宽、思维水平越高,对人性洞察。

越深刻,就越少发生负性情绪;即便发生,也不容易出现严重后果,而会应对有度。

因此,在精读君看来,应对负性情绪的根本之道,就是加速自我成长。

2、负性情绪发生时妥当应对。

如前所述,提高认知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负性情绪发生。但如果正在发生,那么,我们还需要一些技术性的应对方法。

①察觉情绪

负性情绪伤人之处在于,在情绪爆发的时候,人失去了对情绪的控制,从而做出非理性的言行。

如果能提高元情绪能力,能够及时觉知,知道自己的情绪处在什么状态,就可以在情绪强度提升到危险水平前,及时干预。

比如说,林则徐因为容易发怒,就书写了“制怒”的条幅挂在堂上,作为对自己的提醒。

②延时处理

负性情绪容易失控的原因是:人脑负责情绪管理的杏仁核反应快,理性的大脑皮层反应慢。

看到不开心的事,或者听到令你气愤的话语,杏仁核就马上通知我们开始发脾气;而理性的大脑,要对信息充分处理后,才能传递给杏仁核。

比如说,看到眼镜蛇,杏仁核就会马上响应,提高肾上腺激素,让心跳加速,准备逃跑。

而大脑皮层则要综合信息分析,例如,这个眼镜蛇是真的假的,毒牙有没有拔除,是不是别人故意吓我等等,这种处理过程相对慢。

但从生存的角度来看,即便眼镜蛇是假的,仍然是逃跑策略更好。否则,如果是真的眼镜蛇,慢慢分析之时,眼镜蛇已发动攻击。

从这一快一慢,我们可以知道:发脾气是本能,不发脾气是理性。

因此,负性情绪发生时,首先要告诉自己,别着急,策略性暂停,至少等几分钟再发脾气。

如果情绪激动,难以思考,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先离开引发你负性情绪的发生地,减少刺激,让自己先尽可能平静下来。

③适当宣泄

应对负性情绪,有点类似于治理洪水,宜疏不宜堵。宣泄负性情绪,至少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比如说,找朋友倾诉。美国有研究认为:“一个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长寿20年。”

比如说,高声歌唱。正如古人所说:“长歌可以当哭。”唱歌可以疏通人们心中的郁结,使人豁然开朗。

比如说,参加运动。美国运动医学院研究发现:那些被诊断患有焦虑症的女士,在进行过六个星期的骑自行车或举重训练后,她们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④转移注意

转移注意力,可以使逐步升级的敌对想法及时刹车。

在心理学家温斯拉夫看来,转移注意力最有效的活动,莫过于能够转变情绪的活动。

比如说,滑稽的电影、电视节目,激烈的体育赛事,鼓舞人心的图书,激烈的电脑游戏……

⑤正面应对

以上说的都是技术性的缓解方法,对于一般、偶发的负性情绪,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如果是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还需要正面应对,找到根本解。

比如说,如果你的压力和焦虑,源于你的自尊心低落,那么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重新激活你的自尊心。方法包括:学会自我肯定、提升能力等。

比如说,如果你感到缺乏安全感,那么,你就要提升能力,强化控制感。方法包括: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预演各种场景行为等。

只有积极地直面问题,加速自我成长,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如果一味逃避,即便负性情绪一时缓解,积累之后仍然会爆发。

3、负性情绪发生后总结反思。

负性情绪发生后,如果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仍然会反复发作。因此,我们要追求“不二过”,尽可能不要栽倒在同样的诱发事件上。

为此,当负性情绪平复后,我们要做好总结和反思,通常可以参考以下流程。

①记录负性情绪发生全过程。

是什么让负性情绪产生?涉及到什么人、什么事?是哪个点诱发了自己的负性情绪?当时自己的反应是什么?引发了什么样的后果?

这一步,是客观地还原全过程,仅记录,不做分析。如果将事实和观点,快速搅绕在一起,往往容易出错。

②诊断负性情绪的深层原因。

可以采用归因中提到的“5个为什么”等方法来诊断,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一直追问下去,直到没有更深一层原因为止。

③提出负性情绪的规避方案。

怎样预防?如果再出现类似的诱发事件,要怎样处理?是否要用量化反馈的方法,记录类似负性情绪发生的频度?……

事后诊断,虽然无补于发生当时,但却是增强你大脑皮层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当理性水平提升,响应速度加快时,我们就可以和本能抢时间、抢主导权,从而管理好负性情绪,减少其危害,增大其价值。

在最后,要强调的是:负性情绪只是一个信号。

面对负性情绪,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仅仅当成一个信号,不压抑、不鼓励,冷静处理、正面应对。



后置思考:

①你最近一次负性情绪发生在何时?你有记录负性情绪发生频度吗?

②你是否有被一种负性情绪长期困扰?如果,你未来会怎样去应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17、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