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2 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想立但不能立,乱世不认幼主

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想立但不能立,乱世不认幼主

如无特殊情况,古代的君王一般在执政期间立自己的嫡长子为太子,鲜有皇帝生前不立储君的现象。而宋太祖却是个例外,在当皇帝的16年时间内,赵匡胤并未立太子,难道真的是因为“金匮之盟、兄终弟及”吗?

翻阅宋史,将金匮之盟简略叙述一下:961年,宋太祖的老母杜太后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就传时任宰相的赵普来宫中。在赵普的面前,杜太后与儿子赵匡胤有了这样的对话。杜太后:知不知道你是怎样得天下的?赵匡胤答言:是靠祖宗庇佑。杜太后却反驳他说的不对,称赵匡胤能夺取江山是因为后周的主子是个小孩,让赵匡胤要汲取后周的教训,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赵匡胤答应了母亲的要求后,充当见证人的赵普便将谈话记录下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并找人好生看管。

金匮之盟虽被记载于正史,但其可信程度确实不高。当时赵匡胤春秋正盛,孙子赵德昭已经10岁了,就算当妈的怕儿子暴毙,也可以跟儿子说,好好培养孙子当接班人,实在不行就传给弟弟,实在没必要认定儿子早亡,必须兄终弟及。难道杜太后偏爱赵光义,不爱孙子,就想让赵光义也当当皇帝,过过瘾?这也不符合传统中国奶奶的情感啊,当然,也可以用杜奶奶出生较好,读书较多,明事理、格局大、看事物通透等等来解释。不过,笔者确实无法认同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还有,赵光义上位后,也并没有马上拿出这个证明文件。按说,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是安定人心的根本啊,登基第六年才拿出来,是否有杜撰的成分呢?毕竟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那个时候的真实性又有多高呢?

笔者认为,在像五代十国那样的乱世,弱肉强食、胜者为王,皇位继承者需要拥有绝对的权势,否则即使坐上了帝位,其下场也极有可能是身死族灭。

宋太祖之所以未立太子,是因为他自己就是通过政变篡夺了后周的江山,他深知主少国疑的危险,权势与实力才是真正的继承人,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可能他希望等儿子长大些,羽翼丰满后再立储。而这段时间内,只能将弟弟作为备胎,这点,从他对赵光义的培养上就能看出来,不但让弟弟任尹京(管理京畿),还兼任军政要职。

再说大宋政权建立初期,外患未除,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政权各据一方,宋太祖忙于统一战争,此时的大宋政权,非常需要麾下能臣武将的辅佐,担心会打破内部的政治平衡而不立太子,或根本无暇考虑立储事宜,也都是有可能的。

等国家稳定后,宋太祖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戏码,收回军权。这时候的宋太祖应该已有立储之意,只不过此时的御弟赵光义在朝中已有自己的一股势力,尾大不掉了。如果冒然立储,可能会刺激到赵光义,说不定出搞出什么乱子来,看清楚时局的宋太祖只能在培养赵德昭的同时,对弟弟听之任之予以羁縻。

直至“斧声烛影”上演前,宋太祖都是想立太子的,他一方面压制弟弟,同时又培养儿子,任命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希望儿子在历练终丰满自己的羽翼、培养自己的势力。只不过,终太祖一生,都未能如愿以偿。

帝位面前,亲情不值一提,太祖死后,赵光义便迫不及待的接管了大宋政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1-22 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想立但不能立,乱世不认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