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第六阶段》

我也曾经因为班级的孩子在我的手里乖乖听话,而到了别的老师手里,尤其是专科课上表现不好而洋洋得意。觉得自己有了管理孩子的本领。而不曾知:老师可以带班级,但是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为此,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今天看到了“六阶段”,却让我陷入了深思。

信任是地基,“六阶段”则是引导学生学业和人格成长的基础建材。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不单单是学生从跨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多数人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就是作为我们成年人,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融入新的生活,最开始的要求也是“不惹麻烦”。其实这是来自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在和孩子第一次见面时,就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先请孩子们信任,同时承诺对他们的信任。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要考虑周全。

第二个阶段:我想要奖赏

为了让孩子更专注的学习,提高效率,养成习惯,我们经常用第二阶段思维鼓励学生。无论奖赏的是糖果、玩具,还是延长体育活动的时间或是免写相关作业,在眼前晃呀晃的奖赏的确是良好行为的有利诱因。

确实一些行为习惯不太完美的孩子或者是学习吃力的孩子,因为有了各种奖励,因为要为自己或者是同伴或者是小组赢得荣誉,而改掉了恶习,提高了效率,学业成绩也上来了。因此 ,我们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还经常交流自己在激励孩子方面的经验。

我还用第二阶段的思维,鼓励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学习、锻炼、学习生活本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去学习。如设立小红花,进行每日学习爬楼梯记录的。等。

我们都忽略了,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

但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拔河比赛,我们在参加一年级第一次拔河比赛时,就因为有家长的参与和指导,孩子们掌握了拔河的要领,加上家长的助威呐喊,我们轻松胜出。二年级拔河比赛时,针对我们班级制定了不让家长参与助威的条款。但孩子们齐心协力,加上我的哨子喊号儿,我们在前面几场比赛中虽很艰难但也都胜出了。因为五个班级要轮流对决,我们下场后,孩子们休息,我就接着为比赛的两个班级喊号儿,要知道谁胜出,接下来就要和我们班级对决。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就是希望他们胜出。最后,我们班级连续参加了四场比赛,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冠军的冠军。回一到班级有一个孩子就问我:老师,你那么累干啥给他们加油啊!他们要是胜利了,咱班不就输了吗?他的问题一抛,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问开了。

老师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三班因为不会喊号,他们参赛队员劲儿不能往一处使,眼看就要输了,老师在旁边又那么会吹哨当然要帮助他们了。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怎么做?他们赢了孩子很开心,我因为帮助他们,我也很开心。比赛固然重要,但享受其中的快乐更重要了。

不知道我当时回答算不算正确,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竞争固然很重要,但真正享受其中的过程更为难能可贵。真心为对手加油,这种胸怀比冠军更重要。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取悦别人来赢得他人的认可,是孩子内心不富足的表现。他们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不被爱,或者换句话说,他们希望得到大人更多的爱。所以小小年级就开始学会洞察大人的内心,做他人眼中喜欢的事情,已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实现对自我的肯定。他们还没有强大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对自己的认可。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喜欢这样的孩子,觉得他们会来事儿,有眼力见儿,事事为别人考虑周到。也就是我们的需求加快了他们成为“取悦别人的人”的脚步。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为了让班级体很好的运营,我们需要班规,孩子们也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限和期待。

现在我带的孩子已经升为二年级了。在一年级时,因为孩子们刚刚入学,年龄还小许多学校的事情还不太了解,加上每周二十三节的授课任务,我几乎是每天每节课都在班级呆着。在我的面前,他们表现的彬彬有礼,但后来有几次外出学习,回来后就有同学反应,某某表现不好,老师没来时下地,说话,还有的孩子欺负同学。针对他们出现的情况,我也进行了及时调整,经常有意的不在班级,或者是下午自习课晚回来一些,就会发现两类同学:一类,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能按照班长要求或者背诵诗歌或者抄写词语;一类,老师不在嬉皮打闹还有的特意气班长。

我结合我们的班本课程,给孩子们讲故事,讲童谣,讲古诗,让他们明白学习本身是一种享受和乐趣。我们学习,我们积累不是为了老师的表扬和父母的夸奖,就是为自己越来越有知识,有文化,和同学们在一起有谈论的话题。很多时候老师没有表扬你,你也不用上生气,不用伤心难过,因为你不是为老师学习的,老师没看见并不代表你没完成,也不代表你没做好。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就会遇见属于自己的盛典。

就这样班级出现了越来越多为自己努力的孩子,他们会上课专注听讲,下课快乐玩耍,下午自习课时提前完成预习,抓紧时间阅读。班级的学风越来越浓。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没有雷夫老师那么有文化,我只是告诉孩子们,凡事多站在别人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每天帮助同学们盛饭的那个人,当所有的同学都吃上了丰盛的午餐,你的盘子里却什么也没有你会怎么想?当你难受了,生病了,或者说吐了,你最需要什么?把你想的,你需要的给到别人,咱班就越来越像个大家庭了。

接下来,就出现了如下场景:为班级同学打饭的人,他们的同桌会主动帮助他们打饭;同学生病难受了,不等我说,就有人给到热水,帮助收拾书包,由两人护送到门卫室,等待家长来接。期末时候,孩子们看见我每天批改量增加,很是辛苦,排队批改时会主动帮我按摩。集体乘车去少年宫活动时,会主动和司机打招呼,下车时道谢。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2019年11月我外出培训,把班级事务和两个班长交代了一下,并把每天的任务,每天晚上的作业,窜好的课程,哪个老师带班,都写在了一个本子上,并告诉他们如果有突发事件,找谁去协调。

一天,带班老师发来视频,两位班长组织孩子们给孟鑫宇同学过生日(我都不知道孩子那天过生日)。有孩子们布置好的黑板,一人主持,小寿星先说生日感言,接下来小寿星与大家分享他带来的棒棒糖,最后,同学们送祝福、送礼物。

不曾对他们有过要求,只是原来班级以这样的形式为孩子们过过生日。没想到他们参与其中,并记录在心还自己实践了一把。

这就是我们教育想要的理想境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第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