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书体概况

楷书在隶书成熟后的汉代开始萌生,三国时初具形态。魏晋时成形,经北魏之唐代定型。楷书主要是唐楷和魏碑。

行书萌芽于汉代,成形于三国,规范于东晋。行书流行最广泛的有晋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行书。唐代颜真卿和宋代(按时间顺序)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四大家的行书等。

隶书是战国时期在篆书体的基础上形成,经过秦到东汉末年完全形成。隶书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倒是“汉隶”是审美价值最高的。其特点是结体平扁、左右开张,笔画形态丰富、波磔分明。

草书萌生于战国晚期,定型于东汉末年。草书可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与隶书同时的草书,带有隶书的笔意;今草是与楷书同时的草书,没有章草波磔行的笔画,显得流畅简洁。今草又有小草、大草、狂草之分,因为唐朝张旭、怀素将草书写得跟夸张,故把王羲之等人的草书叫“小草”,而把张旭、怀素夸张的草书叫“大草”,更为夸张的叫“狂草”。

篆书有甲骨文和大篆、小篆。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特点是线条刚猛率真,布白灵动洒脱。大篆指的是金文和石鼓文。金文是殷商后期至战国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特点是笔法厚重圆融,结体自然错落,想法气度宏伟,总体感是古趣横生。石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刻在石鼓上的文字,其艺术性较之金文明突出。小篆在战国末期雏形就已经形成,秦统一六国后经李斯等人加工整理后而广泛推行的文字。小篆运用的是长方形的结体法和圆起圆收的运笔法;笔画强调均匀分布和对称中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各种书体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