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人类知识体系,当今的我们如何高效的学习呢?我们要了解一个树,我们往往要拨开树叶,看其树枝,顺树枝而下,朔源到树杆。这种朔源的思路,就是抓问题核心的思路,就是第一性原理,就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知识,高效学习的思路。
很多人都知道不就是树有个很大的枝干,大的根部,许多叶子,是由种子萌发,经过风雨雪等锤炼和时间累积而成。表层确实这样,那你谈论有何意义呢?
我听过一句话:哲学研究就是人们认为显而易见东西,提出疑问❓科学就是研究“太初有道”也就是大道至简。
我们从表面根和叶重新认知树,自然选择和树成长给我们启迪!从“纵向迭代”、“横向拓圈”、“信息链接”角度深挖,再到树和我们今天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人都知道一颗大树,长得越高,树根越深或根系越发达。
站在人角度看:树是固定的,只有向下扎根吸收营养,成长。
站在树本身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垂直不向下深挖,横向拓展,它能承载所谓“百年”“千年“吗?换句话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资源,“信息”交换与传播,更好的生存。
所以,树的发展:由点向上成长,向下深挖,2头拓展方式。和人不一样,一个方向,由低到高,向上成长。底层思维就是为了生存,由点到多维度的面而发展起来的内外同步生长。
我听过一句话,做大生意需要大志向:
如果要达到百年老店,那么需要运作千年思想
---张首晟
树成长“正反思维”给我带来启迪:大志向大发展就是简单底层思维搭建起来的。
这一点告诉我们,要想承载更多,获得更多信息,更高的发展。
从根部出发,认识自己,向内求,向内深挖;其次就是“正反”式拓圈(边树正面成长,根反馈与深造);根系四面八方,根系粗壮发达,收集“信息”,“加工”,“输出”。根迭代、拓圈、链接(不固守一个地方,不断突破限制,不断成长)。
随着根部发达,树越来茂盛,承载大树白斤,千斤等。根部是树干和枝叶前瞻,是基石,而叶和树干是外在表现。
树干表皮从“稚嫩”到“老练”和人是一样的,刚开栽树时候,表皮轻轻一磕就“流水”了,经过十年,百年长成参天大树,岁月流逝,表皮硬如铁,坑坑洼洼,一道道表皮痕迹,都是自然选择结果。
再到树枝和叶子,从当初表皮害羞出头一点,到一段承载一段故事。加上根部一直在提供所需,激励自己,外在环境磨砺自己,自己破圈,拓展枝干生出跟多枝桠,同时叶子也伴随而来。
叶子是美的体现,有的做标本,也是画家笔下写生。一开始树苗接触外界有限,长成大树,遮住一片净土,接触“信息”更多。风雨太阳等方式和外在环境交流,有时“舍弃”叶子,落下为了更好生存。最美妙的事莫过于,孕育“生命”-果实。
果实里含有树最重要“信息”,承载希望,更多后代,整个树的“精华”。从树下落下时,就脱胎换骨,独创天涯,寻找自己“出路”,在其他地方生根发芽,继续扎根。和风,动物一起传播。
枝桠和叶子、根一起,深挖、拓圈、链接同步更新。从小苗到大树,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厚德载物。根不断拓圈在拓圈,深挖到深挖获得更多资源来适应外在刻苦条件。
根据树成长,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为了让这种抽象的“综合能力”变得可考察,我们给了可执行的三个关键词:
1) 破圈,2)迭代,3)链接
* 破圈:就是有意识的突破自己所站立的位置。
这种破圈可以是职业赛道选择上的“跨界”,也可以是思考路径上的“另辟蹊径”;可以是工作流程,内容,方式上的“越线”。
当然,破圈不是漫无边际的不务正业,而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方向去尝试。所以第二个关键词就很重要了。
* 迭代:所谓迭代,其实就是要持续学习。
这个事听上去轻飘飘的,但是离开学校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有多困难。
现在的一个悖论是“学历溢价 + 专业贬值”。一方面,数字化相关岗位的学历门口都高,大学本科是基本敲门砖,稍微登样的大厂职位,没有985硕士文凭,连简历都没法递。
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溢价又极其脆弱,因为“专业”的更新速度加快。近3年内,985、211大学撤销了154个专业,包括曾经红极一时的经济统计学、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
这里可以插一个结论,这也是我在思考自己孩子未来专业时候的一个想法——越是靠近职业化训练的专业迭代速度越快,越是接近基础学科的专业迭代越慢。
比如说斯坦福大学发布了一份2010年以来本科专业,发现主修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类学科)专业的学生猛涨,而历史、公共政策、国际关系、化学专业的学生大跌30%以上。
所以现在说终身学习是刚需真的不是开玩笑。因为知识迭代速度真的快。
除了有人半开玩笑说程序员35岁就面临退休,其实像金融经济学,你也会发现经典理论——比如资产定价的理性,比如对市场和垄断的定义——都值得再商榷和推敲。
* 链接:所谓链接不是很多人理解的“扩大有效社交面”,而是一种在工作中将资源(包括人际关系,知识点,信息)进行网状结构化的能力,让自己的有限资源能在配置中产生网络效应。
其实说到底,数字化时代,就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流程,因此,传统工作岗位的定义与边界也都在变化。
我们需要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包,才能在数字化时代找到自己的赛道。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或是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要被教育体系的“专业”所定义,而是要挖掘自己的技能点,要自己定义自己的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