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1【读写100】18天:问答丨元认知能力

原文:1773字

不少读者留言说“元认知能力”不好理解。

其实大家不妨这么想:

认知能力好比是马,而元认知能力是马车夫。

马车夫要驾驭马,但是马如果不听话,两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最终屈服。

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有多少次是马随意地拉着马车跑,而不顾马车夫的指令。这其实就是我们脑中的元认知能力不够,导致无法好好控制认知带来的结果。

思:这句话,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看过,所以读起来很容易懂。人生30几载,绝大多数时候,马车夫都没有能驾驭马!甚至说事没有意识去驾驭。现在,渐渐意识到了。马车夫能驾驭马,和“自律”有些方面是不是相通。

留言01

秦酒:我产生了一个疑问:像“注意力”、“元认知”这些概念我之前都见过,然而我为什么没有让这些概念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呢?为什么这些简单的概念在笑来老师这里就能发挥出这么大的威力呢?

李笑来

越是简单的概念,就越容易被人忽略。

因为那些简单其实只是表象。被这种表象蒙蔽的人很容易就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概念,进而不再去关注和思考。

我们经常用“恍然大悟”来形容自己突然理解了某些复杂的道理,进而觉得豁然开朗的感受。这种感受在另一种情境下也同样强烈: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才明白。

其实那只是你当初觉得简单的道理而已。等经过更深入的思考之后就会发现,那背后还隐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而这些通常都是被人习惯性忽略的。

培养元认知能力,就是为了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重要的概念。

思:我觉得老公的元认知能力比较差,每次跟他说到什么道理,他就说:本来就是这样的嘛!然后,我就和他谈不下去了。

老师说的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是什么呢?我好像还是没有发现。

留言02

lee:自己感觉元认知能力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真正有很强元认知能力的人是不那么容易动怒的。

李笑来

控制情绪就像是举哑铃。

每个人能够举起的重量取决于他的肌肉力量,同样每个人能够控制的情绪大小也取决于他的“大脑力量”。

思:这个类比好!我的元认知又上了一层。之前我对这句话可能无感,读了也就读了。现在,再在脑中过一遍,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其实大脑和我们的肌肉一样,都是符合“用进废退”的规律的。

去健身房锻炼,我们练出的是手臂的力度和身体的线条;用特定的方式训练思维,我们增加的是大脑皮层的面积和沟回的数量。

每一本书、每一个知识点就是我们“健脑”的器械。但是有了器械还不够,有了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让锻炼事半功倍。

思:说的太好了!

某种意义上,我在这个专栏里扮演的其实就是帮助大家“健脑”的教练。

留言03

武燕:近期通过读书和看笑来老师的文章,我的感受是: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智商、情商,根本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别。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言行、个性和生活状态。

李笑来

其实智商、情商只是外在的表现而已,真正重要的是在背后支撑他们的思考方式

所谓的智商高,不光是能够解几道数学题,而是能够洞察这些数字背后的原理。所谓情商高,不光是会与人和睦相处,而是懂得对方内心深层次的需求

你的元认知能力开启之后,不光有助于你理解自己和其他人行为层面的东西,它更会让你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我们总说不要“治标不治本”,这个专栏的目的则是为了“治标更治本”。

思:深深的触动啊!要抄下来。反复看!!

留言04

雷小毅:现在能做到不被无关信息所打扰。比如基本不看微信朋友圈,因为里面大部分是广告和转载。学会精简、拒绝和取舍。

李笑来

每当媒体中爆出食品安全问题时,总会吸引大部分人的眼球。但是有多少人关注过自己大脑的饮食卫生呢?

如果说超市里的食品是我们身体的养料,那书店里的书籍就是我们大脑的食物。

没有元认知能力,其实就等同于:

不注意大脑的饮食健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我们大脑的“食品质检员”。我们要用有限的注意力去筛选那些对大脑成长真正有意义的食物,而不是不顾质量地拼命硬塞。

这里说的成长并非虚构,而是实实在在地长大——大脑皮层面积扩大。

所以下次记得不光要注意自己身体摄入的食物,更要对自己大脑摄入的“食品”进行把关。

思:类比真好!唉,我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冥想又丢了。

留言05

翅膀:夫妻之间的沟通真的需要靠元认知能力。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就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但是有时候自己在情绪控制上、说话方式上没有做到位,导致本来想进行沟通对话,最后却以争吵收场。

李笑来

很多本质的问题想清楚之后,其实能够帮你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我之前提到过,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跟老婆吵过架了。我不光愿意花时间耐心和她沟通,更重要的是我不会只说些表面的理由。

想想看你有多少次和伴侣沟通的时候,只停留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没有试着把这个想法产生的来龙去脉和对方讲清楚?

思:我的表达其实也不清晰。没有把想法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很多人其实不是不想沟通,而是自己都没有想明白,就急着跑去找对方。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对方提出了几点不同意见,就已经刺激到自己,并且不想继续交流了。

所以说所谓的沟通技巧,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先把问题想明白,深层次地想明白,然后在把这些内容一层层地表述出来。

虽然并不是每次都一定能有满意的结果——事实上,我也练习了很多遍——但是这样的沟通明显更有可能达到我们理想的目的。

思:这篇文章,虽然觉得给我启示很大,但是,具体的操作还是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21【读写100】18天:问答丨元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