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00万字治愈自己(94)读书笔记10:赤壁赋(2763)

第16章赤壁赋 主要写苏东坡夜游赤壁,和在黄州期间留下的四篇名作的创作过程。

苏东坡这时过的是神仙般的生活,黄州也许是狭窄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美酒的迷恋,这些合二为一,变得强而有力。是以,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

庄稼已种上,无金钱财物的烦心,他开始享受每一天的快乐。他有一群朋友,像他一样可以把时间自由运用。像他一样,身上金钱不多,而身边空闲不少。

苏东坡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那不过是一里1/3的一段脏泥路,却大概变成了文学史上最出名的一条路。在过了城镇中那一段小坡之后,就到了黄泥坂,一直通到起伏的丘陵。

那个地方向四周一望,似乎全是黄色,只有树木苍翠,竹林碧绿而已。

苏东坡曾在徐州建有黄楼建筑,在黄州日日横过黄泥坂,到达黄岗的东坡。

此时,他已经脱去了文人的长袍,摘去文人的方巾,改穿农人的短褂,好使人不能辨别他士大夫的身份。他每天来往这段路,耕作之暇,他到城里去,喝得小有酒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直到暮色沉沉,好心肠的农人把他叫醒。

但是他和酒友的夜游却引起了有趣的谣言。

也许喜欢饮酒夜游这种生活,才是他写出了不朽的杰作,有诗有散文。有一次夜游,可把太守吓坏了,他在江上一个小舟中喝酒,夜晚的天空,他一时性起,作词一首: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文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谣传苏东坡曾到过江边,写了这首告别词,已经顺流而下逃走了。太守得知急忙追去,结果发现苏东坡卧床未起,鼾声如雷仍在酣睡。这谣言也传到京都,甚至传到皇帝耳朵。

后来发生了一个更严重的谣言,苏东坡过去在胳膊上患有风湿,后来右眼也受到影响,有几个月他闭门不出,谁也没见到他。那时,在另一省曾巩死亡,这时另一谣言传来说苏东坡也在同一天去世,两人一同玉楼赴诏,重返天庭了。

皇帝听说后向一位大臣询问,大臣也不知情。那时皇帝正要吃午饭,却无胃口吃,叹了口气说,难得再有此等人才。后来众人一打听才发现传闻失实。东坡后来对友人说,平生所得毁誉皆此类也。

苏东坡的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在这儿出现的只是一种光辉的温暖,亲切关怀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使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这种纯醇的诙谐美,他开始在随笔里写很多漫谈偶记,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但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但是凭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借此窥探他的秘密,他那幸福的秘密也并不是件难事。

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给予这个世界的多,所取自这个世界则少,不管他身在何处,总是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使之长留人间。

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大江东去著称,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赤壁夜游是用赋体写的,也可以说是描写性的,散文诗有固定的节奏与较为宽泛的音律,他完全是运用语调和气氛。

这两篇赋出名不无缘故,绝非别人的文章可比,因为只有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渺小的感觉道出,同时把人在这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丰厚的赐予表明。

在这两篇赋里即便不押韵,即便只凭文字巧妙的运用,使人已经确立了一种情调。不管以前已经读过十遍百遍,对读者还会产生催眠的作用。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和同乡道人杨世昌享受夜景,那是七月十六仲夏之夜,清风自江面上缓缓吹来水边,水面平静无波,东坡和朋友慢慢喝酒。

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在东山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牵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面和雾气相接,两人坐在小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就觉得人如天上住,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意所致。

两人开始唱歌,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的朋友善吹箫,开始吹起来,东坡哼着歌唱,箫声其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

东坡问朋友何以箫声如此之悲,朋友告诉他:你还记得赤壁发生的往事吗?一千年以前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魏蜀吴的命运,曹操的战船自江陵顺流而下,曹操写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

朋友又向苏东坡说:这些英雄而今安在?今晚你我无拘束,驾一叶扁舟,一杯在手,享此一时之乐,我们不过是宇宙中的一蚊,吟沧海中的一沙砾,人生在瞬息之间即化为虚幻,还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

我真愿挟飞仙而遨游于太虚之中,飞到月宫而长生不老。我知道这些只是梦想,从无实现之望,所以不觉箫声吹来,便如此之悲了。

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依然在此;月或圆或缺,但月亮依然如故。宇宙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的停留?

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何必羡慕江水呢?在这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

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 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听了一番话,朋友也欣然笑语。

三个月后,苏东坡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还是明月之夜,苏东坡和两个朋友自雪堂漫步至临皋亭,经过黄泥坂。此时,地有白霜,树无青叶,人影在地,明月在天。

朋友钓到了一条大鱼,苏夫人又备好了美酒,几个朋友于是携酒和鱼到赤壁下泛舟夜游去了。

在月夜下,苏东坡一个人爬到了赤壁之上,他立在巨大的岩石上,向夜空大声吼啸,四周小谷有声相应答。他一时都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不知何故,竟悲从中来。

时将半夜,四周一片寂静,两只仙鹤孤零零地自东方飞来,伸展着雪白的翅膀,仿佛仙人的白袍飘动。

大约写了这两篇小赋以后,苏东坡又写了一篇短短的月下游记,所记只是刹那间一点儿飘忽之感而已。这篇游记现在已然成了散文名著,应其即兴偶感之美,颇为人所喜爱。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逐步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这篇小品极短,但确是瞬息间快乐动人的描述。

苏东坡主张在写作上内容决定外在形式,也就是说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我们便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100万字治愈自己(94)读书笔记10:赤壁赋(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