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很多值得讲的话题,比如:曹昂、曹冲如果不死,曹丕有没有可能继位,看多了无良小编的哗众取宠,不求甚解的读者在下面争论不休,喜欢较真的我又开始了解读。
本着严谨的态度,这里只采用《三国志》和《魏略》的记载。
曹操有25个儿子,但是真正进入他视线作为继承人考虑的只有4个,即曹昂、曹冲、曹丕、曹植。这大概也是他的心理顺位。其实在我看来,曹昂若在,当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容我慢慢分析。
曹丕即位后曾说“家兄孝廉,自其分也。”意思孝廉长兄(指曹昂、曾被举为孝廉),本来应当继承这个位置。又曾言道“若使苍舒在我亦无天下”,意思如果曹冲还活着天下也不是我的了。这是后人对曹丕继承权问题最大的争议来源。据我理解,一方面他想表达的是曹昂、曹冲若在我当然争不过,但你曹植没有这个本事,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对十几年如履薄冰得争储生涯最终胜出的一种感慨。
先说曹植,曹植文采出众,颇得曹操喜爱,在丁仪兄弟(疑丁夫人母家)、杨修(弘农杨氏,五世三公,长期担任曹操主簿即秘书),贾逵(曾为曹操主簿)等人的帮助下,一度占据优势,但因为个人性格缺陷,行事放荡,最终失去曹操喜爱,公元217年,曹操正式立曹丕魏世子,并于219年秋(曹操死于220年正月),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杀害杨修,为曹丕登基扫清障碍。
事实上,即时是面对曹植,曹丕的上位依然是如履薄冰,先是,曹植一党多为世家子弟,尤其杨修祖上五世三公,本人才华出众,堪称士族新一代领袖。《三国志》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再则,曹丕被立为世子之后,卞夫人面无喜色,因为储位争夺她其实一直偏爱的是曹植,这也是为什么曹丕即位后对其尊而无敬的原因。
即便到了最后,曹操死后曹丕即位的时候仍然是惊心动魄。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魏略曰:彰至,谓临灾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当时曹彰留长安镇守,都督关中,其实就是取代了之前夏侯渊的地位,手握重兵,一旦他下定决心支持曹植,加上支持曹植的世家大族,完全可以重演袁氏故事(袁尚以三子身份即位)。惜曹植不听。这也是为什么曹植最终得以善终(郁郁而终),而曹彰却于黄初四年(223年)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六月十七日(8月1日)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享年三十五岁。
再说曹冲,曹冲幼年早殇,被人熟知的故事有曹冲称象(6岁)以及(9岁)智救库吏,这两件事都是正史记载的。他的继承地位说法亦出自《三国志》,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指突然发病),太祖亲为请命(祷告)。及亡,哀甚。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
关于曹冲的死历史上有很多猜测,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曹丕以环夫人的性命相逼,但曹冲生母地位低微(环夫人,妾室),排行又不靠前,所以相对来说继位优势不大。
关于曹冲还有另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三国志·江表传》注零陵先贤传:(刘)先(荆州别驾,州牧、刺史的副手)甥同郡周不疑,字符直,零陵人。先贤传称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太祖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当。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意思周不疑太聪明,曹操觉得只有曹冲才能驾驭他,所以曹冲一死,曹操就找机会把周不疑杀了,和他杀杨修一个性质。但曹操却把司马懿留给了曹丕,而且终曹丕父子,司马懿确实没翻起浪花。
最后说曹昂,曹昂虽然只是曹操庶妻刘氏(丁夫人陪嫁侍女)所生,但自幼丧母,由无子的正妻丁夫人抚养长大,按照当时的礼法,过继给丁夫人就是嫡长子(参考袁绍是袁逢庶子过继给哥哥袁成继承香火就算是嫡子)。如果不死,继承权是毫无疑问的。
有关丁夫人母家的身份,《三国志·魏纪·文帝纪第二》曰:五月戊寅,天子命王追尊皇祖太尉曰太王,夫人丁氏曰王太后。这里丁夫人是太尉曹嵩的丁夫人,即是曹操之母,而不是曹操的丁夫人。根据曹操夫人与曹操之母同姓可以推测出曹操的夫人有可能是曹操的表姐妹,曹操舅舅的女儿。作为曹操的母族,对曹操起兵不可能不鼎力相助,这个身份是曹操战争过程中收为妾室的卞夫人无法比拟的。但是可能处于为尊者讳的原因,丁夫人母族相关记录在正史里面已经查无此人了,连曹昂的记录都寥寥几笔,只能通过其他人的传记考证。
《魏略》记载曹昂死后,丁(夫人)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你杀了我儿子,都不怀念他!)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遂与绝,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为嫡,加有子修,丁视后母子不足。后为继室,不念旧恶,因太祖出行,常四时使人馈遗,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来送去,有如昔日。丁谢曰:“废放之人,夫人何能常尔邪!”其后丁亡,后请太祖殡葬,许之,乃葬许城南。后太祖病困,自虑不起,叹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就这寥寥几句其实可以看出很多信息,丁夫人没有儿子,所以把领养的曹昂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养,寄托了所有希望。所以曹昂死后悲伤过度,又常常责怪曹操,所以曹操生气把她送回娘家想让他屈服,这其实是夫妻间正常的矛盾冲突。但是丁夫人性格也比较刚烈,在曹操亲自去接她服软的情况下还不愿意跟曹操回去。曹操也只好任由他去写了休书,并且跟他父兄说允许她改嫁。感情不可谓不深。
但结合后文其实可以看出深层的原因,丁夫人之前对丁夫人母子非常看不起,现在曹昂死了自己也失去了依靠,所以一方面是对曹操的失望,另一方面也是难以自处。卞夫人成为正室之后,对待丁夫人态度依旧如初,并时常馈赠礼物,私下宴请自居妾室,丁夫人死后还主动请求安葬。看起来貌似以德报怨,但是实际上一直讨好的是曹操,她懂得曹操的心思罢了。这一点从曹操的临终遗言就可以看出来:“我一生做事,没有什么后悔的,假如死后还有灵的话,子脩如果问我他的母亲在哪,我将怎么回答啊!”正所谓情何以堪。可见他至死是愧对丁夫人和曹昂的。
而且曹操是216年升魏王的,217年立曹丕为世子,却直到219年临死前在立卞夫人为往后。个中原因,自不必说。
且曹昂出生于175年,比曹丕大12岁(正史无明确记载,但有年二十举孝廉,死于197年)。曹操正式起兵讨董卓时,曹昂应该就已经随军,加上曹操的刻意培养,完全有条件建立自己的心腹班底(参考孙策),曹昂本人能力应该不会差,不然不会被举孝廉(东汉制度,郡、国20万人口以上岁举一名孝廉,40岁以上才有资格被推举,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固然有曹操权势的原因,但曹昂死于197年,曹操196年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而且当时是以忠诚的身份侍奉汉朝的,所以曹昂本身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如果曹昂不死,以丁夫人的受宠程度(结发夫妻),几无被废可能,曹昂的嫡长子地位稳如泰山。加上曹昂本身的才能,年纪的优势,足以在征战中建立足够的功勋,培养自己的班底,进而稳固自己的地位(参考朱元璋太子朱标)。
而曹昂如果不死,丁夫人不会回家,卞夫人永远不可能扶正,曹丕兄弟也就永远只能是庶子身份,没有机会竞争大位。司马懿家族也就没机会篡位,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