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2

传习录卷下



【二六六】若是见得真,本体即工夫

问:「『不睹不闻』是说本体,『戒慎恐惧』是说功夫否?」

先生曰:「此处须信得本体原是不睹不闻的,亦原是戒慎恐惧的,戒慎恐惧不曾在不睹不闻上加得些子。见得真时,便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功夫,亦得。」


刘宗周云:“此非玄语。《中庸》第十六章曰:‘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又是谁使他?只为今人解《中庸》‘鬼神,二字是造化之鬼神,所以信。先生语不及而巧者,又于此播弄神通,入玄妙观去。”(《遗编》卷十三《阳明传信录》卷三,页二十三上。)

佐藤一斋引高存之(高攀龙,一五六二至一六二六)曰:“耳目有时离形声,人无时可离道。不睹不闻,说时亦可,说体亦可。不睹不闻之时,纯是此体也。玩‘乎其所’三字,便是不睹不闻不落空,戒慎恐惧非著相矣。”(《离子遗书》,光绪二年[一八七六]本,《仲尼焉学章》卷四,页三八上。)

 【译文】 

有人问先生:“‘不睹不闻’是不是指本体,‘戒慎恐惧’是不是说功夫呢?”

先生说:“此处应相信良知的本体原本是不睹不闻的,也是戒慎恐惧的,戒慎恐惧不曾在不睹不闻上添加其他的东西。若见得自性明白,那也可以说戒慎恐惧是良知的本体,不睹不闻是致良知的功夫。”


释疑:

不睹不闻之时,心未尝发用,呈现的是心之本体的面貌,可以用不睹不闻来指称心之本体,戒慎恐惧是为了防止心偏离天道,让心不离本体,因此可以用戒慎恐惧来指称功夫。如果能明白人不可须臾偏离天道,那么戒慎恐惧即是不睹不闻,一也。再怎样说就不重要了,本体、功夫都是人用意识给附加的名称而已。

本体无善无恶,才能知善知恶。不睹不闻是说无善无恶,不睹不闻,才能真睹真闻,是说知善知恶。戒慎恐惧乎不睹不闻,不睹不闻乎戒慎恐惧。良知虚灵明觉,本体是一非二,见一知二亦是一,悟了本体方可说:“本体即工夫”,所谓“一悟本体即是工夫。”


摘自答舒国用(癸未):

戒慎恐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忿懥,无所意必固我,无所歉馁愧作。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

圣人之语,真棒!针针见血,何必后人诠释,复之即可。虽体用一源,但要说明白,还是要先分个体用。戒慎恐惧和致知格物即一个功夫,圣学也就是这么一个功夫。


精讲摘要:

关键要“信入”,信得这是本体,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要真信!同时也要相信戒慎恐惧也是本体,这是阳明先生本体功夫一体化的原则立场。

戒慎恐惧既是功夫也是本体,先生说过要是利根的人,一明本体即知道功夫。不是说不睹不闻,我来加个戒加个慎,加个恐加个惧,不是。它不曾加一点东西。如果你把这条参透了,你就知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功夫也对,也能得到长进。总而言之,这是一元论:功夫就是本体,本体就是功夫。


批注:

①不睹不闻。参看第一二〇条,注二。


②参见王龙溪《冲元会纪》:“先师尝谓人曰:‘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工夫,戒慎恐惧若非本体,于本体上便生障碍。不睹不闻若非工夫,于一切处尽成支离。盖工夫不离本体,本体即是工夫,非有二也。”,(《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

又参见杨复所《证学编》:“阳明曰:‘不睹不闻是本体,戒慎恐惧是工夫;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工夫。’阳明之下此转语者,盖见本体、工夫,原是强名,求其合一,且不可得,而安得有二也。”(《明儒学案》卷三十四《泰州学案三》)


净心斋笔录

2023年9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