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挑战》d2

今日读到第一部第七节,阅读时间仅为51分钟。

与昨日一样,内容不多,但信息量很大。

第一个问题,哪些人是蒙古人?这在今天当然很好区分,可在当时并不是这样。在成吉思汗出现以前,蒙古只是一个小小的部落,“老铁”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统一,因此其内部依然存在不同人群,还包括了部落人的向外迁徙。把信息结合起来,作者觉得蒙古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觉得像”(能为我所用)就是蒙古人。

第二个问题,科举制。不少人批评蒙古人导致了文化倒退,也不进行什么科举考试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唐代考上科举做官的比例很低,宋代大幅提高,但也有近一半的人走的后门,这也是宋代冗官的来源之一。真正做到以考试为主体,就得到明代了。这里面还有“八股文”的问题,等到后面有机会再说吧。

第三个问题,蒙古人给人的印象为什么这么差?这在中亚东欧的解释是,他们是入侵者,即使你没有大肆的破坏城池,屠戮百姓。但只要你拿着武器过来了,你就是妖怪、魔鬼,就要想法子弄你。而在中国不完全一样,明代长期受蒙古人骚扰,还把皇上都抓了,大致差不多。到了清朝大兴“文字狱”,把对满族不好的东西都查抄没收了,但对蒙古不好的东西却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这帮人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我跟蒙古人不一样,我是尊奉孔孟之道的,我把孔庙上黄瓦,盖的跟太和殿似的,写上“万世师表”,还嫌做的不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忽必烈的挑战》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