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7日读书笔记

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104小时,第2035日

阅读《历史的细节》

马镫虽然未能被列入“四大发明”,但正是中国人发明的马镫,才使中世纪的欧洲成为“骑士时代”。用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的话来说:“中世纪的欧洲经历了成千年的纷争,大半由于中国发明的马镫。

对欧洲来说,马镫带来的巨大影响,使“黑暗的中世纪”得到拯救,天主教会得以瓦全。从社会、文化和法律等各方面,为早已分崩离析的罗马帝国版图,继续提供着传统的连续性。在教皇支持下,国王成为欧洲新帝国的领袖。

作为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国王,查理曼像亚历山大一样四处征战,一生几乎都是在马镫上度过。在他 45 年的统治期间,进行了 54 次出征。仅仅一场萨克森战争,就打了整整 33 年,经历了 18 场大战,四分之一的萨克森人被杀,可见战争之残酷。桀骜不驯的萨克森人最终战败屈服,改变了信仰,基督教文明进入了德意志,这是当年罗马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

因此,骑士和骑兵虽然不是军队的全部,但却是一支军队取得胜利的保证。自从诺曼征服之后,英法两国的统治阶级因为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语言而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联姻长达 300 年之久。然而,到了 14 世纪中叶,这血浓于水的亲密已荡然无存。为了争夺国王的权力,一场战争打了整整几代人。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英国步兵常常遭遇法国骑兵的冲击。

欧洲的国王们通过骑士制度,创造了一个强大的贵族阶级,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农民的权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骑士作为一种暴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的权力。这样,一种制衡而稳定的封建制度就诞生了

中世纪的欧洲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农民与贵族之间,贵族与君主之间,君主与教皇之间,这些互相纠结的矛盾使欧洲社会危机重重,因此整个欧洲迫切需要找到一个“出口”,以释放这种“紧张”,就这样,穆斯林就被当成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威胁和“假想敌”。当信仰成为战争的理由时,信仰就不存在了,因为战争不需要理由。

条顿骑士团没落之后,著名的圣殿骑士团也随着耶路撒冷的陷落而走向没落,最终被国王的势力吞并。 1307 年,法国的美男子国王菲利普四世与教皇克莱门特五世合谋,将法国圣殿骑士团指控为异端,骑士们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他们的财产被没收。

作为光荣革命的结果, 1689 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正式确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民主绝不会从天而降。可以说,骑士们争得的每一份公民权利都浸透着鲜血。尤其是为推翻查理一世而发生的内战,使十分之一的英国人丧生。持续不断的、暴烈的权力争夺,使理性的英国人逐渐领悟,暴力不能解决权力问题,只有适当的妥协与和解才有可能结束暴力,而权力是无法消灭的,但必须用法律将权力这个“魔鬼”关入“魔瓶”。

城堡与监狱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同构的,或者阻止外面的人进来,或者阻止里面的人出去。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巴士底狱成为封建专制的象征,遭到巴黎民众的围攻。 1789 年 7 月 14 日,当巴士底的消息传到宫廷,路易十六惊呼:“这是造反!”里昂库尔公爵纠正道:“不,陛下,这是革命!”

英法战争时,被俘的法国骑士常常与英国骑士一起舒适地生活,自由分享餐宴及运动,直到被赎回为止。这种优待被俘骑士的传统也包括最尊贵的国王。在十字军战争时,英国狮心王理查一世被奥地利人俘获,英国就用重金赎回,他照样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骑士国王。法王路易九世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骑士文化与日耳曼文化有深厚的渊源。在日耳曼传统中,能用流血方式获得的财富,决不用流汗方式去得到,因为流血是一种高尚而勇敢的行为。作为高贵的战士,骑士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战争既是骑士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发财之路。

17 世纪中期,路易十四尚且年幼,法国政治掌握在他的母亲安娜王后和首相马萨林手中。为了推翻马萨林的统治和日益专制的君主独裁体制,法国贵族们发动起义,试图复兴贵族骑士制度。这就是法国历史上的“投石党革命”。但很不幸,王权获得最后的胜利,而骑士们失败了。从此以后,军事上拥有自治权力的贵族在法国正式消亡。

《世说新语》中记载:“谢中郎在寿春败,临奔走,犹求玉帖镫。”与当年的项羽相比,世代贵族的谢万载在仓皇逃跑之际,仍忘不了要用一对镶玉的马镫,贵族堕落以至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汉字中马镫的“镫”字第一次出现。时值南北朝,即公元 4 世纪。严谨的历史学者一般也都认为,实用性的马镫也是在这时才真正出现。

春秋时期,文武尚不分制,军将即卿相,军佐即大夫。春秋末期,新兴士大夫崛起,为战国文武分职奠定基础。战国百家争鸣,文士游说纵横,或入国为相,与发于卒伍的将军明显不同。所谓将相分职,也就是文武分职。在相之下,开始形成一套文官系统;在将之下,也开始形成一套武官系统。

钱穆先生说,西方社会有阶级,无流品,中国社会则有流品,无阶级。表面上看中国人阶层秩序分明,其实当中有很微妙的清浊之分、雅俗之辨。

关中大儒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他用四句话概括了一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与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用钱穆先生的说法:“‘士’是中国社会的中心,应该有最高的人生理想,应该能负起民族国家最大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内心修养上,应能有一副宗教精神。

晚清时期,西风东渐,中国在取消科举制度的同时成立了“新军”。中国传统的四民结构“士农工商”至此已经变成“兵农工商”。在传统知识分子(“士”)被边缘化的同时,军人(“兵”)开始占据现代政治舞台。那些本来应该在科举之路上攀爬的青年精英进入军队后,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科举的废除,也使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结构走向断裂和崩溃,从而造就了一个武夫当国的北洋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年10月7日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