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代哲军 笔名:荷风吹笛
关于湿气,经常有人问关于“湿气重有哪些禁忌?”及“湿气重如何调理?”之类的问题,鼎峰中医药健康借这个机会简单聊聊关于老百姓口中“湿气”这个话题。
1
什么是湿气?为什么说它是万恶之邪?
湿气其实非常好理解,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样,“湿气”就是身体里水液、营养,因过剩或运行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物质。
通常来说,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 中,中医最怕湿邪。由于湿气很容易渗透,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湿邪通常会与别的邪气一同作用于机体。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短期可令人感到不适,长期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症状;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可能会发展为慢性疾病,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对身体有很不好的影响。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因此湿气有万恶之邪之称。以前仅仅盛行于我国西南的川菜,风行全国,就是因为川味是辛辣的,以前只有生活在湿邪比较重的西南一带人需要用它来化解体内的湿气;全国人体内都有湿气了,这就需要辛辣来化解。
湿气分外湿和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致。
2
湿气产生的原因
湿气的产生,比较常见的有四种原因。
第一种,由于逐渐提高的生活水平,大家想吃嘛就买嘛,能吃肉就不吃菜,这种长期高热量油腻的饮食习惯,超出了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久而久之,这些无法被吸收的食物,在脾胃中越堆越多,逐渐就化为痰湿。
第二种,现在人们普遍缺乏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而脾主肌肉四肢,身体的慵懒,会令脾气懈怠。因此,长期慵懒使脾胃功能下降,而脾又主管食物吸收和水液代谢,久而久之,食物积存和废水积存,就会生湿。
再加上缺少运动的人,气血流动缓慢,水液代谢效率就低,废水很容易积存下来化为湿。
最容易令人忽视的就是久坐不动。《黄帝内经》中说“久坐伤肉”,其实伤的是脾。脾主肌肉,主运化水湿,缺乏运动可引起脾气亏虚,水湿不化,聚湿生痰。
第三种,很多女性好食寒凉食物,衣物能少穿就不多穿,但这种长期的不良习惯易伤阳气,从而影响水液代谢 ,产生湿气。换句话说,这就是消耗了太多能量,导致身体代谢效率减缓,积存的水液化为湿。
还有洗头后用毛巾捂着,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如果洗完头用毛巾捂着,很容易感受湿邪。另外,还有很多人会进食生冷食物来解暑,或者吹空调,这些坏习惯都会加重人体湿气。
第四种跟生活习惯无关。在环境非常潮湿的地方生活,比如南方大部分地区,身体不能抵御湿气侵袭,湿气就会存留在体内。
所以四川、湖南等省份,特别喜欢吃辣椒,一顿火锅下来,舒筋活血去湿,但北方人多吃两顿就受不了了,就是因为北方太干燥。
3
湿气重有哪些危害?
湿邪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湿性重浊。一个是“重”,湿邪很容易困住我们的肌体,湿邪犯表,则令人头重身困,四肢酸楚。《黄帝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就是这个意思;若湿滞经络,流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若湿流下焦,则小便混浊、不利、大便溏泄,甚至妇人带下粘稠腥秽等。这个“浊”字则反映了湿邪流通不畅的特点,它使人体气血不能正常流通,很容易与各种邪气混合起来,是各种邪气的载体。
湿邪的第二个特点是:湿性粘滞。这一特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湿病多黏着,如患者表现为小便不畅,大便粘滞不爽等;二、反映在病程上,迁延时日,缠绵难愈,如风湿病。
湿邪的第三个特点为: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粘滞,留滞于脏腑经络,常常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无能,出现面色淡白,精力不济,胸脘痞闷。
一般被湿邪困住的人,阳气都不会太旺盛,往往少气懒言、精力不好、思睡、怕冷;蒙蔽清窍(“清窍”指头部七窍:眼孔、鼻孔、耳孔、口)表现为头晕沉、头重如被物裹、总有疲惫感;阻遏气机表现为胃胀胃痛;湿困脾胃表现为口淡无味、不思饮食、恶心欲吐;留滞肌肤可出现肢体酸痛、酸胀、沉重;上犯头目则头晕困重;下注膀胱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下注大肠则腹泻、腹痛,舌苔白厚腻……此外还会产生各种小毛病,如肥胖、出油及许多疑难杂症。
4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
那么,如何知道自身体内有没有湿气,可从以下方面判断。
1.起床时的状态。早晨起床时候身体困重,感觉头有东西裹着,或觉得身上有东西包着,感到沉重、慵懒、无力。中医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小腿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2. 早上刷牙恶心。起床后刷牙喜欢呕吐下才舒服、感觉嗓子里边总是有东西似的。丝丝拉拉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只是一点点。吐不出来。这个症状也说明体内有湿气。
3.大便。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长期便溏,或大便成形、但大便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都是体内有湿的表现。大便正常,一张手纸就可擦干净,但体内有湿的人,要3~5张才能擦净;如果大便不畅且不成形,说明湿气很重。
4.舌苔。“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的身体状况。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5.看食欲。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因此,防止湿气侵袭人体必须将外湿拒之体外,同时还需强健体魄,防止湿自内生。
5
如何祛除“湿气”?
湿气对机体有诸多不利影响,应当在日常习惯、饮食习惯中逐步改善体湿的状况。
关于祛除“湿气”,可以从药膳方面进行调养,可以适量服用赤小豆薏仁茶,基本做法是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 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苋菜、薏仁茶、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等食材进行调配。其中,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多效合一,可以更好调理湿气。另外,薏米赤小豆粥也可以祛肿利尿,起到对身体祛除湿气的一个很好的效果。
除药膳外,运动出汗也可以很好的祛除湿气。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长此以往,对身体非常有益。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中药手段进行调理,比如艾薰理疗,即把艾草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一般来说,建议在中医院进行。
早上吃些姜糖、适当午睡、戒烟戒酒、饮食清淡适量,也是对于祛邪除湿有着很好的作用的“良方”。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在工作学习等环境中,应尽量主动避免潮湿环境。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少食甜腻食物;避开生冷食物;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并少饮酒;不要直接睡地板;要随时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再附两个小方:
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散:由健脾药+去湿药组成,这是最典型的健脾去湿方,因为脾管着水湿的代谢嘛,边补脾边去湿,就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苓桂术甘汤:此方在健脾去湿的基础上,增加温阳药,这是虚寒体质有湿的人专用去湿方。
下面给你推荐一个营养专家分享的健脾祛湿美味:取胡萝卜100克,茯苓、扁豆各30克,陈皮3克,瘦肉200克(2~3人量)。将以上食材清洗干净后切块,其中茯苓、扁豆稍加浸泡。在锅内放入清水1500毫升,先放胡萝卜、茯苓、扁豆、陈皮和瘦肉,大火滚沸后改用中小火煲约1小时,出锅前调味即可。
不过,没有湿气的人,绝对不要吃去湿药,而且也不存在“我吃点能预防以后生湿”这种情况。
因为,中药的药性是“有病病受之,无病体受之”,没有湿气的人,喝了去湿药,就会损伤正常的津液,一定要注意啊。
对于症状严重的可以找专业的中医辨证分析,然后对症下药。
除此之外,还有些日常需要注意的饮食作息:
1、少食辛辣食物,如烧烤、麻辣烫之类;
2、少食冷饮;
3、少食甜品;
4、适当体育运动;
5、避免熬夜;
6、保持心情愉悦。
6
下雨天湿气重,人体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若是长时间下雨,湿气重时,人们的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就是“湿”?
1.早上起床昏昏沉沉、四肢沉重,下楼或走路沉重感明显,可伴关节炎
2.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黏马桶,便后感觉解不尽;
3.嘴里感觉口淡乏味或口中粘腻,食欲不振,容易饱腹,胃胀,胃液反酸。
4.女生白带增多,男生阴囊潮湿
5、自觉头部像裹了一条湿毛巾,沉沉的,易头晕;
6、耳屎较多而油腻,甚者流水;
7、嘴巴粘而不爽,晨起咳嗽痰多;
8、易多汗,且粘而味重;
7
湿气重最受伤的七个部位
如果人体湿气过重,这7个部位最受伤:
01 头部:湿气侵入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02 胸腹部: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03 消化道: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04 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05 关节:湿气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06 下肢:湿气侵犯下肢,可出现下肢水肿、脚气等症状。
07 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来。
8
祛湿有哪些办法?
湿气重让人难受,做个生活有心人,将体内的湿气祛除,远离疾病。
1.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2.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3.避环境的湿
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4.避开生冷、甜腻食物,别喝酒
外部环境仅仅是诱因,体内环境太湿才是主因。陈伟说,中医认为脾胃主湿,所以,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另外,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5.多用葱、姜、蒜
葱、姜、蒜是我们家用最普通的几种调味料,它们在为我们的菜肴增加味道的同时,还有着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而针对体内的湿气,我们还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9
下雨天吃5类食物最养生
下雨天湿气重,吃5类食物最养生。
首先,要摄入一些热量高的食物。
在夏天,人们不愿意吃很油腻的食物,因为觉得很难消化或者怕热量太高,再加上天气的炎热怕引起上火的症状,所以一夏天的饮食都很清淡,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不足。但是在下雨天,吃些热量高的食物不仅可以抵抗下雨的阴冷天气带给我们的不适,还可以借此机会,补一补因为夏天没有摄取到的营养素。因为长时间吃素,肯定会造成身体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的,其实夏天因为炎热,人体会流汗,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物质,在加上夏天人们误以为吃清淡的有利于健康,所以下雨天补一补,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补充营养素也不能过量,可以适当的在下雨天多吃些肉类,例如牛肉丸子,炖鸡肉等等,但是也要注意别放太多香辛料,避免上火。
其次,可以在下雨天适当的喝些粥。
下雨天喝粥,很有效的滋补我们的身体,尤其能起到暖胃的功效,粥品可以是八宝粥,也可以是小米粥,但是最好不要喝单一的绿豆粥,太寒凉,不适合在下雨天气服用。
再次,主食可以吃一些面条之类的。
因为人体很容易在阴雨天感觉乏力,同时胃部的消化功能也会减弱,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也能够起到保护胃功能的作用。
毫无疑问,落雨天最适合吃的主食,莫过于面,尤其是那些清淡的汤面。据说雨会浇灭人身体里的火,所以该吃些暖身暖心的东西,但又不能太腻太油,因为毕竟是夏天,食欲本来就很浅。所以,一碗用鲜美鸡汤熬制的鸡汤面也许就是上选。细细的面条,配上些恰到好处的鸡脯子肉,汤要有种浅而亮的金色,搭配几颗鲜红的枸杞,几片碧绿的青菜叶,升腾着温醇而淡然的热气。
另外,吃些应季水果也很好。
落雨天最适合吃的水果,则应该是那种吃起来相当麻烦的。因为只有这个时候,人才会静心在家里,因为无聊而想要吃水果。如果隔着大幅玻璃窗一边看雨,一边吃香蕉,未免就很煞风景,但如果坐在地毯上,凑着一个瓷盆子慢条斯理地剥荔枝吃,就像是很适合的画面。
最后,喝些绿茶和白开水。
雨天气压低,当空气湿度大时,人的精神容易出现疲惫、烦躁不安、极易发怒等症状。连雨天正是抑郁、烦躁以及焦虑等症状的高发季节。
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并适当安排一些与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改换一下“霉变”的心情: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另外,可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
再附两个小方:
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散:由健脾药+去湿药组成,这是最典型的健脾去湿方,因为脾管着水湿的代谢嘛,边补脾边去湿,就能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苓桂术甘汤:此方在健脾去湿的基础上,增加温阳药,这是虚寒体质有湿的人专用去湿方。
本文系原创,发表平台:某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微信号:hefengchuidi
代哲军,笔名荷风吹笛,资深媒体人、高级策划师、营销师,《新浪医药》、《赛博蓝》《谷丰观点》、《基层医师公社》、《21世纪药店报》等专栏作者。具有报纸、杂志、网络等多重传媒经验,擅长全网营销和商业模式设计,精通企业整体的策划与运营。曾在《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等单位担任执行主编、主编等职务,曾在《红袖添香》、《中国诗歌网》、《新浪医药》、《基层医师公社》、《21世纪药店报》等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