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卜算子·赠乐婉》 (宋)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注意到这首词,是因为“施酒监”三字,说白了等于是个无名氏。

“酒监”看上去像个像模像样的职务,恍惚“国子监祭酒”,实际上差牛鼻子了。后者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教育部部长,也是皇家祭孔仪式的主持人。而前者,压根儿就不是个职务,酒筵上众所推举的临时性监督饮酒的人,谁敢作弊耍赖,罚酒三杯,仅此而已。

如此,这首词的相关背景也就豁然而出:满世界都是才子的南宋,有一位施姓的落魄文人偶然结识了一个叫乐婉的歌妓,彼此很是欣赏,于是就有了这首词。

你这么知道这位芳名乐婉的女子是个歌妓呢?因为这首词的另一个标题为《卜算子·赠乐婉杭妓》,其实即便没有“杭妓”二字,女子的身份也不难猜测,“乐婉”的名字很有点青楼风尘的感觉。当时的此类群落,跟现在的演艺界差不多,欲进入“贵圈”,先取一个既好记又魅惑的名字即艺名。如果向你打问一个名叫刘福荣中年男人的话,你肯定一脸茫然,但“刘德华”呢,就振聋发聩了是不?“林立慧”呢听上去像个邻家女孩对不?“舒淇”呢那就不一样了,男人听上去没有一个不是浑身每一个毛孔都舒服的对不?

那“落魄”的结论又从何而来呢?第一周边人连其尊姓大名都不晓得,你说此人混得咋样?当然,名声寂寂与呆在临安贵圈的时间短也很有关系。词里说“别你登长道”,你看,尚未混出个名堂来就要离开了。“长道”者,远行也。那既然此间乐,且有知音伴随,那多盘桓些时日不行吗?不行,京城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嘛,何况还逗留在灯红酒绿的高消费圈里,不是一般的文青可承受得了的。换句话说,十有八九是个会试落第的倒霉蛋儿。才气么,倒有一些,但运气不佳。

好了,现在看词。

李白也说过:“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男女一见便钟情,好象前生早已相识。这种感觉,宝玉应最有体会。初见黛玉之时就说了:“这个妹妹,好像在哪里见过的。”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可是,我现在不得不走了。当我踏上别离的大道,可真舍不得,回头再望,你送别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无限惆怅,万千遗恨骤然涌在心间。

看上去真有那么几分真情。

对施酒监的深情告白,乐婉姑娘也和了一首《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拚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

从词意看,乐婉姑娘的回复已经是多年以后了,“旧事如天远”呢。时间已经久远,即便一场轰轰烈烈的爱,也早已翻篇儿,“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此话率直一点说就是:好了好了,你我早已结束了。

实际上,这场风花雪月之事实在稀松得很,要说有点啥的话,那就是牵涉了两首词,两首很一般的词。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被不少男女所赏识,其实呢大白话罢了,严重缺乏形象嘛。有首流行歌曲的名字似乎就叫《我的心里只有你》,你说,当一个小伙子唱着此歌向一个女子告白,就一准除了你彻底排除他人了?

啰嗦好半天,只是为了牵出一些历史真相来:唐宋时的文人士子,造访青楼,淹留勾栏之时——为了活跃氛围的吧——一般都当场写诗作词赠给眼前的歌舞姬,主题呢主要是夸赞或献殷勤。倘然一曲终了,女主角没从客人那里得到片纸只字的吹捧,那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苏轼诗《赠黄州官妓》(东坡七年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吟诗)说的就是这回事。上述两首词也就是这么来的,也就是两首词里掺杂着假惺惺味道的原因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