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王牌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约翰·卡瑞尤,出版了一本新书——《滴血成金》(Bad Blood,网络上又译作坏血、恶血,南方周末译作《交恶》,有点不知所云)。
《滴血成金》甫一面世,即获得如潮好评——
亚马逊网站、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Inc.杂志2018年度最佳图书,《金融时报》2018年度商业类最佳图书,美国豆瓣评分9分,一时洛阳纸贵。
《滴血成金》讲述了硅谷独角兽公司 Theranos 和它的女老板伊丽莎白·霍姆斯的创业和欺骗的故事,揭露了这家明星公司的秘密与谎言。
其中记录的记者、媒体和媒体老板,他们所面临的围剿和压制,陷阱和诱惑,他们的勇气、抉择与操守,颇值得玩味。
1|创业传奇
真人真事有时候比传奇小说更让人叹为观止。
美女、名校,辍学创业,白手起家,硅谷独角兽公司……伊丽莎白·霍姆斯的经历,几乎融合了美国梦的所有痛点和痒点。
17岁时,霍姆斯考上了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19岁时,她辍学创办Theranos,董事会顾问是斯坦福工程学院的钱宁院长。公司的1号员工,是钱宁的博士生。
Theranos的主攻项目是微量血液检测,仅用一两滴血,就能测出240多项人体生理指标。
经历了几轮研发失败,耗光了投资人的钱之后,霍姆斯开始造假,把原来的权宜之计变成了永久性的解决方案——稀释手指采集来的血液,再偷偷用西门子的仪器进行检测。
硅谷的风险投资家唯恐错过任何一个暴富机会的心理,霍姆斯完美的公关能力,以及诱人的市场前景,让Theranos火箭般崛起。
15年间,Theranos融资7亿多美元,估值在2014年时达到90亿美元。
2|众星捧月
精明强干、雄心勃勃的霍姆斯搭上了美国前国务卿、前财长乔治·舒尔茨。退休之后的舒尔茨,还有一个身份,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机构——胡佛研究所的成员。
由舒尔茨引荐,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任主席萨姆·纳恩,前海军上将盖里·罗海德,前海军陆战队上将詹姆斯·马蒂斯,以及富国银行前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科瓦切维奇,参议院前多数党领袖比尔·福利斯特,纷纷进入Theranos董事会,为它站台。
《华尔街日报》最早详细报道了霍姆斯和Theranos的故事。记者引用舒尔茨本人的话说:“这个姑娘,就是下一个乔布斯,下一个比尔·盖茨。”
《福布斯》杂志将她评选为“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
霍姆斯成了各大电视媒体的常客——美国有线、今日美国、FOX商业频道、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她为美国全球创业大使,哈佛医学院邀请她加入享有盛誉的研究员委员会。
她以每周至少一次的频率,出席各种媒体专访和高端会议。
3|资深记者
《让子弹飞》里,葛优扮演的假汤师爷说,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会扯着蛋的。
假的终归是假的,即使它罩着照彻整个美国的光环。
揭穿Theranos骗局真相的过程,是一系列的机缘巧合+道义担当,其间的曲折,令人难以置信。
球踢到约翰·卡瑞尤脚下的时候,至少有几个人——一个叫亚当的病理学医师,一个叫艾伦的Theranos前实验室主管,和一个在血液检测专利上和Theranos纠缠不清的老板理查德,已经了解了Theranos的全部真相。
但是,他们人微言轻,觉得搬倒Theranos无异于蚍蜉撼树。单是Theranos董事会的豪华明星阵容,就令人心生寒意,谁知道背后还有多少深不见底的黑幕呢?
卡瑞尤发现,自己接手了一块烫手的山芋。
摆在眼前的,就是两个大坑——
第一,卡瑞尤发现,最先给霍姆斯套上光环的大媒体,就是他所供职的《华尔街日报》。
如果曝光Theranos的黑幕,那不是啪啪打脸了吗?
第二,卡瑞尤发现,Theranos的阵营里有一个大牛人——传奇大律师大卫·博伊斯。他打赢了很多几乎不可能赢的官司,曾经让盖茨的微软帝国摇摇欲坠。
霍姆斯付给他450万美元的天价律师费,请他为Theranos保驾护航。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手段的调查记者,卡瑞尤最终选择了以卵击石。
4|后台老板
霍姆斯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着手反击。
一招儿看上去比较老套——威逼胁迫。
那些离职时被迫签下保密协议的Theranos前员工,受到威胁和警告:“再敢跟那个记者多说一个字,就让你吃官司!”
付出代价最大的一名前员工,为了应对持续不断的法律威胁,光请律师就花了40万美金。
大卫·博伊斯的律师团还两次“组团”造访《华尔街日报》,说如果卡瑞尤胆敢报道Theranos 的负面新闻,就要把《华尔街日报》告上法庭。
另一招儿则极富创意——釜底抽薪。
就在卡瑞尤调查Theranos一个月后,霍姆斯拿下了一个老男人——新闻集团的老板默多克,说服他向Theranos投资了1.25亿美元。
这是默多克最大的一笔投资。
你以为霍姆斯是想利用默多克的新闻帝国围剿《华尔街日报》吗?错,默多克就是《华尔街日报》的母公司的老板!
到2015年7月底,霍姆斯已经跟默多克见了三次。有一次,她跟默多克说,《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要发报道黑我,其中很多资料都不真实,会对公司造成损害,你管管呗。
对于默多克而言,外界的压力不是问题,纠结来自是否保持对新闻独立的尊重和上亿美元的损失。
老头儿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他说,他相信报纸编辑会秉公处理的,他不会直接干预报道的事情。
两个人这次会面的地点,就在《华尔街日报》8楼的办公室,而卡瑞尤就在这栋楼的 11 层办公。
如果默多克心眼稍一活泛,卡瑞尤的调查报道就可能石沉大海。
虽然,邓文迪给默多克戴了一顶顶硕大的绿帽子,让他颜面尽失,但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得不为默老头儿点一个大大的赞。
9月底,霍姆斯第四次来找默多克,希望默多克插手。默多克再次拒绝了。
5|媒体·专业度
《华尔街日报》没有给卡瑞尤施加任何压力,报社的法务部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接挑战。
终于,卡瑞尤的报道完成了。
接下来,是对稿件严格的审查。他把报道交给自己的主编,主编审定之后,再把报道交到头版主编那里。头版主编指定一位头版编辑,进行更严谨的审核。
与此同时,新闻规范编辑和律师也参与进来,逐行逐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斟酌,确定是否无懈可击。据卡瑞尤讲,这个过程非常耗时,通常要花几个星期,有时候甚至是几个月。
2015年10月15日,《华尔街日报》头版发表了这篇报道。
美国的“主流”媒体展现出令人尊敬的专业风范。
曾几何时,像《华尔街日报》一样,《福布斯》《财富》等大媒体,都曾经发表过霍姆斯的正面报道,在霍姆斯的封神之路上推波助澜。
现在,它们都没有护短。《财富》杂志主编把卡瑞尤的报道作为当日头条推荐给读者。推荐语是,“一只在云端高飞的独角兽,今早被《华尔街日报》头版一篇深度报道拉到地面。”《福布斯》和《纽约客》也推荐和报道了这篇文章。
当然,你也可以把媒体的自我打脸,当作是美国新闻界浮躁、反复无常、自取其辱的确凿证明。
但假如你足够理性客观,那么从卡瑞尤、《华尔街日报》、默多克和《福布斯》们身上,或许你可以看到记者的操守、媒体的专业度和媒体老板对专业的尊重。
他们,值得人们献上一点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