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18年,在一期访谈节目中,吴晓波问董明珠:“听说格力有个规矩,跳槽来的人是基本不用,真的吗?”
只见董明珠想都没想,就回答说:“不是基本不用,家电行业跳槽来的人,我一概不要!”
有人说,这也太极端了,广纳贤才是一个企业的格局嘛。
刚巧,最近我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类似的桥段:
男主角是公司的骨干,因为不愿执行人力部门的裁员计划,冲动裸辞。
但日子还得过啊,于是他联系了猎头。
“你大学毕业后只在一家公司干过?工作10年都没有跳槽?对不起,我不能向客户推荐你,他们是不会要的。”
纳尼?刚过了两年,市场对“跳槽”的态度,就180度大转弯了?
那到底,是跳好还是不跳好呢?
01 不跳槽=没能力?
我们先来说电视剧,这哪来的猎头?
毕业后没跳过槽,就代表没能力?就不能给客户介绍?
这种说法,我真是不敢苟同。
只听过说“跳槽太频繁的人,不容易被企业接受”。还真不知道,踏踏实实在一个公司上班,同事关系和谐,领导上级对自己满意的员工,有什么问题。
“是不是说,没跳槽说明没人挖,就不算是高端人才?”
那我倒想问问编剧,如果你在一个单位干得好好的,谈了一个好姑娘,正准备结婚。这时有人来跟你说,上我这来吧,给你涨工资。你会去吗?
至少,我会犹豫再犹豫。
要知道,与跳到一个新环境相比,拿多少钱只是最简单的一个衡量指标。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必须要考虑好!
所以说啊,看电视剧就是个放松,千万别让某些剧情给忽悠了。
02 跳槽=不忠诚?
再说回董小姐的话。
她在视频里说:格力讲究人才忠诚。我公司里的人,都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不需要从外面跳过来的人。
的确,正如我们刚才所说,干得好好的,谁也不会轻易跳槽。
凡是“动一动”的人,要么是钱没给到位,要么是心委屈了(没错,这话是马云说的)。
但这跟“忠诚”并不冲突啊。
历史上,论“忠义”,当属关公关二爷了吧。
但他不照样在曹营待了好一阵,还是在立了功(杀了颜良文丑)之后,才给曹操留了一封信,千里走单骑,又找刘皇叔去了。
“在其位谋其政” 是职场人的道德底线。
总不能因为之前在别的地方工作过,就天天心猿意马,想着怎么走吧。
所以说啊,董小姐用“忠诚”来解释不招跳槽者,也是有待商榷的。
像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之所以能说“跳槽来的人一律不用”,是因为她的底气。
像格力这样的成熟型大企业,本身就不愁找不到一个好员工。
每天会收到无数封求职信,在挑选员工方面,格力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
不信换一家小一些的初创公司,或者将时间回溯到格力的创业期,如果能来一个立刻上手能干活的骨干,高兴还来不及呢,谁会拒之门外呢?
03 跳与不跳,是个问题?
刚才我们说了两个极端情况,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数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拔人才。
如果出现高层空缺,一般会先从内部选拔,然后通过高层圈互相推荐,最后才会放到猎头等招聘机构,对外放榜。
其中,对于“跳槽次数”,一般不会有太严苛的规定。
毕竟,招来的人才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是更重要的。
如果说通过层层筛选,10个人里留下3个符合要求的。然后用“没跳过槽”这条一卡,一个都不剩了,用人部门能答应吗?人力又怎么交差呢?
明显不现实嘛。
但有一点,如果这个应聘者是频繁跳槽,一年、甚至半年就换一份工作的话,用人单位还是会斟酌的。
因为这样的人,会让企业觉得他“很不稳定”。
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的。
如果一上班,就觉得公司哪哪都好,完全挑不出问题,这样的员工是稀少且幸运的。
大多数人,都是在看到公司的问题后,努力适应,彼此融合,最终形成一种稳定。
而频繁跳槽的人,很明显缺少这种能力。
一般来说,他们不太会去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是轻易放弃或者逃避。
总之,员工有选择在哪里工作的权利,企业也是一样。
大公司有实力自己培养人才,就会更青睐有冲劲儿、有热情的应届生。
小企业为了快速立足,则会更喜欢有经验,能挑起一摊事的跳槽者。
但不论企业如何选择,我们在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时,还是要从自身情况出发,权衡工作与生活的多方面,再慎重做决定。
毕竟跳多了,吃亏的还是自己。
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