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感》学习笔记三

上周提到威廉·戴蒙写的《目标感》一书中,除提到目标感要解决的二个基本问题(活力和适应力)外,它还能够从本质上解决漂泊感的问题,让我们的人生具有真正崇高的目标和意义。按目标感的不同,把年轻人分为四类—疏离者、空想者、浅尝辄止者和目标明确者,并提出了通往目标之路有几个步骤。接下来的一章非常重要,提到要明确目标感,还需要“超越急功近利的文化”。

现在人们对价值观做了一个排序,在年轻人中排首位的竟然是实现财务自由。当然,人人都有权利追求财务自由,这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把实现财务自由排在价值观的第一位,这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仅仅停留在“实现财务自由”“让孩子出人头地变得更成功”等这些功利层面上的时候,你越是讲这种实用性媚俗的话,越是讲那些显得特别接地气的话,传播范围越广,越会有更多人愿意买单。 如果我们用实用性媚俗的方式去取悦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作者总结出来了三条“矛盾心理、疏离感和愤世嫉俗”。

你如果告诉家长“要把孩子盯紧”或者“在酒桌上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会表现,就能连升三级”,家长跟孩子说了这些,孩子听了觉得很好去实践,但他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他按照家长的话做了,但做完觉得没那么好,反而越做越痛苦。你越教导孩子,孩子越糟糕。因为孩子所做的事和他想要追求的更好的生活是分开的,他越做越觉得没有意义,越做越觉得生活无趣,他会陷入不断骂人的状况中出不来,谁敢劝他向善,他就说这是心灵鸡汤,因为他习惯了愤世嫉俗。这三种问题就是实用性媚俗导致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明辨是非。这是社会上的急功近利风气。

我们已经知道了好的目标感是怎么回事,接下来我们看看家庭如何培养出一个有目标感的孩子?

首先,要小心家长的控制欲。控制欲是一个很难平衡的东西。过去人们管孩子管得不多,父母使用的是忽视型管教方式。这种方式肯定不对,因为孩子被忽视了。前几年又出现了“直升机式的父母”,他们天天在孩子头顶盘旋,孩子干什么都要有人跟着。孩子在踢球,妈妈站在场外;孩子学钢琴,妈妈坐在旁边,总有人要跟着,这叫“直升机式的父母”。这就是二个极端。所以,家长需要小心自己的控制欲,你给孩子提供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支持,而不是决定。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层的、持续性的、终身的。我们很多父母看不到这一点,觉得自己说教了多少遍都没用,干脆不管孩子,或者直接把孩子打一顿。我们很快就放弃了对自己德行的要求,只想用那种急功近利的手段来约束孩子,根本原因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影响在于深度,在于以10年、20年为时间单位的影响。所以,“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往往是深而非广”这句话是非常有智慧的。

那么具体到行为层面,我们该怎么做呢?第一步叫作“认真倾听,寻找火花”。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父母跟孩子一谈话,没谈几句就变成父母的演讲了。孩子跟我们说一个社会现象,说他关心的一件事情,我们应该多提问、多倾听、多了解他是怎么想的,然后问问他是否需要帮助,还想要了解些什么,我们可以给他创造怎样的条件。不要做过多的评判,也不要做过多的规定和引导,更不要说“你别管那些,去学习”。

第二步很重要,叫作“利用生活,展开对话”。过春节时,大家聚在一起,见到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亲戚朋友,大家可以聊一聊自己对不同职业的看法,聊一聊大家在不同城市的生活。

第三步,叫“开放的心态”。假如孩子跟你说他想吃素,请问你能支持吗?我相信很多家长会犹豫。作者说,只要不是反社会的目标,基本上你都可以包容孩子去探索一下。

接下来这一步,叫作“分享自己的意义”。你们在家里会跟孩子谈论自己工作的意义吗?我们见过很多家长,回到家谈的是工作的八卦、工作的斗争、工作的收入,但是谈意义的家长凤毛麟角。

下一步,是“传授生活中的实践智慧”。作为父母,我们要教他们很多生活常识,能传递的知识我们多传递给孩子,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接下来一步,叫作“介绍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导师”。比如现在很多小孩子对理财感兴趣,过年拿了压岁钱想要理财,你可以找找你的朋友圈子中有没有研究股票、基金的专业人士,让他们跟孩子一块儿聊一聊。你可以创造机会让大人跟孩子聊聊天,这时候他会在生活中找到各方面的导师。

还有一步,叫作“鼓励创业精神”。创业精神不仅仅被用来做企业,如果你做了一个非营利机构,你当了公务员,去完成一大堆事,这都是创业的行为。创业精神是需要从小不断培养的。

接下来,叫作“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当你能够有这么一点积极乐观的心态时,要把它传递给孩子。生活中总会有好事发生,也会有坏事发生,好坏其实在于你的解读,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所以,积极的人生观很重要。

下一步,是“从责任中获得力量”。即使是小小的孩子,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责任,也可以让他做一些事。春节期间,家里有很多家务要做,我又比较懒,不愿意做家务,我就跟嘟嘟讲:“洗碗的事归你了。”我就给他布置任务,他也很乐意,觉得干点活挺好的。这就是从责任中寻找力量。

以上这些步骤,就是在家庭里培养有目标感的孩子的具体做法。大家可以回去尝试一下,它不需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来进行,你可以每件事都做,逐渐地,你会发现这就是生活。所谓的培养有目标感的孩子,就是你们家在过着积极、健康的生活,孩子觉得有意义、很幸福、有话题可讨论,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目标感》学习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