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向山那样思考》有感

《像山那样思考》是美国作家、“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创作的一则随笔,揭示了在人类的愚蠢下种种短视行为背后隐藏的巨大的自然破坏和生存危机,发人深省。

这个作品名称是《像山那样思考》,外文名称Thinking Like a Mountain。作品出处《沙乡年鉴》文学体裁是随笔,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


以上是作者的简介,下面进入正题,狼,我们众所周知,印象里面都是些坏东西,肯定是越少越好的,至少大多数人们是这样的。

比如带狼字的四字成语,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等等。这是我们自古以来的观念了,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观点也许是错的?

怎么?你不相信,那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篇《向山那样思考》,学完这篇课文,一定会对你的观点有所改观的。


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地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那是一声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文章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这一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声狼嚎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这声嗥叫是深沉的,它隐藏着更加深刻的内涵,等课文大致分析完了,再回过头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最后总结:这一声音传达的是对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的一种反抗,是对未来世界毁灭性痛苦的呐喊,是对人类错误认识人及其错误行为的蔑视。这虽然写的是狼的内心世界,但却是作者思想的体现。)

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威胁,死亡)

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撕杀,战斗)

对于郊狼------是即将分得一份残羹剩饭的允诺(食物)

对牧牛人------是银行账户透支的威胁(损失)

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挑战)

这里,运用排比句,列举了这声狼嗥对于不同生物的不同意义,增强了气势,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作者将一个严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狼对于不同的身份人物的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没有?出现了什么情况?

答案是鹿多了,树苗和花草变少了,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了。生态平衡被破坏了,人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山,在课文中代表着自然,山不会偏向谁,它是公平的,我们人类并不比一座山高明。也就是说,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自然像是一个天平,它一直无私地奉献着一切,不偏不倚任何人。人类消灭掉一定的狼,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再从文中细节的语言中学习一下,感悟以下的内容。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思考: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附近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令人难受”这几个词语细腻地刻画了狼受伤垂死时的眼神,这样,就与上文“我们”的兴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人的残忍。

思考:“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在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新的东西”又是什么?

明确:“这种观点”:从前的观点,也就是前面讲到的,“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

“新的东西”: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作者从垂死的狼绿色的眼睛中看到了不公,对狼产生了负罪感,客观平等的意识开始觉醒,不在觉得人类是站在食物链顶端,决定一切命运的人了。


我认为在人类之前就已经自然存在了几十亿年了,出现过比人类更厉害的生物,但它从不偏心,总是客观地平等地对待所有生物,佩服它的伟大和奇妙。我想对所有人说一句话:“自然不需要人类,但人类离不开大自然。请不要伤害它们,因为我们离不开它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向山那样思考》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