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HCIA-Datacom学习笔记——OSI物理层

系列文章目录

第一章:网络的定义和网络的历史

第二章:数据交换传输形式

第三章:OSI物理层

文章目录

  • 系列文章目录
  • 第一章:网络的定义和网络的历史
  • 第二章:数据交换传输形式
  • 第三章:OSI物理层
  • 前言
  • 一、OSI模型的内容
  • 二、网线规格
    • 传统网线
    • 光纤
  • 三、冲突域
  • 总结


前言

本文是华为HCIA-Datacom网络工程师的个人学习笔记,本人能力有限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各为大佬指正。


一、OSI模型的内容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划分为以下七层:

OSI 作用
应用层 产生应用数据
表示层 负责数据的编译和解码
会话层 建立、维持、断开连接
传输层 实现一个设备上不同应用区分(利用端口号区分)
网络层 全球定位某台设备位置的(IP地址)
数据链路层 精确定位到对方(MAC地址)
物理层 规范传输介质的标准,实现设备的连接

二、网线规格

传统网线

有点代表1,没电代表0.

类别 作用、芯数、最高速率
1、一类 早期的电话线缆–2芯–56Kb
2、二类 可以传输语音-数据接收4芯-4兆
3、三类 4芯—10兆
4、四类 8芯—16兆
5、五类 增加了绝缘层—100M
6、超五类 增加了屏蔽层—250M–1000M
7、六类 中间加入塑料十字架–1G
8、超六类 增加屏蔽层–1G
9、七类 用于万兆网络—都是屏蔽双绞线

现在网线制作有两种规格分别是568A、568B。(水晶头制作)
568A: 白绿 绿 白橙 白蓝 白棕 棕
568B:白橙 白绿 白蓝 绿 白棕 棕
1236:空闲
华为HCIA-Datacom学习笔记——OSI物理层_第1张图片

光纤

有光代表1,无光代表0.

类别 特点
单模光纤 细=损耗小–距离远=开销高—适用于数据中心
多模光纤 粗=损耗大–距离近=开销低—适用于企业网

三、冲突域

在网络诞生之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连接到同一根总线上,因为在当时认为这总方法既简单又可靠。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这种方法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总线上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总线的传输资源就会被占用。这样的一个会产生冲突的区域就是冲突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先使用的是CSDA/CD的方法即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ion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
第一步:载波监听,想发送信息包的节点要确保没有其他节点在使用共享介you质,所以该节点首先要监听信道上的动静(即先听后说)。
第二步:如果信道在一定时段内寂静无声(称为帧间缝隙IFG),则该节点就开始传输 (无声则讲)。
第三步:如果信道一直很忙碌,就一直监视信道,直到出现最小的IFG时段时,该节点才开始发送它的数据(有空就说)。
第四步:冲突检测,如果两个节点或更多的节点都在监听和等待发送,然后在信道空时同时决定立即(几乎同时)开始发送数据,此时就发生碰撞。这一事件会导致冲突,并使双方信息包都受到损坏。以太网在传输过程中不断地监听信道,以检测碰撞冲突(边听边说)。
第五步:如果一个节点在传输期间检测出碰撞冲突,则立即停止该次传输,并向信道发出一个“拥挤”信号,以确保其他所有节点也发现该冲突,从而摒弃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损的信息包(冲突停止,即一次只能一人讲)。
第六步:多路存取,在等待一段时间(称为后退)后,想发送的节点试图进行新的发送。
这时采用一种叫二进制指数退避策略(Binary Exponential Back off Policy)的算法来决定不同的节点在试图再次发送数据前要等待一段时间(随机延迟)。
第七步:返回到第一步。

总结

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有七层,即七成网络模型。物理层的传输媒介有传统网线和光纤,了解到冲突域的问题,并利用CSDA/CD的方法解决冲突域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