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在怀抱外

      今天和儿子阅读的是《小阿力的大学校》,中午也是本学期的选修课程《听读绘说》的必读教材。

      好久也没有录音了,就带着儿子打开荔枝,边读着故事边录着音,可能因为因为打开了励志录音,儿子有些紧张,但是参与度还是蛮好的。

      伴随着一句“大家好,我是石头,我是石头妈妈,今天我们给大家读的故事是《小阿力的大学校》”开始了,“小阿力要上学了,多么开心呢,但是小阿里心里有一些不安。”我读完这一句,看了一眼儿子好像在他身上,我也看到了一个即将上入学的一年级新生的担忧,像文中的妈妈一样,我边读着故事边抱了抱儿子,他慢慢的放松下来。

    于是继续,“阿里把吃剩的早餐带到花园……他的妈妈还帮他写上小鸟的名字。”读到这里我停顿了一下,问了一句“都有哪些鸟呢?”儿子马上说“有乌鸫,有椋鸟,有歌鸫,有鸽子,还有麻雀”,他的记忆力真好,当初我们第一次读的时候,乌鸫的“鸫”,还有凉凉椋鸟的“椋”,他是不认识的,他提议要查一查,于是我们两个就开始查百度百科,了解乌鸫、椋鸟和歌鸫三种鸟,他很认真听介绍,记得也很清,记得我们读完后,他还跑向爸爸当科普介绍员“乌鸫鸟是瑞典的国鸟,是一只会唱歌的鸟,它还叫百舌鸟;椋鸟它会学很多种声音,还是口技演员呢”故事中孕育科学百科知识,孩子读起来很感兴趣,今天再读他依然记得这些鸟,还是挺让我意外的。

      当读到小阿力和小鸟们诉说他的新鲜事,他担心在学校里迷路,担心自己哭,还担心系不好鞋带儿,他甚至希望自己是一只鸟时,儿子说了一句“我也不想去上学了”,看来还是跟故事产生了共鸣。不管他,继续读,后来小阿力帮助了那只好小好小的麻雀,把它带到家里给它铺床,给它聊天,给它送吃的送喝的,直到那只小鸟长大,飞向天空。小阿力在帮助小麻雀学习飞翔升上天空后,好像也得到了力量:对大学校不再那么害怕,很快的就融入了学校,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朋友,甚至还敢用很小的声音在班上分享她和小麻雀的故事,小阿力开始自己慢慢长大。

    儿子也在阅读这本书当中开始挑战自己,尝试自己录音,说自己入睡,还自己说着“我不怕上学,这个绘本明天我也可以自己读,不会的,我就问妈妈。”我很愿意这样陪儿子慢慢长大。

      梅子涵老师在给这本书的书评《书的里面,怀抱的外面》,题目一下子就俘虏了我。很多时候孩子的小心思并不是我们大人能够理解的,因为我们经常以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很少有儿童的角度。就像入学这件事儿,我们大人觉得小朋友去上学,准备好上学物品就可以了,很少为孩子的心理做一些建设和准备。他惧怕什么?他喜欢什么,他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他会有怎样的不好遇见?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考虑这些事情,那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会更舒服的。

      鸟儿的成长是在飞翔中,孩子的长大一定是怀抱外。就像小阿丽的妈妈那样,给孩子多一些的拥抱,多一点的故事,多一点的阅读,因为无趣的道理不如有趣的故事,书对孩子的力量是大于任何别的人的力量。那么在这样的书和故事里孩子更勇敢走向自己的新生活,去遇见自己的新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成长在怀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