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似乎是这几年在教育中刷屏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了。
宝宝不爱讲话,说是不够自信;宝宝不爱动,也说是不够自信;宝宝黏人,还说是不够自信......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信心呢?
我们看看百度百科上面对自信的定义:
自信心(confidence),在心理学中,与其最接近的是班杜拉(A.Bandura)在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 (self-efficacy)的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但我们必须清楚 ,信心只是成功后的良性,自信不是自大、自傲,但从逻辑来讲依然有其盲目性。
因此,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开放,人际关系不断密切。自信似乎越来越成为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和标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也成为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而近十几年来早教的火热,自信心又成为了幼教与早教的核心宣传与教育内容。
那么自信心,对于宝宝的成长与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来说,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毫无疑问
有自信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表达、表现机会。
有自信的孩子,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有自信的孩子会拥有更强的心理能量。
有自信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会显得更有优势。
有自信的孩子会拥有更强的拓展性与好奇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
有自信的孩子往往具有领导力和奉献的精神。
有自信的孩子更喜欢挑战有难度的游戏。
有自信的孩子会在遇到挫折、否定与失败的时候,依然喜欢再试一试。
但是并不是当孩子出现不恰当表现,或者发展的不如我们期待的那样的时候,就表示孩子一定缺乏自信心。
也并不是孩子在早年教育中出现了缺乏自信的表现时,就代表长大后也一定会缺乏自信。
更不是说如果孩子童年经历过一些挫折或者失败后,孩子必然会出现缺乏自信的现象。
我们不能当一个概念出来的时候,就妄自给孩子下了定论。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流动与变化的过程。
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信心不足的阶段,例如从小自信心很强的孩子,或许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一个阶段,若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后,孩子的自信心可能会出现一个更大的反弹。
在近几年关于自信心培养的方式中,又进入到一个小小的误区。就是自信是外人夸出来的,自信是鼓励出来的。因为我们这一代父母往往把缺乏自信归咎于我们从小没有被父母天天夸。当我们当了父母时候,唯恐重蹈覆辙,对孩子就走向了另一个天天夸奖、人人夸奖、希望孩子到哪里都是最受重视的,唯恐自己孩子被忽视的极端。
而这种极端带来的往往不是孩子的自信,而是对自身的盲目认知、非客观认知,甚至走向自负。我们常听到这样的案例,哪个哪个孩子,一直都很优秀,老师就批评了一次,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这种真实的案例,我相信爸爸妈妈们在网上也见到过很多吧!
这些家长将孩子的自信培养归责于外界。认为只有孩子多接受外界关注与肯定,孩子才能有自信。如果孩子被忽视,就会导致缺乏自信。比如妈妈会认为如果幼儿园老师没有关注我的孩子了,那么我的孩子就可能会缺乏自信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那么,到底如何正视自信心的培养这件事呢,到底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呢?
首先,被接纳的孩子,被爱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而这种接纳与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是因为你是你,所以我爱你,却不是因为你听话,所以我爱你,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爱你,更不是因为你做了我喜欢的事情,所以我爱你。被有条件接纳的孩子,往往处于焦虑、紧张、讨好或者对抗的状态,孩子往往会想妈妈喜欢什么,爸爸喜欢什么,老师喜欢什么,而忽略了自己喜欢什么,那么长期处于这种不平和的关系下,自信心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
其次、情绪平和的孩子,往往会充满自信。因为情绪是比任何一门学科掌握起来都困难的技术,而能够顺利表达、正确发泄与及时调整自己情绪的孩子,是不会缺乏自信的。
同时、我们需要鼓励与夸奖孩子,但必须适度。而且掌握原则,夸奖与鼓励的时候,只对事不对人。用"宝宝,你的积木搭得很好"。"宝宝,这次平衡木走的很棒"这类语言,去代替"宝宝,你真棒","宝宝,你最棒了!"这样的语言。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过渡依赖于你的评价与表扬,反而忽视了自己对于游戏本身的喜爱与兴趣的时候,请务必引起关注与注意,你需要稍稍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度了。因为他的自信已经不再来源于自己的内部能量,而过渡依赖于外界的评价了。
例如,有的四五岁的宝宝,画画或者搭积木,总是不断的看妈妈,画完了,就一定要让妈妈说好看才可以,这个时候,你可以试试换一种语言,平和的对宝宝说,做的不错,而代替"画得太漂亮啦"。
0-6岁的孩子,在完成一些稍有难度的游戏时,家长可以适当予以帮助,但不要替代,给孩子充分"试错"的时间,并尽量给予"隐性"帮助,让孩子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完成。
当孩子遇到挫折、困难求助于你的时候,请不要着急教给孩子怎么做。而是先倾听,用"哦","这样啊","嗯",这类的字眼。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受了很大的打击时候,需要安慰的时候,其实也并不需要给孩子讲太多的道理。可以告诉孩子,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情,那时候我是怎么样的,如何处理的,后来又如何了?用故事的方式来用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最后、注意不要让孩子过渡早熟,或者过早的接受来自于学业、社会、竞争的各种压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一二年级成绩很好的孩子,到五六年级反而后劲不足,原因就是在学前班就过早学习小学内容。而有一些宽松平和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到高中后反而发力十足。
请记住,孩子不是我们成年人攀比的工具,他们只是他们自己。
做不成自己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
活在父母要求下的孩子,更是不可能有自信。
自信到底来源于什么?鼓励吗?表扬吗?肯定吗?
其实都不是,因为这些都是外界给予的。
自信是一种心理感受,自信来源于智慧,来源于自身的能量。
因此如果想培养宝宝的自信,就不能单一的从表扬下手。而是客观的认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程度与欠缺,接纳孩子的同时,在欠缺的能力上多给予游戏的训练指导,这样才能全面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请不要忘了重要的一点,家长的言转身教更是重要,一个缺乏自信的家长,是很难教育出自信心十足的孩子。所以教育很多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分享,当你与孩子聊聊你在工作中是如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是如何在被别人否定的时候,依然充满自信的坚持自己的梦想与道路的,我想,这样的沟通,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自信教育吧。我想如果你是这样一位自信的妈妈或爸爸,你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的成长。教育是一种修行,成长一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