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我也早就闻其大名,这段时间正是空闲的时候,所以买了先生的《乡土中国》来看看,读后颇受启发。先生以简明的语言、博广的学识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这使我对中国传统的本质,中国传统诸多现象的缘由以及中国未来的现代化发展之路有了一番思考和感悟。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原著的初感
《乡土中国》正文主要有十四篇论文构成,分别是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与地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乡土社会的风貌,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通览全书,可以感受到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对认识当下的中国也有许多帮助。此书距问世已有近七十年了,时代变迁巨大,风俗风貌也不可同昨日语,但中国仍有许多现象和书中所说大致相同,比如农村甚至城市人的私、愚,中国仍然面临和书中相似的情景——通过改革实现由乡土向现代的转型。今天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或许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就我个人而言,起码有四点启示:
1、乡村政策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应根据乡村的具体特点,循序渐进。如书中作者考虑文字下文字下乡之必要,觉得不应强制段时间内完成;
2、中国与西方,乡土与现代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想要以后者改造取代前者,困难极大,需要循序渐进;
3、乡土文化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必然逐渐消失,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
4、改革必须审慎、全面地看待中国社会的问题,必须保障人民的利益。
二、血缘社会的弊端
毫无疑问,先生这部著作的重点是差序格局及其影响,但其中血缘和地缘一篇却引起了我的兴趣,而且我认为这一篇是可以单独成一部分的。本来就全书谈自己独到的认识是不现实的,很可能说了半天几十页也不过重复先生的观点而且还不如先生简明透彻,所以我想就血缘和地缘这一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先生在这里阐述了血缘社会的实质,并说明了其与地缘社会的区别与联系,然而究其始终,只是讲明血缘加固了乡土社会的稳定性。我却觉得血缘决定身份这一特征有更多其他的影响,而且负面居多,在此略讲三点:
1、血缘社会没有财产私有的观念
有一个小故事,一个村里有两家铁匠,但这村子很小,所以竞争很大。于是村里长老出了一个主意,支起一口油锅,谁敢往里面跳那谁就当唯一的铁匠,村里的铁匠活以后都给他了。结果其中一家铁匠的老父亲毅然跳了进去。为什么呢?因为老父亲虽然死了,但是挣下了一份产业,自己的子孙家庭生活有了保障。在中国传统乡村,这类情况是绝不鲜见的。这就是血缘社会中中国没有财产私有观念的明证。
在血缘社会里人不是天然的个人,他是一个家庭的一分子,一个家族的一分子,他是家里的父亲、儿子、丈夫,是族里的长辈、晚辈、劳力,他的财产不会被当成他个人的私有财产,他自己也不会这样认为,那些都是家庭或家族的财产,他只是家庭或家族财产的某一代看护者,他还要讲这些财产完整地交给下一代。(古代中国女人几无财产权,所以用“他”为例)
这与西方是不同的,举个例子,你不喜欢自己的儿子,就可以剥夺了他的继承权,不允许他继承自己的财产。这就是对自己的财产绝对拥有的结果。而在乡土中国就算你立了遗嘱,你死后财产还是要听家族长老的建议,何况在血缘社会里中国根本没有遗嘱这种制度。
没有财产私有的观念对中国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是中国人缺乏经商动力,固守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最终导致中国资本主义始终无法发展充分,从而走向衰败。
2、血缘社会里人视野狭隘
在稳定的乡土社会里,血缘天然确定了人的身份,农恒为农、商恒为商、贫者之子仍贫、富人之子仍富,所以中国农民只看得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到的也就是把这些地好好传给儿子孙子,而且一辈子也不会走出多远去。又由于农业在中国占根本地位,所以这一小农观念流行于全社会,造成中国人眼界狭隘,总喜欢妄自尊大,这也是中国近代很长时间屡遭侵略、战败而不觉醒的原因。
反观西方,自古希腊便流传下来契约精神和商业传统,有了经商买卖的思想和动力,走南闯北,人口流动性大,人的视野更开阔。比如英国一个十七世纪的农民就曾在日记里如此记载:我要努力挣钱,我要购置大量的地产,我要成立自己的王国,有自己的城堡、图书馆甚至大学。这也许很幼稚,但这一理想放到今天放到任何人身上都可以说远大,而几百年前英国一个普通农民就能这样想,可见中外视野不可同日而语。也难怪大航海发现新大陆只能是西方人的事业。
3、血缘社会里人情大过规矩
在血缘社会里不可避免地讲关系、讲人情,因为你本身只是家族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单纯的个人,你的行为必须为了家族的利益,所以你自然要关照同族的人,自然要先和大家搞好关系,至于规矩就是次要了。这一观念确实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团结稳定,也确实促进了传统中国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尤其是在现代。
第一,中国史料被随意篡改。众所周知,中国传世史料之丰富为世界所仅有,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史料被篡改之严重也居世界之最。在血缘社会里,人们记载历史不会首先考虑史料的真实性,而是先看史料对自己亲朋的利弊,再看当时社会的观念,然后根据自己的好恶。以司马迁为例,他写史记对其父亲多有赞誉而掩盖瑕疵,他写项羽乌江自刎纯粹为民间故事(司马迁自己在灌婴列传中明确说了项羽乱军之中死于灌婴之手),他写沙丘之变更近于想象,他写汉武帝恨不得只字不提其功……司马迁尚且如此,别的官修史料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中国历史真是遭了大难,也难怪今天许多人附会西方不承认夏朝的存在了。
第二,中国法律被任意践踏。这一点无需我多说,古代现代包庇家人罪行,纵容亲朋乱法的事屡见不鲜,也难怪古代歌颂包拯大义灭亲,今天赞誉政府执法如山。其实这不都是应该的吗?法律就在那里啊!他们不过做了应该的事,何至于大赞大捧。
可见,在血缘社会里,由于关系人情,我们扭曲历史歪解法律,前者埋葬过去,后者断送现在,如此我们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何谈将来呢?
三、迈入现代化
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中国仍然有近七亿的农民,三农问题仍然是压在中国身上的最大的一座山。可以说,中国正处于由乡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刻。而在我看来,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还是打破血缘社会,也就是打破血缘关系对人身份的束缚。先生说得好,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
我想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不存在农民这一种身份,这一个阶级,农业和游戏一样成为感兴趣的人去做的事情,他们是像古代陶渊明、林逋一样热爱田园隐逸的人。这样的人也许不多,但他们的劳动足够满足所有人的粮食需要。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发达的科技基础上的,但无论如何必须以打破血缘社会为前提。只有这样,农民才会有自己的私有财产意识,才会离开土地出去奋斗挣钱;农民才会培养远大理想,立志于摆脱私和愚;农民才会转变为城里人,才会不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
关于现代化的起源有这样两派观点:一派认为现代化是每个文明都携带的基因,到了一定时间,当然时间有先有后,这个基因发生作用,每个文明都会独立迈入现代化。以中国为例,即使没有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们也会自己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迈入现代化。马克思,韦伯等一堆学术巨擘都是这一派的代表。与之相反,另一派认为现代化起源于西方,具体说是英国,是英国一家基因发生突变,迈入现代化,然后现代化像传染病一样由英国传播到世界,而且大致一个文明离英国越远现代化越艰难,这一派观点在西方学术界近来越来越被重视了。而看了上文您一定知道了,没错我是拥护后者的,没有西方文明的进入与深刻影响,一个血缘社会、农耕文明不可能独立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迈入现代化,虽然也有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要前进,中国的基因必须接受传染发生突变,也就是打破血缘社会,订立契约精神。当血缘社会被打破,其他乡土秩序权力也必然会改变,中国经济才必然有持久发展的动力,中国农村也必然就会和城市一起迈向现代化,那时也就是整个中国迈向现代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