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呐喊》吗?-鲁迅

       这一声“呐喊”,唤醒了封建社会沉睡的多少人?这一声“呐喊”,又让当代多少人从中醒悟?而今,又有多少人还在等待它的救赎?

      “呐喊”是青年时代的许多“梦”,是鲁迅在青年时代对革命思想的追求,对社会前进道路的探求,对光明富强的中国的憧憬,而这些都像梦幻一样未能实现。那救国救民的愿望在作者心中萦绕,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志使作者心潮难平!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冷酷最终使鲁迅的一个又一个“梦”破灭了。然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贯串于其中的那种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那种上下求索的执著、痛苦与艰辛。

       鲁迅先生去日本留学刚开始学的是医学,是为了拯救像他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二来是为了改良民种。后来在日本看到一部日本人杀中国人的电影,好多中国人体格健壮,却只是在那冷冷地观看,他倍受震动: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先生便开始办杂志,然而资金不足,再者是人员涣散不齐。最终失败。就像是无论什么年代,资金和人员都是最重要的一般。先生顿觉: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也是让人羞愧不已。

       回国之后又处处受排挤,于是他开始渐渐失望,失去了当初的热情。终日钞古碑打发时间,甚至想就这样过一辈子。后来在新文化运动的前夕,钱玄同先生请鲁迅出山,鲁迅和其进行一番对话引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铁屋子理论。

       鲁迅:“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钱玄同:“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话似乎警醒了鲁迅,于是他开始创作,并一发不可收拾。

      呐喊的意义在于先生是有两层意思的,一是唤醒愚昧的国民,二是让敢于反抗的猛士听到而不会觉得自己是孤身一人。

      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种呢?

       封建社会已过,在当今社会中,又有多少人依旧迷惘?请给自己一个救赎的机会,也希望更多的人拾起先生的文章,寻找自己的救赎....(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还记得《呐喊》吗?-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