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蓝天下

这片蓝天下

——纪原黄龙县委书记房龙山

杨永生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孟郊

引 言

黄龙,山峦叠嶂,谷峥峡嵘,千溪百水,川流不息。这块两千七百五十二平方公里的黄龙绿土,游龙般的山脉盘亘结古,千绕百突,势若狂彪,形似卧虎。这片大自然的功造,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

这是一片黄土地,古老而神奇;这是一片绿土地,峥嵘而美丽;这是一方热土,处处洋溢着深情厚谊;这是一块沃土,充满着勃勃生机。头顶上的一方蓝天,在这方绿土的晖映中显得格外亮丽。

有学者认为:黄龙这片绿土,在5万年前,晚期智人过度类型的历史时期,创造过黄龙人的生存奇迹。5万年后的今天,黄龙人又以划时代的心境,划时代的科学要求,在这片绮丽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披星而出,戴月而归。生存于斯!点缀于斯!这些燃烧的生命,将会成为这方乐土的永恒传说与大山同在。

上篇:土地情节

沉寂的土地一旦醒来,土地上的人们就不会甘于寂寞,精神在变,观念在变。商品意识有了,经济头脑有了,聊以自给的生活模式开始从越来越多的人们视野中消失。代之而来的是一种新的追求。

                                                              ——读书摘记

黄龙这片黄河绿洲,素以宽厚的胸怀著称于世。她什么都能接纳,什么都能消化,什么样的情感都能包容!

在她那宽阔的胸襟里,云集着华夏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民众;接纳着俄罗斯在内的十几个族系。五湖四海拥抱着这块乐土,凝聚在一起,如同兄弟。风俗习惯、语言服饰虽有不同,但在这块“烟垂云接,青翠欲滴”的绿色厚土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这里虽然没有传统的民族风俗,但全国各地的规矩在这里都很合乎情理。各族人民在继承本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借鉴他族的优秀礼仪。思想境界宽宏,文化交流广阔,成为一种新型的群体。相互影响,相互点缀。

难怪有位学子说“黄龙是个小香港”!只有踏上黄龙的山水,才能真正感悟出其中的内涵。

  这种潜在的大繁荣现象,让其真正的昌盛起来,一是要靠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二是要靠决策者们的远见卓识,建基立业的睿智和创造“生态环境及精神家园”的气度与魄力;三是要靠建设者们恋乡眷土的执著追求。

房龙山书记说:“审视这块生身热土——我们确实拥有了丰富的土地资源,但我们又严重缺乏开发资金和劳动力,要使这块沉寂未兴的资源得以有效开发,就必须打开山门,招贤纳士,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就必须走开放开发的开拓之路。”

黄龙模式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美]爱默森  

土地,是万物之母,生存之在!土地开

发无疑是对生命的热爱。有了爱,就会产生追求上的升华。

黄龙人的土地开发意识是空前的,国家级农业专家教授,高级农艺师和一批批大专院校毕业的学子,纷至沓来。在科技之轮的驱使下,黄龙的传统农业将被开发者远远地抛于身后。开发者发财,黄龙得以发展,二者利益的一致性,使共同发展的韵律在大山中回响。

正如黄龙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李阳晨、种亚明分析地那样:人们情移黄土地,被喻之为新一轮的“上山下乡”热潮。那么,这新一轮的热潮中究竟预示了些什么呢?

优惠的政策、优惠的地价,有利于开发者的利益;土地开发较工业、商业而言,更富有生命力。

土地开发与传统农业相比,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是一次深刻地农业革命。土地开发多元化的“黄龙模式”表明:一业为主,规模经营的模式。发展多种经营,多业并举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大投入+技术+科学管理,等号之后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就有待人们对土地经营重新认识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21世纪最大的财富是人才,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了财富。那么,黄龙的土地开发,所带来的高素质、高文化层次的开发人才,将会点缀在黄龙的山水之中。

县委书记房龙山说:“从开发者的眼里我们看到,正是黄龙自然资源的优势,黄龙开发的软环境优势和有志之士的资金、技术、经营理念、优势的聚焦,以‘小投资大开发’的诱惑,才真正奠定了他们开发信念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开发之举是迈向成功的希望之路。”

绿色·就是生命

发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气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进。

                                                    ——[法]巴尔扎克

绿色是生命的延续,拥有了这片绿色,就等于抓住了生命的永恒。这就是黄龙人生存的空间。

房龙山书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加速全方位开发进程——依托这片绿色资源,以土地开发为龙头;烤烟、苹果、畜牧开发为基础;良种核桃、鹿茸开发为重点;围绕生态资源,开发森林旅游、根雕工艺、马鸡等为后续的‘绿’字型特色经济”。

房龙山这个与“穷”字抗争的决择,勾画出了“蓝天·绿土”交相晖映的前景。展望未来,仿佛二十一世纪的新黄龙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旅游、避暑、度假、狩猎”为一体理想开发区,在房龙山那人生价值实现的进程中一步一步地走来了……

他为省长程安东“黄龙是陕西的一叶肺”之说所陶醉,也为“以绿兴绿、建设黄龙”所倾倒。这足以可见他对这方绿土的寄予是多么的凝重与深沉啊!他潜心策划的——以洛韩路为主线的“二百里核桃绿色长廊”和以渭清路为轴线的森林旅游风景线;他精心绘制的——掩映在黄龙山水之中的“避暑山庄”、“度假村”和“狩猎场”以及曲径通幽的林荫道。使人想而联翩,谈而眷恋!

中篇:是哭是笑都是歌

如果不落在肥沃的土壤里,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籽决不会悲观,叹息!它相信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夏衍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二年,房龙山在黄龙大山中出生。这个土生土长的黄龙人,对这方土地情有独钟,感怀深厚。

当呱呱坠地的房龙山第一眼看世界,就受到了满载圣地之气的山风朝露的沐浴。与其说是一种天缘,不如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蕴涵之所在。

光阴荏苒,星转斗移。眨眼间,幼年房龙山已到了入学的年龄,便随父房怀玺在黄龙就读。

  他的启蒙教育和启蒙思想,就是在黄龙天蓝地绿,水长清的时空中完成的。正是这富有生命力的“绿”孕育了他的赤子情怀。

【特写之一】

命运·在大浪中淘沙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德]贝多芬

房怀玺自幼怀着共产主义的理想,把人生的全部,投身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之中——

然而,在本世纪一个特殊的年代,全民族大劫难时期,使长期“占居”革命阵营,“充当走资派”的房怀玺,那是绝对不会在浩劫中“漏网”的。

至此,我想起了广播剧《大墙下的红玉兰》中的精妙导语:

民间传说:日食,是天狗想吞食太阳的时刻。在这个时刻里,天地混沌,人妖颠倒,鬼魅横行。如要把天狗译为“四人帮”,在它张牙舞爪,想吞食太阳的瞬间,在大墙的下面,发生了一个又一个悲痛的故事。

我以为,用它来形象的描述“文革”这个蹉跎岁月的话,将会从一个侧面剖析得淋漓尽致的。

房怀玺就是诸多悲痛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他被打成了“叛徒”、“反动学术权威”、“黄龙的赫鲁晓夫”。这三顶“灭门之冠”,像紧箍咒似的戴在了他的头上。使这位马列主义的忠实信徒,一时三刻目瞪口呆了!他怎样也弄不明白,一个老布尔什维克,怎会在一个晚上沦落为阶下囚的?!在“国”“共”两党兵刀相见的岁月里,被国民党视为不杀不足于除心头之恨的房怀玺,在西安国民党的劳动集中营里囚禁了两年半,无怨无悔。而他怎样也不能容忍的是,解放后在自己的监狱里又为他亮出了寒光闪闪的桎梏?!

不能忍也得忍!一代风流,泱泱大国主席刘少奇不是也被打倒了么,并踩上了一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乎。何况你个房怀玺呢?

然而,毕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他,心底沉卧着一张富有哲理的底牌——只要自己不倒,别人要想打倒,那也是不容易的。

当代著名作家刘索拉女士在她的小说《跑道》中说:“……从天空俯瞰大地,人间又是一层该住鬼的地方,每个住在人间的人都有一种鬼性,不定在什么时候暴发出来……”

那么,如果说人间真正有鬼,生活在这个鬼屋的人,我想就太艰难了!如若我们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透视——“鬼”有时被人们称之为幻影。那么肯定的说,“影”它是最怕光明的。

   由此而推理,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幻影,将会被燃烧得无影无踪。

5年后,被平反昭雪走在太阳地里的房怀玺,就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佐证。

……

翻阅着房怀玺老人的《回忆录》我流泪了,他使我更加现实深刻地认识了社会;更加现实地看待精神世界和人生真谛!使我那个涉世未深的生命体验,在房怀玺老人的精神世界里得到了补充和延续!

【特写之二】

惊心动魄的一幕

苦难来到人间,部分是由于机运和廖误的作用。

                                 ——[德]叔本华

史无前例的政治逆流,使千千万万,万万千千的和睦家庭,妻离子散,众叛亲离。16岁刚刚初中毕业的房龙山,过早承受着政治生活的压力。由于其父蒙受的不白之冤,他在一往情深的黄龙待不下去了。换而言之,其父不愿因自己的蒙冤游斗和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非人冷遇。朝日折磨着眼观目睹的家人和孩子。这也是他背井离土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1968年隆冬,是黄龙地面上少有的寒冷季节,北风呼号,狂雪飘飘,铺天盖地的冰雪封闭了原野,颇有冻破地球之势。“吃人的天气加上吃人的政治”,如果没有足够的战胜气魄和足够的生存欲望,那其后果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就在这满目创痍,生机死去的雪原上,一位被时代遗弃的赤子,踩着半尺厚的积雪,步履维艰地向西移动着。这就是革命半生的房怀玺拉着他的一架子车全部家产和马列主义的信仰,带着妻儿,老泪纵横地朝着愿意接纳他家人的栖息之地——轩辕脚下的黄陵县·仓村乡·房家寨赖以存身。

少年房龙山的心境是灰色的,跟在父母的身后,一手掀着架子车,一手不住地擦着苦涩的辛酸泪一步一回头地走着……

也许此刻他在想,这方土地并没有遗弃他。诚厚的乐土怎能遗弃热恋着它的人儿呢!

【特写之三】

磨难是前进的导师

痛苦这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的新水源。

                                        ——[法]罗曼·罗兰

多一份磨难,就多一份成熟。在房家寨这块乡土上滚爬了一年多的房龙山,

很受远近族人和左右四邻们的推崇和喜爱。1970年秋,被社员群众以“副业工”的名义推荐到黄陵店头粮站工作。刚刚踏上18岁这个起跑线的房龙山,成为一名粮食行业最辛苦的小保管员。

从农民意识浓厚的柴扉,跨进了国家机关的门槛。房龙山很激动,他激动的不是与前相比“身价十倍”,而是为群众的信任所感动。激动之后就是一个新的适应与新的考验。

房龙山是一个不甘寂寞而又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骨子里那种拼搏的含量,时时刻刻,刻刻时时,贯穿于他人格的始终。他看足了人间眉高眼低,饱赏了领导的脸色沉霖。

在关乎国计民生大事的粮食阵营中,房龙山体味到了社会责任的分量。他吃苦耐劳,早上班晚下班,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收粮季节,帮老弱病残的乡亲们扛麻袋上粮仓。18岁,骨骼还没有完全定型的房龙山,用他那生命的支撑,扛着200斤的大麻袋爬上二、三十级高的仓顶,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摔碎在台阶上,显现出了铜钱大放射花边的汗迹。善良的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他干些轻一点的活儿。可他偏不!他要用拼搏的心态,去支撑他那人生的苦旅。

岁月辗转到1972年,体态魁梧,身材高大的房龙山以粮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资格去报考“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他自幼酷爱文学,他的脉流里激荡着文学艺术家的细胞和诗人的奔放激情。  但命运偏不让他去当作家,不让他涉步于充满人性关怀的多彩人生。而硬是导引他涉历“西安体育学院”的门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宋代文豪王安石这句哲理诗章,令千百年来回味无穷,房龙山也一样。

命运一个随便的动作,就会使人摇摆不定,甚至会偏离已经有序的生活轨迹。而人生那点有限的生命就得战战兢兢地拐一个偌大的回水湾方能复位,或者也就永远的偏离了!

悲哀么?不!因为上帝造人时,为每个人的命运都设置了一个高度,一切的努力都在限度之内,没有足够的毅力和拼搏精神,那是永远都达不到的。这就和《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一切磨难都在上帝的安排之中。

如果说别人是凭着自己的体育追求和为国争光的气度考进体育学院的话,那么房龙山却是凭着他“天庭饱满,地阔方圆”,体态英姿而被选中的。

前行的路上,总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房龙山沉默了。“命运竟如此专断”!他百思不得其解。认输了么?没有。他是在想:美国人的一生能选择三十多种职业,那空间、那生存、那人生的乐趣才真叫风流天使呢。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

【特写之四】

风华岁月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1974年,集经历·知识于一身的房龙山结束了他三年的大学生涯,步履从容地走进了中共黄陵县委组织部。

他在黄陵政界工作的五年中,每一座村寨都留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深深的足迹。  1975年深秋,他在黄陵县阿党乡龚家塬村下乡时,有一个小男孩掉进了村头3米多深的池塘里。当他闻听到呼救声,立马向大池塘飞驰似地跑去。他不由分说和衣跳进了剌骨的秋水里。

此刻他想到雷锋了么?想到王杰了么?他没有。只有一个理念把孩子救上岸来。 当房龙山和另一位农民把孩子救上来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

这“生”“死”攸关的人格体现,“俘虏”了一片人心,拥有了一片人心,在场的群众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被当地的人们传为佳话。

房龙山从龚家塬村完成下乡任务回县时车前车后挤满了自发来送行的群众,人们依依难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那深情厚意的场面很使蔚为壮观。

每当房龙山想起这个送行场面时,无法抑制那激动的情绪。他说:黄土人纯朴,爱憎分明,大道为先。对于有为于他们的,是不会忘记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人都有这样的情怀,而我们今人还有什么理由比这更重要的呢!

下篇:回声在大山中滚动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法]雨果

 1979年5日,二十七岁的房龙山,带着他那成熟的人生又回到了黄龙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他情急意切,思绪万千!

回归的车子载着交集百感的人儿,迎着初升的新日,爬上了三岔塬,而又徐徐地停在了海拔1640米处的四条梁最顶端。

房龙山钻出车箱,面对迤逦绵延的大山,真想大喊几声!可是,他没有。

脚下还是那条他愁离时的蜿蜒小路,虽然背井离土的心酸泪早已溶进了泥土。但这个历史长河中的“驿站”是不能忘记的。

山野显得格外静寂,人心显得那样的沉默。也许就在这沉默的此刻,为后来的喧哗憋足6〗了爆发的力量。

路·就在脚下

走自己路,让别人去说吧。

                         ——[意]但丁

公安生活是房龙山人生步履中又一个新的起点。起居无度,行至神速而又经常出没在险区恶首。是个特殊训练和锻炼的行业,也是一项“宁献自己生命,确保一方平安”的壮丽事业。

在涉淌公安热河的六年中,他忙极了。这幅员辽阔的地面上,看上去凄宁。但大案要案一件件,一桩桩,像打烟杈似的掰了一茬又一茬。

他根本不知道还有个“白天”、“黑夜”,这个时空概念。只知道有案情的地方必须有自己;他也不懂得“调谐”二字,不懂得极度疲劳等于生命的燃烧。时时处处把自己看作是社会人,社会的需要就是自我的存在。刑警张金柱不是就累死在谋杀嫌疑人的面前!累死在审判桌上!累死在房龙山的身旁了么?!

公安局副局长房龙山看着张金柱倒下的身影悲痛至极,感慨万端。但他一接触到案情却又全然不觉了。我想,也许这就是《圣经》上说的“超脱自我吧”。

路在心里

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邓小平

1984年10月,一年一度的香秋又到来了。

房龙山迎着火红的山色,沉静的溪水,出任了石堡镇党委书记。他那永远都不会安宁的创造意识才有机会在这个一镇的小天地里得到检验。

“地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从环境开始!”房龙山在一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会议上拧着眉心儿肯定地说。

当人们的环境要求还没有达到像今天这样迫切的80年代,好像谁提“环境·卫生·精神”,谁就是目光短浅,没有开拓气度。被视为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房龙山却认定是国计民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过去的岁月已经证实,凡是房龙山认定的事情,那将是永往直前,义无返顾的。

石堡镇,就是“北京城里的完平县,管的都是诸侯·王爷,王子·王孙”一旦不识相,就有发配的厄运在等待。

而石堡镇这方土地上也是住着《花园街5号》的头头脑脑及统治机关。“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根敏感的神经,对于工作的开展,那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别人害怕,而房龙山不怕!这就是他为官一任的全部内涵。

环境治理,他亲自抓;卫生检查,他亲自跑。“唱了红脸唱白脸,唱了白脸再去管。”在阳春三月,卫生检查到县委大院——以老大自足的机关,对这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能值得一顾么?!可是房龙山不答应,非要按条例罚款不可。县委办公室主任将电话亲自挂到房龙山的办公室。

“能不能不罚!”那口气充溢着多多逼人的味道。

“不行!”

房龙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语即出,没有回头。这时有人咬着耳朵说:“大水冲了龙王庙,好戏可能刚刚开始。”

房龙山却泰然地说:“冲了就冲了!事业最怕的就是顾忌。”

然而,就这一“冲”,摆平了环境治理中的种种障碍。

日历翻开了世纪之交的今天,当人们徜徉在黄龙的大街上,清新诱人的现代城市气息阵阵涌来,国内外一些华人作家,艺术家和媒体之友,以及政治要人来黄龙观而叹止,激情勃发!

  “97岁月”,省长程安东踏上黄龙的山水,把撩拨七情六欲的黄龙山,与世界热带雨林相媲美。并誉之曰:“黄龙是陕西的一叶肺”。同时挥毫泼墨:“以绿兴绿,建设黄龙”。

这足以表明,房龙山对黄龙的未来,城府之深……

黄龙人的环境意识可以说就是从房龙山开始的。环境意识有了,热爱生活的精神有了。那么,进步的目光就该向经济建设转移了。

房龙山苦思冥想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经济腾飞的头三脚究竟怎么个踢?他暂时还没有考虑成熟。房龙山心急如焚,他常常独步在黄龙二公里的长街上——考察、论证,再考察、再论证。

哲人说:“思考的越多,那失败的可能就越小。”房龙山不热衷于盲目,更不热衷于失败。

  防患于未然,就是他走向成功的指南。

——黄龙县农贸市场在他的运筹中建起来了。而且很快成为黄龙经济交流的中心,也是当时西北地区仅此一家有着现代意识的经济场所。来此参观取经的人们络绎不绝。并连续多次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命名为“全国贸易市场”和连年评为“省级文明市场”及延安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单位”,“文明市场”。

同时,在经济大潮的检验中,黄龙农贸市场竞相繁荣,昌盛不衰。由此推断,在今后的风雨岁月中,也将会成为黄龙经济最为直观的体现。

面对世人刮目相看的经济气象,房龙山并没有满足,又大刀阔斧的兴建工厂企业,被称之为:“黄龙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他为这个“工业革命”的壮大上下奔波,跑资金、选人才。不了解情况的人们,还误认为房龙山就是这些企业的总裁呢。

有竞争,就允许有战胜与失败的存在,这方是进步。而有一家在市场竞争中败北的企业,请了一些知名的营销专家前来会诊,想弄个“败”的心服口服。

房龙山只用了五个字:“输在形象上!”就给这个企业画了个句号。

真是一字值千金!后来的黄龙企业就把“形象”二字引以为鉴。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的细小泥沙。

                                          ——冰心

世界气象组织郑重地公布:从本世纪下半叶的80年代起,地球气候渐渐变暖。使经历几千年“夜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啃西瓜”的黄龙人首先感受到了。

在此,我想起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老夫子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句来。这不仅把景物渲染的生意盎然,而且敏锐地再现了蓬蓬勃勃的新气象正在酝酿。看来几千年中最能体物如微的还归属于人民大众了。

1985年11月,正是黄龙人感受着暖风洋洋的时候,房龙山副县长踩着暖冬的紫阳,满面风尘地走马上任了。

他的思想追求决定了他的事业。他从不以官儿自居,却以民儿自荣。谦逊务实,不甘寂寞。

  从副县长到副书记,从县长到县委书记,他的身后托着这一串串长长的生活印迹,奠定了他坚实的人生内涵;凝聚着这片绿土的情怀和人民大众的安危。

'92年,刚刚出任黄龙县县长的房龙山,面对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难民众,“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忧民之情压于心境。就在他辗转反侧之中,一个彻底改变这片地老天荒的大气量,在他心中孕育着。

从此,黄龙这块土地上的那一张张面对大山的脸儿,开始转了过来。〖BF〗

在任县长的5年里,房龙山忙得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他既要抓地域经济,又要搞精神家园建设;既要抓城市基础工程,又要搞教育普及投资;既要搞对外开放,又要营造新的适生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开发”、“投资”的优惠政策。招贤纳士,招商引资。为世人认识黄龙,了解黄龙,走进黄龙,挑灯熬油,绞尽脑汁。

上篇《是哭是笑都是歌》中所述:房龙山要不是大学的“一纸门槛”拐了个弯的话,他就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作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作家,这在他身后的生活道路上,已经证明了他情系民族苦难,忧患千秋之怀的气度和魅力。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没有时间研究文学,而他那永远都不安的人性关怀和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激越豪情,以及他在政坛上的公仆形象处处留于行间。他经常把地域的治理思想,工作研究,超前意识和人民的心声,用他那热烈奔放的笔触,剔透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党报党刊上。

锦巢落俊鸟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天娇转空碧。醉卧古藤荫下,了不知南北。

                                       ——[宋]秦观

城市建设就是家园建设,家园就是适生环境。这是房龙山思维空间的灯塔。此刻,摆在他面前的家园建设,与在石堡镇的1984年时寻找“经济爆发的焦点”一样,同具相等的艰辛!

这次思索不同过去的是——指挥战旗已经举起,建设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严阵以待!只是资金这个先行官,能否如期将粮草押运到位,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房龙山常常在夜间只身一人徘徊在黄龙的长街上,影影绰绰地看着那60年代的陈旧建筑,70年代人心满足的街道和街道两旁像农民田间地头灌溉的土水沟;还有那有气无力“鬼眼”似的路灯儿,心烦的要死!

“这种环境一天不改变,就一天扰扰不可终日!”他自言自语道。

即日,房龙山县长有力地伸出了向“贫穷告别,向现代文明开拔”的指挥旗。  挥手之间,一支浩浩荡荡建设家园的各路大军“一”字型摆开了战事。机关单位的所有干部职工都在这个主战场上冲锋陷阵……

在采访中,县人大副主任严向民告诉记者:房龙山书记在县城街道改造中和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参加义务劳动,修排水沟、揭旧油路面、挖沙取石、砸石子,常常啃口饼子守在工地到晚上十二点,外地的铺路工人把他当成了施工员,而他却很欣慰。当时毛泽东的女儿李娜路过黄龙,看到这情景无不感慨地说:“在这里我又看到了延安精神。”现在的黄龙灯明路平,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房在花中一座朝着现代文明迈进的山城,正以特殊的方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在房龙山任县长的五年中,单城市建设一项,就投资数千万元。改造了城东、城西、城中、环城路、渭清过境线及四条街道的建设。来黄龙土地开发的外乡人无不感慨地说:没来黄龙时,提起黄龙山就是该住龙的地方,既然是龙的故乡,它一定是很原始的。来黄龙一看却是山清水秀,丽色诱人。无什么“原始”可言,到处都充满着现代气息。

  真是无愧于“高原明珠”、“黄河绿洲”之称呵!看来要认识黄龙,就必须走进黄龙。

愿作一叶化春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南朝]刘勰

黄龙猎鼓挖掘之初,在县财政极度困难的境况下,房龙山县长硬是挤出十几万元,抢救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他说:“我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这一民间文化景观,是这块地域古老的见证。她揭开了黄龙人的原始之谜、生存之谜、发展之谜。为黄龙走向世界,为世界认识黄龙提供了新的契机。”

乙亥年清明,黄陵祭祖时,黄龙猎鼓精选150名表演队员,集训四十天。由县长房龙山亲自率团参加了公祭活动。把气势恢宏、壮观威武、内涵丰富、精神博大的黄龙猎鼓展现在中华民族的腹地和中外华人面前。

当一家家电台报刊将黄龙猎鼓这枝艺术奇葩公布于天下时,黄龙这块千年寂寞的土地开始沸腾起来了。这时的房龙山县长那张忧患的脸上初露出少见的喜悦。  黄龙猎鼓成了黄龙人一张沉甸甸的品牌,精美的名片。房龙山韬略致用的畅想终归了现实。

   继而黄龙猎鼓带着黄龙这方皇天后土之魂北上圣地延安,南行古都西安,西履药王故里——

  京兆花园,东踏黄河壶口。她以矫健的雄姿展示风采。

在古城西安“95古文化艺术节”期间,黄龙猎鼓第一次出现在西安大街上时,与充满着现代文明的大都市形成了时空上的反差。正是这个反差,古城人民无不欢欣鼓舞,耳目一新。她带着原始的“黄龙情结”,为悠久的古城增添了无限的喜悦。

黄龙猎鼓以最初的几人,十几人,发展到今天的千人之多。这无不充分显示出决策者们的春泥情怀和圆照之象。

尾声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陶铸

回眸黄龙的历史,正如《写在大地上的见证》一书中生动形象的描述地那样:一个称之龙的故乡,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整个县境皆为周边六个县的偏远地盘分合而成。一个偏远加另一个偏远,诸多偏远加在一起,就成了一种遗忘,一种闭塞;就给人一种与世隔绝之感。这个以“黄龙”二字命名的县份,本该是一番腾跃不息,龙飞凤舞的景象;本该龙势威威,八面生风。可是事实上几十年间,黄龙仿佛一条冬眠不醒的大虫,动而不醒;有时,却又醒而不动。逸性和保守成了这个地域贫困的根源。

面对广袤的大山,丰实的奇珍山货和土特产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黄龙又是富足的。要让这种自然财富,创造更多的外汇,要让富足取代贫穷。作为决策者的房龙山书记,把这个乾坤的扭转视为生命。

“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是决策者决胜于千里的保证。

从九十年代起,房龙山书记带领五万黄龙儿女进行大胆尝试,开始以“路”、“电”、“水”、“信”为主的基础建设。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方寂寞的土地出现了奇迹般地飞跃!

——“米”字形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使地球在黄龙人的眼里开始变小;

——480路长途光缆“一呼天下应”,使黄龙儿女拥有了时代的风采;

——炊烟深处,灯火通明,马达隆隆,处处是电的喜悦,电的文明;

——以库区为容量的“甘露饮水工程”,使黄龙人的身体素质臻于增强。

这个与时代同步的新景象,奠定了强县富民的基础。这一事实表明,决策者的魄力和对热土之情的投入是至深的。

“三通”建设的完成,使黄龙人搭上了与外部世界交流的快车。

书记房龙山说:“路、电、信的全面开通,为黄龙创造了又一个新的适生环境。人心思定,人心思稳。安居乐业的格局开始形成。”

有人告诉我:其实这只是房书记向大山索源,向封闭和贫穷决战的第一步。而第二步,第三步,那才叫风度呢!

房龙山是一个一丝不苟,不甘寂寞的人,也是一位忠实于自己理想不易改变的人。勿须再说,这已经在过去的岁月里得到了证实。

当他面对黄龙这片有待开发的绿土地,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时候。他心急如焚,每时每刻都在思索,都在奔波。他曾多次进京找老将军,老朋友争取资金;走上海、赴深圳、度澳门、跑无锡、奔山东,往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争取投资款项和广招贤才,使四面仁人志士乘风而来。

黄龙人说:“房书记为黄龙的建设,呕心沥血,吃尽了千辛万苦。”

房龙山却说:“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说,而在于做。要谈黄龙发展的话,这是5万黄龙人努力的结果。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民是真正的创造者!辛劳与功劳,都应属于他们。”

   这样的结论,我是没有想到的。这也许就是决策者的胸怀所在,境界所在,风格所在。作为记者我无资格回避生活的真实。只是在房龙山书记身后的生活时空中顺手摘来一组生活的点滴片段,就足以透视出他人格的一切和思想的全部。

在房龙山书记那朴素的办公室里,我惊异地发现,他那一本本厚厚的报刊剪贴资料,这是他从诸家报刊上,剪辑下来的有关黄龙这方热土的点滴篇章,收联于其间。

我不禁抬头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一个主宰“方土兴衰”的决策者,竟把理性追求和社会的责任,做到了如丝如微的程度。这不是一般境界的官儿都能做得到的。

他对人平易,是一位宽厚的领导。坐在他近旁没有居高临下之感,却更像是一个亲切温和善良正直的朋友。从他那炽热的目光里,跃跃地闪动着对生活的那份执著!言谈举止间充满着风雨人生的凝重和对黄龙这方乐土的激情!

——选自:《绿土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片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