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

谈及婚姻中“门当户对”大概会被自恃清高的世人视为世俗、封建,甚至会遭遇“你是从哪个朝代穿越来的”之类的毒舌。

但是不食人间烟火终究还是生活在俗世间,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摆脱不了茶米油盐酱醋茶的琐事。再清高自傲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我想起同事小米的遭遇,颇为触动。小米是一名城市姑娘,父母的掌中宝,家境优渥,大学毕业后家人托关系到银行工作,虽不用娶媳生子,父母也还是为女儿置备了车房。

小米的前男友是银行里的同事,腼腆内向,有些书生气。与小米的外向张扬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小米性格开朗消费也是毫不手软,每年至少两次出国游,每周还要上瑜伽班、健身房,花钱如流水也不过分。男友老家在农村,经济条件并不客观,大概自小节约的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甚至有些吝啬,经常抱怨小米过于奢侈,平时两人外出约会都是女方买单,小米不甚在意,一来自己资金充裕,再者男方的工资还要补贴老家的家用,小米很是理解。

交往两年后双方父母见面商量婚嫁,女方父母提供车房,彩礼也免了,大约物质富足后对这些身外之物也不会强求,然而用小米的话说男方却有些得寸进尺,希望在老家简单布置婚宴,连蜜月旅行也要取消。小米忍无可忍,与男友大吵一架,最后还被冠以“拜金女”“物质女”的名号彻底分手。

何为奢侈、何为拜金?如果个人经济收入允许,那么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也未尝不可,只要消费与自己的经济实力相匹配,便不能算作奢靡拜金?倘若人人都还保留计划经济年代的消费理念,社会便也不用发展了。

反观男方的视野,不去深度剖析人性黑白仅从经济角度出发,对其也许不能过度苛责。收入尚且刚足以温饱,即使想要为女方买金送银,也是囊中羞涩,需知花前月下、浪漫氛围都是需要烧钱的。一次蜜月之旅的花费可能是一家人一年的伙食费了,男方自然也是慎之又慎。

所以不能简单以对错来评判,只能说男女双方不匹配,谈情说爱时可以不去计较经济收入,但真要茶米油盐的经营生活,二人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都会因经济实力而产生天壤之别,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个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波及三观。三观不相合,又怎能生活的顺心遂意。

“门当户对”有一定可取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