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19世纪40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各种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对工人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其中就以真正的社会主义和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真正的社会主义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他们大力宣扬阶级调和和改良主义对共产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揭露德国当时各种意识形态观点的实质,系统地来阐发唯物史观,以指导当时工人运动,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主要内容

1,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指出了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相反,彻底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原则界限。

他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指出费尔巴哈对世界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世界的感性直观,而不能从实践的观点去理解。

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实践活动的人才是历史唯物史主义考察历史的出发点。

2、马克思和恩格斯具体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对分工范畴的考察,他们深刻的说明了生产活动与分工的相互关系。指出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才成为真实的分工。

由于有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造成了城乡的分离和对立,造成了阶级的对立。


3、马克思深刻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


4、深刻的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他们指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5、科学的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基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必然。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阶级。


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的阐述了自己所发现的唯物史观,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他所产生的交往方式。及各个不同阶段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态,并在这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他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


价值和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第1个伟大发现的基本完成,这一伟大科学发现不仅使他们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

就哲学来说,发现唯物史观的伟大革命意义在于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从而将唯心主义从他的最后避难所,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出去。

就政治经济学来说唯物史观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奠定了牢固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基础,使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境界。

唯物史观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大的革命性意义。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论证已经使他们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以及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科学高度。揭示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尖锐对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个科学认识呢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与其他错误的社会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划清了原则界限,也就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哲学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