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

不要给自己设限 

读书营开营仪式上猫叔说举行几次主题营,我在笔记上记得很清楚,因为对主题营抱着非常大的期待。

第一次主题营,10天10本书,我选好了书却没报名,记得那时候正是我准备异动的时候,3.15日正式从西安分公司异动到北京总部,我怕,怕自己在这个阶段搞不定工作,更没精力去搞定主题营的任务。

后来的主题营业也没参加,同样的原因,都是因为自以为工作很忙,担心没时间,怕失败,怕给小组拖后腿,怕自己坚持不下来,怕学习不到什么。

这次主题营,共读《见识》犹豫了2天,我果断报名了,少不得复盘小组成员、连长等人的不断鼓励,也少不得想要尝试的心,更重要的是怕自己错过后连感受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下定了决心,报名之路就顺畅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完成很快就迎来了第一天的打卡试读。

这也是我参加本次主题营的第一个收获。想和怕都是问题,只有去做才是真理,而在前进的路上,最难的就是迈出第一步,往往开始之前我们会自己给自己设置很多的限制,大多数人是设置了很多失败的想象于是也就不敢前进了,当真正下定决心前进迈出第一步后就会发现没有想象的这么难,所以只要是认定正确的事情就果断去做吧,少一些纠结在前期的思考中,多一些精力在中途的前进上。

社群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一直没能很好真正参与到社群学习中来,但是也真正的感受到了社群的力量,前期精细的组织策划指导每个人以高效的状态开启主题营活动,中途的分组建排,让每个参与的老铁都有组织,中间执行任务每天也都有班委督促前进。

应该是读书营进行到第六天的时候,收到排长的温馨提示,提示我笔记超字数啦。其实写完笔记的时候我也注意到了字数,但是当初想这个字数是不是只是为了给大多数人一个参考范围,并不是固定的,多了还不行吗?我也就懒得改了。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排长的时候,排长说:我以为规则写的是500-800,那就是得在这个范围内。我突然有点羞愧也有点明了的感觉。是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作中因为岗位职责的缘故,更多的处在监控/督查的角色,我不也是常常设定规则吗?那设定的规则就肯定是希望别人遵守的,为什么自己成了规则的执行者的时候就有这种心态了呢。

所以,第二点成长就是,不要偷懒,要换位思考,尊重既定的规则并尽力遵守它。

还有一个成长就是关于写作了。高中以前一直都自认为文笔还不错,大学后逐渐发现在日常交流中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说着说着会有出现卡壳的现象,我意识到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词汇量匮乏了,也是见识不够深。后来如果某一段时间看了书做了刻意练习就能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沟通上的进步,哪怕是一个新词语的运用也是好的。而这次主题营,大家看的都是同样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去阅读其他老铁的文章就更能发现差距了,很多老铁的文字娓娓道来读来很舒服,有些老铁整篇文章非常流畅多点不好少点也不好,感觉就应该是这样,反观自己的内容,不是排版糟糕就是主题不鲜明文字生硬等。

所以这方面的成长是看到了差距,知道了努力的方向或者是有了好的榜样。

另外一点我想就是我完整的完成了10天的任务,遗憾的是并非是成功,因为有一天的打卡笔记跳跃了,没有完全按照规划好的进度,虽然遗憾,但是也为自己点赞,因为参加之前我是完全没想到自己能完成任务的,哪怕是完成也会是非常艰难。

看完这本书后我借用书中的一个标签形容自己:伪工作者(指的是那些每天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的人),自认为自己很忙,除了工作时间只剩下吃饭和睡觉,很难想象自己有时间去看书更别说是写读书感悟打卡了。事实证明,时间是有的,当有明确的重要的事情去做的时候,无意识的就会压缩胡思乱想的时间,真的可以每天看书少则30分钟多则1个小时,每天打卡。

不要轻易的说没时间,做好规划很重要。

同时也提醒自己工作要有重点和方向,伪工作者不可取,要站在对公司有益对自己有益的高度去选择一些高价值的事情去做,千万不要让自己流于平庸的忙碌。

阅读,不仅仅时候增长自己的见识,也是一种沟通,因为阅读《见识》,跟一位同事多了这方面的互动,他是在得到上看的专栏,有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这也就再无形之中打开了一道沟通的大门,设想如果对方刚好是自己想要接近的人,通过阅读分享感悟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这也是作者在书中提倡的。

整体来说,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已经超出了当初的预期,所以给自己打一个80分吧。毕竟,过程中偷懒了并没有进全力。

行动前不要给自己设限,行动中不要有太多顾虑,多一些义无反顾和必胜的信念,少一些懒惰和敷衍,美好正当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剽悍读书营成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