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害怕失败,还有的人,害怕成功

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意味着胜利的喜悦,但对于一小撮人而言,却是焦虑的开始。

人类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及对各种事件的结果预期在有意无意间都受了许多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时候,实际上很难单从某一方面来解释为什么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对于成功的态度会如此大相径庭。

在上世纪70年代,耶鲁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梅缇(David Mettee)通过实验发现,当人们的自尊处于较低水平时会抗拒成功,因为他们认为成功会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期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你某次考试考得很好,老师、家长,甚至是同学朋友都难免会预期你在以后的考试中还会再创佳绩。而对于自尊水平较低的人群来说,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做到某件事,就也不会想让其他人认为自己能做到——他们认为眼前的成功可能会害他们在下次失败的时候更加丢脸。

另一方面,除了自尊水平之外,作为一个专攻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家,我还从一些来访者的经历中发现,人们对成功的抗拒可能源自自身的创伤经历。

具体而言,处于压力或兴奋中时,人体的生理反应十分相似。成功的激动与兴奋感带来的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等反应非常接近于在创伤中由战或逃反应引起的生理唤醒,并可能由此造成一系列关于创伤事件的痛苦回忆与联想。

换句话说,经受了创伤性事件后——例如车祸或是校园霸凌等——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地将身体的某些特定反应与此后由各种原因(如成功时的兴奋感)引起的生理唤醒联系起来。所以我们会开始回避那些可能促使自己变得兴奋的情境,因为那会触发我们关于创伤的回忆与恐惧。

害怕功成名就,更深一层的缘由还在于我们中的很多人,自小就被灌输了很多像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爬得越高摔得越惨”等观点。

从挫折教育中长大的一代人,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都在遭受父母言语伤害的人,很容易就会在十几年如一日的骂声中内化了“一辈子没出息”“你就是个废物”等负面图式,认为自己不配获得成功。

即使是既没有自尊问题,也没有心理创伤和童年阴影的人,也常常可能会在社会的同化中将成功与招人嫉恨、恶性竞争等消极后果联系起来,从而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我妨碍,回避并排斥本可能获得的成功。

最后,要走出自我妨碍的怪圈,可以先从下面这个简单的“积极联想”练习开始:


1.回忆一下在你小的时候、在还没有被来自各方的消极反馈干扰之前,有过的一次单纯的成功经历,也许是第一次学会骑车、画画拿了一个优秀奖,又或者是作文被老师当众表扬……那时候,你的感受与身体的感觉是怎样的?再次进入当时的身心体验里,保持5分钟。

2.回忆下一在你最近的生活中一次成功的经历,也许是面试成功、考试通过、拿到奖金或者奖学金,又或者仅仅是偶然发的一张图片/一段文字得到了很多人点赞……留意一下想到这件事的当下,你心里的感受与身体的感觉,在这种状态里保持5分钟。

3.浅浅地回想一件从前因成功而导致的挫败体验(我的建议是从一些中轻度的负性事件开始,而不要从一开始就回忆重大创伤事件)。

如果在回忆中出现不适,停下来,重复前两个步骤,然后继续——直到步骤三中的挫败或创伤经历不再那么"牢不可破"~



补充阅读:

1.伯恩(2018).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邹枝玲, 程黎 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Babbel, S.(2011, JAN 3).Fear of Success.Psychology Today.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人害怕失败,还有的人,害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