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时候,真的人不如狗!

图片发自App


近日,广东深圳一名男子竟然将自家养的宠物狗活活打死了,整个施虐过程,还是当着孩子的面儿,小狗的哀嚎响彻整个小区。

据悉,起因是醉酒回家的男子发现宠物到处拉粪便,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怒上加怒,致狗伤重死亡。虐杀期间疑似这名男子的女儿出现在阳台上,哭喊着爸爸,但男子并没有收手的意思。

心理咨询师表示,男子有这样的行为,可能与成长过程有关,如当事人幼年时遭遇过类似的虐待或者目睹过类似的经历,存在心理创伤。而该男子在女儿面前实施虐待动物的行为,会对女孩造成强烈的心理刺激和心理创伤,甚至在成长过程中,会将自己与小动物类比,害怕自己也受到相同的待遇。

家长将暴力行为转嫁到动物身上,造成家庭的损伤,给家人造成心理伤害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一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狗十三》,可以说为该事件最好的一次影像化,深度阐释。《狗十三》应该是内地电影市场近几年来最好的一部国产青春片。

图片发自App

在拍摄完《李米的猜想》,把女主角周迅碰上各大电影节影后宝座之后,导演曹保平完成了青春片《狗十三》的拍摄。所以,《狗十三》其实是曹保平的一部“旧”作,其拍摄时间要早于后来令曹保平名声大噪的《烈日灼心》,以及去年的《追凶者也》。

2013年,《狗十三》拍摄完成,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到今年才定档12月7日正式上映。目前该片在豆瓣网上有13880人标记,得分高达惊人的8.5,好于90%的家庭片,89%的剧情片,堪称神作。

5年之后才上映,对影片有影响吗?看过之后,我想说,“真的一点没有”!

图片发自App


甚至可以论断,也许50年之后,这部电影依然会戳中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让他们在影片中看到过去或者现在的自己。中国式自我感动的家长,重男轻女世俗偏见,温良顺从式教育,中国式的代际传承,强调处事圆滑,左右逢源,成年人迫切希望下一代学会伪装,强行抹掉年轻一代的棱角和反抗。

图片发自App

操控的艺术被成年人的伪善包装成爱,以“懂事”作为“圣旨”,要下一代遵守和恪守。

《狗十三》是时代的切片,为中国亲情教育这一古老的成见,披上了当下性的外衣,准确的击中了当下,完成了对社会和时间的凝视。影片以13岁初中女孩李玩得狗,失狗,寻狗,再得狗,又失狗的经历为主线叙事,在一连串因狗而引发的家庭“战争”中,我们看到了13岁女孩眼中的成年人的处事法则。开片就是父亲强行的改掉了李玩兴趣班的科目,从物理到英语,父亲的粗暴让李玩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颜面尽失。

图片发自App

而后是成年人惯用的伪善,口头上认错,却说着“是为你好”;动作上哄骗,拿出一叠人民币,大棒后的胡萝卜,再不奏效,

就只剩下中国式传统亲情等级的威压,作为父亲的威严不可撼动,作为一家之主必须得到尊重和服从。施行控制的步骤,在影片之后不断反复,发力,甚至演变为一幕又一幕的暴力宣泄。最可怕的是,极端的暴力施压后,总有温柔一刀冷不丁的再次袭来。拳脚相加后的几滴眼泪,自我感动,自我饶恕,自我塑造,其实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规训手段的悄然施加。目的只有一个,要下一代学会“懂事”。

图片发自App

影片中,女孩李玩的家人对她算的上刻薄,父亲二婚,有了二胎,还是个男孩;李玩失去母亲的庇护,一直生活在爷爷和奶奶家,弟弟的出现,李玩自我意识的膨胀,难免让爷爷和奶奶也渐渐失去了耐心,造成了心灵上的疏远。而后妈更不用多说,自然更加偏向自己的儿子。

多股合力,在影片中,以人们对狗的态度,以隐喻的方式作为暗线,与众人对待李玩的行为明暗交织,最终以李玩自身的改变,完成了主题的闭合,让我们感受到了青春被残忍剥落的疼痛。《狗十三》有几幕以相当凌冽和迅猛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剥落和控制。李玩不轻易投入感情,因为她早已体味过抛弃和冷落。当她好不容易接受父亲送来诓哄的礼物小狗后,小狗却意外走失,她强烈的追寻意志其实是对于自身经历共情后的感同身受。

图片发自App

但这种内心感受,不被家人所理解,被曲解为胡闹。继母的方式首先诠释了成年人的伪善,她送来一只同品种的狗,一家人联合起来,非要李玩承认这就是原来那只。一家人的眼神交流,一家人的小心翼翼,一家人的同台演出,看得人不寒而栗。片尾同样有一幕,令人胆战心惊。弟弟在滑冰教练的一个眼神后,迅速的喝下牛奶,那怕他遗传了家族对牛奶过敏的身体,但精神上的反复规训,让他潜意识中迅速的服从了成年人的教育。

而后,他在冰场中间,苦苦哀求,却被要求自我独立。李玩一开始投去复杂的表情,可最后却会心一笑。她已经习得成年人的法则,所以能心领神会,“同流合污”。可怕的循环,传承已经从李玩这一代向下沉淀,在年幼的弟弟这一代完成了巩固。这就是《狗十三》最冷酷和恐怖的一面。狗作为全片的符号性隐喻,在大量现实性的对比呈现下,在文本层次显得极具张力和解读空间。狗的反抗,狗的不被驯服对应着李玩对狗从激励到妥协的行为转变,就是青春经受的洗礼和落幕。墙壁上残破的寻狗启示,启示就是我们大多数短暂青春的一去不复返,13岁的李玩,在成年人的运行规则中,一步步完成了自我阉割,片尾,李玩的一系列行为,就是她步入成年世界的最好证明。

而相反的是,一开始那些看起来似乎比她成熟的他者,表姐和表姐的男友,李玩的父亲,最后都被迅速成熟的李玩抛在了身后,他们一个接一个,要么被李玩拒绝,要么主动倾诉,在李玩面前落泪,博取同情,祈求谅解,他们到最后都不如李玩成熟。“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这是李玩在片中振聋发聩的质问。《狗十三》用青春的滤镜,将瞬息万变的刹那凝固了下来,将时间飞驰的动态,截取为静态的一帧帧恐怖却无奈的现实。

暴力以亲情和教育的名义在中国大部分家庭中横行冲撞,它是东方不善于表达感情,带有控制性的错误行为,但这种行为方式正被大多数家庭所延续,社会默认了这种行为,商业机构合谋了这种行为,于是,所谓的青春在内地其实很难有真正的生存空间。《狗十三》难得可贵的,在荧幕上,让观众看到了青春真实的模样,凝视到了自我以及旁人。

这是电影应有的责任,该有的力量。1982年,戛纳电影节上,一部叫做《迷墙》的MTV式电影炸裂了世界影坛,迷幻、颓废、但反抗精神强烈的配乐和意识流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机器复制式的文化和亲情传递。

图片发自App

30多年之后,操控带来的机械复制,真实亲情的缺失依然遍及各处,

图片发自App

《狗十三》勇敢的揭开了冰山一角,露出了冰冷,说出了真相。

有的时候,真的,人不如狗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的时候,真的人不如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