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快,忘得也快怎么办?(提高学习效率的小技巧)

看过《中国合伙人》的小伙伴都知道,黄晓明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中国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再看看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考试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想,不是我们擅长学习,我们仅仅只是擅长考试而已。这种擅长类似于熟能生巧,考试制度从我们出生开始就潜移默化的引导着我们…..

我们讨厌考试、讨厌学习,但是还是需要不断地去参加一门门考试。


我一直认为:人类应该是因学习而快乐的。

知乎有个很经典的问题:现在做什么,对未来没有坏处,是最好的投资?

点赞最高的是学习。

不管喜欢与否,学习一直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而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是艰难的。

学习也有传统,而这个传统我们似乎也继承的很好。本质上,我们和古时候需要考试的人一样:每天花费12~13个小时来阅读一篇文章或学习一门学科,然后用线性的方式记录一切信息。

解释一下线性方式:即是按照内容先后、时间先后或者章节先后一丝不苟的阅读、记录。讲到什么记录什么。记录了之后,再花费数个小时去记忆。

这是我们固有的学习方式。

错了?也不尽然,至少传统存在有着传统存在的意义。

但似乎,我们没有从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获得什么。或者我问你:你是否为你所阅读的书有不同的情感,伤心着它的伤心、开心着它的快乐或者期待它所能带给你的思考或者感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疲倦和反感呢?

《思维导图》作者东尼博赞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我们用大脑不喜欢的方式来强迫大脑运作。

关于大脑我们不知道的兴许更多,比如大脑的组成、功能、小脾气、小傲娇,我们一概不知。但我没有准备冗长的学术名词或者解释来困扰各位,毕竟它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大脑由左右脑组成,或者说学习最重要的便是左右脑的协调使用。协调的意思是,不是关上一个使用另一个,协调的意思是让它们在合适的时间独立或者合作。

左脑主要负责逻辑、词语、表单、数字、线性分析;而右脑主要负责节奏、想象、色彩、幻想、空间感和纬度。或者简单来说,左脑是科学家,右脑是艺术家。

以下是正文部分,我承认铺垫过多了。

技巧一:深入学习

很多人的习惯是这样的,学习只能单个主题,只能单个科目,一心一意。

单一还是复合都没问题,只是你需要学习:更多的学习。

几十厘米的人行道怎么变成几米的大马路?

很简单,让更多车尽可能的通过这里。仿佛侵权鲁迅老师了(本来没有路,走的多就变成了路)

学的越多,你记得越多;你记得越多,学的也越多。

技巧二:学习时长

记忆力和自我理解能力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意味着你的理解和你的记忆是同步的。这个时间段为:20~50,这也大概是为什么每节课设置是四十或者四十五分钟,然后设置间隔的十分钟课间。

学习这件事没准不需要废寝忘食,哪怕再投入也要在20~50分钟时间间隔内进行短暂的休息。

技巧三:想要记得多,就左右脑一起用

上文提到左右脑负责的内容,既然知道了我们需要记忆里保持高涨,我们就得学会左右脑协同使用。

更容易回忆那些重复、感觉和韵律而互相关联的事物;也更容易回忆那些特别突出或者福特的事物。

所以左右脑一起用的意思便是:在文字、数字或者逻辑的基础上,发挥你的想象力,想象成你大脑喜欢的样子。此外,学会把不同的文字、数字关联起来。

举个例子,如果记住光和盐,首先你可以想象光耀眼导致的眼睛刺痛感,再想象盐巴咸的嘴巴难受的感觉,以此来记住这个词。

技巧四:重复

一个想法的模式被重复的越多,它在记忆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遇到的阻力越小。通俗点,就是重复的多,记忆越活跃深刻。

稍等,大家是不是有受骗得感觉?这不是和一般的一样吗?不也是重复重复再重复吗?

是的亲,然而本店不支持退换,请您继续往下看。

我们怎么定义重复?或者学习的时候什么时候重复?

忘记了的时候重复?还是想起来重复?算了,我想这二者都有。

人类在学习1小时之后的24小时之内,至少会有80%的细节会被遗忘。人在以往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遗忘曲线,也即是时间越久遗忘越多,但这个时间是相对有规律的。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

既然是曲线,它就有峰值,或者下降过程中效率最好、峰值最高的地方。而我们人类在适合的时间点的重复,只要5次就能形成长期记忆。

那就简单明了一点,之间说着五次最好的重复时间:

第一次:在学习后的十分钟之后

第二次:学习的一天之后

第三次:学习的一周之后

第四次:学习一个月之后

第五次:学习6个月之后

记住,在这个过程中我所指的重复不是完全重复,而是把学习的内容输入成你大脑所能识别的代码,也就是老师所说的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然后存储下来。篇幅有限,这个就没办法深入了,留在私聊环节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的快,忘得也快怎么办?(提高学习效率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