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数据库交互一次:首先通过语言向数据库发送SQL,SQL经过服务层经过一系列处理,然后到达引擎层,选择不同的引擎进行处理,最后将数据存储在文件或者日志中。
引擎:对数据处理的不同的方式(锁的方式、事物方式)。mysql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引擎,在实际的开发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引擎,这样会提高灵活度。
1、查看数据库支持的所有引擎 show engines;
2、查看表的引擎 show table status like 'user';
3、修改引擎
方式1:将 mysql.ini 中 default-storage-engine=InnoDB,重启服务.
方式2:创建表时指定引擎
create table user(
id int,
account int
)engine=myisam;
方式3:修改表的引擎
alter table 表名 engine = INNODB;
存储引擎主要有:MyIsam,InnoDB,Memory,Blackhole,CSV,Performance_Schema,Archive,Federated,Mrg_Myisam(innodb是唯一一个支持事物的引擎)
主要分析InnoDB和MyIsam:
对比项 | Innodb(默认) | MyISAM |
---|---|---|
事务 | 支持 | 不支持 |
强外键约束 | 支持 | 不支持 |
缓存 | 缓存索引,还缓存真实数据 | 只缓存索引,不缓存真实数据 |
锁 | 行级锁(对某行数据操作时,只会锁定某一行数据,效率高) | 表锁(进行增删改操作时,会锁定整张表,效率低) |
主要适用于 | 增删改多的场景 | 查询多的场景 |
存储表的总行数 | 不支持 | 支持 |
表空间 | 大 | 小 |
关注点 | 事务 | 性能 |
为什么要用到索引?数据量大的时候,需要查询一个数据,效率非常低。因为要从第一个开始进行查找,直到找到数据为止。
索引是一种有序的数据结构,利用索引可以提高mysql的查询效率。类似于书的目录,不需要翻遍每一页去查询数据,可以通过目录快速定位获取。创建数据库表的时候,会为一些列创建索引,这样查询效率高。
本质都是:通过不断地缩小范围,来获取数据,同时把随机的事件变成顺序的事件。
为了加快col2的查找,给col2创建索引,就会给col2列创建一个二叉树。
优势:提高查询效率,体现在与硬盘IO次数减少了;由于是排好序的,降低了查询次数,cpu消耗低。
劣势:实际上索引也是一张表,该表保存了主键与索引字段,并指向实体表的记录。所以索引需要存储空间;新增、修改、删除操作时也需要维护索引需要的时间开销。
哪些情况需要创建索引:
哪些列不适合建立索引:
查看索引:show index from 表名;
1.主键索引:设定为主键后数据库会自动建立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rimary key;#删除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test add PRIMARY KEY test(id);#添加主键
2.单值索引:一个索引中只包含一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
创建单值索引: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
删除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create index index_student_name on student(name);#创建单值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name="张三" #测试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index index_student_name;#删除索引
3.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允许为null
create uniqu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
4.组合索引(复合索引):一个索引中可以包含多个列。组合索引比单值索引的开销小
创建复合索引:create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 1,列 2...);
删除索引:alter table 表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create index index_student_name_gender on student(name,gender);#创建
组合索引要满足最左前缀原则:
例如表中有a、b、c 3列,a、b两列创建组合索引。当查询条件中用到组合索引时,必须使用到最左边列,否则索引失效。
create index index_test_a_b on test(a,b); #a列就是最左边列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a = 'aa' and b='bb'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b = 'aa' and a='bb'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a = 'aa' and c='bb'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b = 'aa' and c='bb' -- 组合索引失效 因为没有用到最左边列
5.全文索引:可以解决模糊查询索引失效的问题。(模糊查询时,索引会失效。)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name like '%j%'#模糊查询时,索引失效
create fulltext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字段名) with parser ngram;
select 结果 from 表名 where match(列名) against('搜索词')
create fulltext index index_content ON test(content) with parser ngram;#test表中,content列创建了全文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MATCH(content) against('中国')#content列中有没有出现“中国”
二叉树、红黑树在自增主键中使用,效率不高。
使用B+树:
聚簇索引:找到了索引就找到了数据。innodb中的主键索引就是聚簇索引,主键索引的B+树的叶子节点存储的就是数据。
一个表生成的数据、索引、表结构都存储在.ibd文件中,因为数据和主键的索引树绑在一起的。
innodb中除了主键索引是聚簇索引,其他索引是非聚簇索引。例如name列添加了索引,但是不能直接通过name找到数据,先通过name索引树找到主键索引,再通过主键找到数据,需要两次查找,所以是非聚簇索引。
非聚簇索引:找到了索引,并没有找到数据,需要二次查询。myisam引擎中的索引都是非聚簇索引,因为表结构、索引、数据都在不同的表中存储。
回表查询也就是二次查询。例如通过学号/姓名等信息作为条件查询,首先通过学号/姓名找到主键索引,再通过主键索引找到数据,称为回表查询。
例如:学生表
id 主键索引
no 唯一索引
name 单值索引
如果我们通过主键查询学生信息,因为主键索引是聚簇索引,找到主键索引就找到了数据,所以不需要回表查询。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 = 1
如果通过学号去查询学号和姓名,因为学号是非聚簇索引,通过学号找到主键索引,再通过主键索引找到学号和姓名,需要二次回表查询。
SELECT NO,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 = 123
如果通过学号只查询学号是否存在,找到学号索引,就找到了数据,此种场景不需要再回表查询了,也属于聚簇索引。
SELECT NO FROM student WHERE NO = 123
多个事物(线程)对同一个表中的同一行数据进行操作,需要通过锁进行保护。按照粒度,锁可以分为表锁、行锁、间隙锁。innodb引擎支持行级锁,可以将锁的粒度到行级。
表锁:操作时会锁住整张表,效率低。myisam就只支持表锁。
行锁:操作时会锁住操作的行,并发量高。innodb支持支持表锁和行锁,且出于性能考虑,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的都是行锁
间隙锁:当条件为一个范围区间时,只对某个区间进行加锁。innodb支持间隙锁。
共享锁(S):又称读锁。一个事物对数据A进行读操作时,如果添加了共享锁,其他事物可以对数据A进行读操作,但是其他事物就不能对数据A进行修改,不能加排他锁。添加共享锁语法: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X):又称写锁。事物A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操作时,会自动添加锁,其他事物不能对数据加任何锁,直到事物A释放锁才可以。增删改会自动加锁;查询时如果需要添加排他锁,可以使用select … for update;语句。
mybatis中提交事物,sqlsession.commit();
spring对事物进行管理:编程式事物、声明式事物(xml配置, 注解)
事物:数据库操作的过程中可能包含多条sql执行,多条sql执行应该是一个整体,保多条sql语句要么全部执行, 要么全部不执行。 用来管理insert、update、delete语句。
mysql中只有innodb引擎支持事物
原子性(Atomicity):一个事物中有多条sql,要么都成功执行,要么都不执行,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会被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持久性(Durability):在事物提交后,要保证数据的持久化。
隔离性(Isolation):在多个事物并发访问下,对多个事物操作要进行隔离,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
一致性(Consistency):最终目标就是保证数据操作的一致性。例如经过多次转账操作后,最终的结果和预期的结果应该一致。
默认情况下,MySQL启用自动提交模式(变量autocommit为on)。只要执行DML操作的语句,MySQL会立即隐式提交事务。
用SET来改变MySQL的自动提交模式
SET GLOBAL autocommit=0; #禁止自动提交
SET GLOBAL autocommit=1;#开启自动提交
查看autocommit模式
SHOW GLOBAL VARIABLES LIKE 'autocommit';
例如:
begin;/START TRANSACTION;#开始一个事务
insert into test(id,name) value(2,'aaa');
commit#事务确认
rollback#事务回滚
只有InnoDB支持事务,所以这里说的事务隔离级别是指InnoDB下的事务隔离级别。
理论上在某个事务对数据进行操作时,其他事务应该进行排队,当该事务提交之后,其他事务才可以继续操作这个数据。但是这样的话对性能影响太大,所以设计数据库的大叔提出了各种隔离级别,来最大限度的提升系统并发处理事务的能力。
查看隔离级别:SELECT @@global.transaction_isolation,@@transaction_isolation;
设置隔离级别:SET GLOBAL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多个事物对同一个数据操作时,采用哪种隔离级别。mysql中默认的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
1.读 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A事物正在对数据操作,事物没有提交,此时B事物可以读到A事物修改后未提交的数据。可能出现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2.读 已提交(read committed):A事物对数据正在操作,B事物只能读到A事物已经提交的数据,如果未提交,是读不到的。解决了脏读问题,但是仍然有 不可重复读、幻读问题。
3.可重复 读(repeatable read):事物B在事物A中连续读取同一个数据,两次读到结果是一致的,哪怕在此期间有别的事物修改数据。解决了 不可重读问题。
mysql8中的可重读的正常查询解决了幻读问题,如果在查询语句后面添加for update语句,会出现幻读问题。
4.串行化(serializable):当一个事物对一行进行操作时(即使是读操作),还未提交,其他事物不能进行增删改操作。
脏读:B事务读取A事务中的数据,但A事物有可能回滚,B事物读到的就是脏数据。
不可重复读:在同一个事物中,两次读同一个id的数据不相同的。(事务A将数据改了,事务B读不到,只能读到和之前一样的????)
幻读:在一个事物,两次读到数量不一致。(事务A新增了一条数据,事务B读不到,只能读到和之前一样的????)
在底层使用undolog(回滚日志)日志,保存一个相反的操作。例如执行insert操作,那么undolog日志中会记录一个相反的delete操作;执行delete操作,记录一个insert,当事物回滚时,执行反向操作。
使用redolog(重做日志)保证持久性。执行sql时,先将sql写入到redolog中,然后再执行保存到数据库;万一这个过程中,数据还没有写入到硬盘,突然断电,那么下次mysql启动时,会重新执行redolog日志,保证持久性。
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Multi-Version Concurrent Control)
为了实现可重复读,底层每次事物操作时,都会生成一个版本,对于数据的多个操作,每个版本之间都存在关系,形成一个版本链。
如果是读已提交,每次会生成一个最新的版本快照,读到最新提交的数据。
如果是可重复读,会在第一次读的时候生成一个版本快照,之后再次读取时,仍然从第一次生成的快照中读。
通过满足原子性、持久性、隔离性,最终达到一致性。
- varchar:字符串长度不固定时使用,按数据的实际长度存储,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如:姓名,地址,QQ号
- char:字符串长度固定时使用,不足补空格; 如:性别,手机号
1)char定长字符串, 不足的会以空格补齐,最多可以存储255个字符
2)varchar变长字符串,有几个字符就存储几个字符,最多可以存储65535个字符
(一张表里有100万条数据,需要清空,怎么做?)
truncate table比delete速度快,且使用的系统和事务日志资源少。
delete 语句每次删除一行,并在事务日志中为所删除的每行记录一项。truncate table 通过释放存储表数据所用的数据页来删除数据
delete是一行一行删的
truncate是DDL语句,对表结构操作的
节省资源、减少网络开销。
可能用到覆盖索引,减少回表,提高查询效率。
联的表个数越多,编译的时间和开销也就越大
每次关联内存中都生成一个临时表
应该把连接表拆开成较小的几个执行,可读性更高
主键(id):primary key优先使用数值类型int
性别(sex):0代表女,1代表男;数据库没有布尔类型,mysql推荐使用tinyint
因为引擎在处理查询和连接时会逐个比较字符串中每一个字符;而对于数字型而言只需要比较一次就够了;
字符会降低查询和连接的性能,并会增加存储开销;
反例:先分组,再过滤
正例:先过滤,后分组
三种连接如果结果相同,优先使用 inner join
inner join 内连接,只保留两张表中完全匹配的结果集;
left join 会返回左表所有的行,即使在右表中没有匹配的记录;
right join 会返回右表所有的行,即使在左表中没有匹配的记录;
反例: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OR salary=5000
正例:使用union all把两个两个SQL结果合并
对于or没有索引的salary这种情况,假设它走了id的索引,但是走到salary查询条件时,它还得全表扫描;
1. 模糊查询将导致全表扫描(两边都有%)
select id from t where name like '%abc%'
2. 避免在where子句中使用or来连接条件,否则导致索引失效,而进行全表扫描,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
3. in和not in要慎用,否则会导致全表扫描,如: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between就不用in,因为B+树中,叶子节点之间有联系,范围查找快一些。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
4. 避免where子句中对字段进行函数操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 select id from t where substring(name,1,3)='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