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失败者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可是……

牛式唠嗑体2019-28

“每个失败者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可是只有成功者去做。”这句话,是在陈春花教授的书里看到的。类似的道理看了很多遍,这一句,直击内心深处。

可能是因为想了很久,在做与不做中,体会到了中间细微的差别,所以感受才如此深刻吧。

真正的缺点是,你假装什么都懂,也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但是却没有一点改进的意思。所以,我们有个自己不愿承认却又不自觉主动戴在头上的帽子“loser”。

还好,这帽子,可戴可摘。

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失败”和想办法朝着目标行动。

Carol Dweck在一个名为《The Power of Yet》的ted演讲中分享了成长心态。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做到,不是责备自己,“你不行”,而是跟自己说,“好吧,我暂时还没有达成,接下来,我该怎么才能做到?”

一切,就不一样了。

今天,又翻了《创业公司如何活下来》,作者迈克尔·奥尔登在谈及失败的话题时,说:

我从来没有失败过。

他承认自己每天都会遭遇暂时的失利,但从未失败过。他只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到了“我暂时没有准备好。”

再想办法去拼命学习和反思,寻求通往成功的关键路径,然后,去做。比方说,向高人请教。

甚至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他不惜做别人觉得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在他很小的时候,想买一辆自行车,为了攒钱,他到垃圾桶/堆里捡易拉罐,然后卖到回收中心还钱。有一次,浑身脏兮兮的他从垃圾堆里爬出来,他的2个小学同学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他。如果他就此打住,也攒不够买第一辆自行车所需的钱。

结果,你当然可以想象,收起自尊的他,把能做的都做了,买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有一天自己没有任何收入,但又需要生活或者依旧有责任需要承担,我该怎么办?

我想到过捡垃圾。

如果这是必须的手段之一,我会去做,不管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我。

然而,我自己有时候却放不下“面子”去跟客户聊我的工作,这是很奇怪的事情。虽然,听公司的大咖们分享,也有人说过自己历经2年才算真正过了这一关。也有人,自从业的第一天开始,就认认真真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努力去做起来。

如果都能从“垃圾”中掘金,其他的,还有啥放不下?

我敬业,但我也同样承认自己还走在“yet”的路上。

昨天跟朋友聊天,问他对于“极致”怎么看。他说就是把手头做的事情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好。所以每次主持和分享,他的准备都非常充分。

把所有在做的事情都做到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真的很难。但是,如果自己经过长久思考和取舍后留下来的东西,不值得认真对待吗?

金克拉说:

“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从结果中学习。(Expect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Capitalize on what comes.)”

没有结果,其实也是一种结果。

从正面想的话,“没有结果”的上升空间甚至更大。

一块白布,更有可能画出最美的篇章。

如果我们不满意目前的生活,想要有所改变,过去的这一个月里,并没有啥进展,是不是可以在放假期间(不放假我知道你也心不在焉了),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去思考一年中想要达成的小目标。

生活的成功,其实就是一个个的小目标堆砌而成的。

比方说,我日更的目标虽然没有放到2019的3个任务中,但是内心对自己允诺了以后,再困也会写一段字记录一天的收获。

也是因为这样的梳理,帮助我去思考没有结果背后深层次的恐惧、焦虑,以及错误的假设。

不写下来,我可能还跟无头苍蝇似的,不知出路在哪里。假如你实在不晓得给自己啥小目标,不如每天写50个字。从书里抄一段自己觉得不错的话,都是好的。

之前问大家过年期间会看什么书,有人说,准备把我的几十万字碎碎念刷一遍

这样的唠嗑体,过年不会停,但是,不能保证不扎心。如果不爱,那就过完年再来回看吧。哈哈~

晚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个失败者都知道成功的方法,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