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回顾

这个学期的课表挺满的,有六门专业课,所以呢,意味着我们又会认识更多老师,其中当然不乏有趣的老师啦。而儿童文学呢,听起来就很有趣,老师当然也很有趣。

回顾整个课堂,老师的主要教学是提问为主,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贯穿始终。一开始她就对提问作出了要求,不能像以前一样,为了不影响课程进度的直接回答“不知道”,憋也要憋出来。想来这是为了激发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多在课堂多思考。

老师一共在第一节课上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儿童?第二:什么是儿童文学?第三:儿童文学是从什么样的角度?以谁为主?第四:儿童文学的价值。

第一个问题,同学的回答有从各种角度思考的,年龄等生理特征和某些心理特征。第二个问题从儿童和文学两个方面深入解释了一下儿童文学。第三个问题,探讨了一下儿童与成人的角色的不同,第四个就是同学们对儿童文学意义作用的各自理解了。

而这堂课最让我收获的是一个词——“儿童文学观”。传统的儿童文学观是儿童依附于成人,现代儿童文学观是儿童是独立的个体。老师解释的儿童是0到18岁,那么意味着我们才刚刚跨过儿童的年龄,当然在我们现在的思想里,独立人格很重要,所以自然就会认可现代儿童观。可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夫夫臣臣父父子子,父权君权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那么孩子本身就有从属于父母的潜含义,所以是一中儿童依附于成人的传统儿童观,显然,这个儿童观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潮,而它本身的价值性与正确性有待商榷。

12至18岁被划分为青少年,是儿童中的细分,那个时期的孩子叛逆思想极其凸显,独立的人格也可以由此显现,父母千般说劝,心中万般自我。而换做从前,传统的教育是视此为“不孝”的。所以,从中我看到了很多观念价值的时代性,随着大的时代发展而改变。又想起了古代文学课上的例子了,道德评判标准的不同造成的人物评价古今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