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家庭关系

 

走进心理咨询师课堂纯粹是个美丽的误会,儿子职专毕业没有去处,学校给我的答复是不能送他去单位,因为他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的需求,但是我始终相信他的能力是可以胜任工作的。我就是不知道该怎样走进他的心里,让他能和我沟通,进而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认为这是个简单的事,只是我没有找到突破口,正在纠结难受时,看到有妈妈发了心理咨询师的招生。奔着走进儿子心里的目标,我报了名。昨天的亲子教育,终于讲到了我当初学习的初衷了。

在学习心理学以前,我也看过很多亲子教育书,其中也有和心理学相关的内容。当初看了什么,自己消化了多少,现实生活中应用了多少?都无从考究了,最现实的结果是两个孩子我都没有教育成出生前的愿望的样子,要不我也不会出现在心理咨询的教室里了。

昨天老师讲了家庭亲子关系最稳固的关系是等边三角形关系,三人处在相等的距离,有聚有离,若即若离;其次是等腰三角形关系,父母距离可远可进,当然了最好是近,但是和孩子保持相等的距离;还有一种是钝角三角形,母亲孩子距离近,和父亲的距离远,也有可能是父子关系近些,和母亲距离远。在这三种关系里,最好的是等边三角形,最差的是钝角三角形。但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钝角三角形的关系更普遍。因为社会大环境原因,爸爸在家里更多的是扮演了顶梁柱的角色,爸爸要负担家庭生计,难免就要早出晚归,爸爸要严厉,要有震慑力,而妈妈的定义就是照顾家庭,照顾孩子,和孩子的相处时间相对的更多。在孩子犯错时,经常会听到妈妈这样说,再不听话,我告诉你爸爸,让你爸揍你。和我闺女一起学跆拳道的一个男孩,特别的调皮,他妈妈就不停的说着这句话,其实我特别想问她,既然有心想揍一顿,妈妈为什么不自己直接揍呢?现场当下揍一顿,效果可能会更好。

孩子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孩子是这个家庭里最忠实的拥护者,孩子也是家庭维持稳定的关键成员,ta们毫无私心的在保护这个家庭。当父母发生争吵时,孩子会大哭大闹,转移父母的注意,不让父母吵架,还有的孩子会用学习下降,离家出走,生病等等方法,来转移父母注意,以此来减少父母的争吵,这时孩子在这个家庭环境里就扮演了代罪羔羊的角色,当孩子扮演待罪羔羊的角色时,那就是这个家庭的牺牲者。还有的家庭是母亲联合孩子,或者父亲联合孩子,来共同抵抗对方,这时孩子在家庭关系里就扮演了结盟的角色,而这时的家庭关系也就是跨代联盟关系,这种关系多出现在两口子不合,而另一方又明显处于劣势,这时劣势一放就会拉帮手,而孩子就成了现成的帮手。在这种关系里,孩子很容易造成价值混乱,最后一种角色扮演是亲职化,现在好多家庭都有了二胎,有的弟弟妹妹比哥哥姐姐小很多,我们就会很自然的叮嘱孩子,让孩子帮忙照顾弟弟妹妹,这时孩子就扮演了爸爸妈妈的角色。在这三种角色里,待罪羔羊毫无争议的是最差的角色。

我们到底该怎样来和孩子相处呢?这里有两句话和大家共勉,第一,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不能替,第二,孩子做不到的事情要及时帮。这两句话该怎样理解呢,首先我们清楚知道孩子现在处在那个阶段,那些事情是孩子能做的,只要是孩子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那我们就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能做到,做好。比如一个三岁的孩子,那么吃饭,简单的穿衣是ta能做到的,我们就只要耐心的陪伴,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就可以了。孩子在自己完成后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这是家长给予什么表扬都无法达到的。这里要给家长一点提醒,在孩子去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论孩子做成什么样,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为了节省时间,为了怕孩子搞得太脏乱,不想后续收拾烂摊子就代替孩子去做。我们可以在出门时提前十分钟,留出给孩子自己穿衣的时间,在孩子吃东西时周围物品清理干净,不论是撒了,掉了,都可以不祸及其他,这样是不是心里能相对的淡定一些。其次我们也要明白孩子那些事情做不到,孩子做不到的事情我们要及时提供帮助,这样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也会自己首先尝试去做,而不是先想到我不行,缺乏自信心。当你不了解孩子能不能做到时,你可以直接问,你能做到吗?只要孩子回答,我能行,我可以,那我们就做个旁观者就好,孩子基本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尝试了以后发现自己做不到,这时ta可能会向我们求助,当孩子发出求助信息时,我们要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结束后及时表扬,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孩子愿意去尝试,对未知的事都抱着旺盛的好奇心。而有的家长是在孩子发出求助时就老师附体,以教育的口气态度来说教一番,例如,你看,我早说了你不行,你做不到,你还非要自己做,因为你耽误了我们的时间……巴拉巴拉说一堆,第一次孩子可能会感觉委屈,三次五次,十次八次以后,孩子就不爱动手了,遇到事情就等着你来给ta答案,丧失了自己去探索思考的能力。自尊是孩子自信的最好源泉,有自尊的孩子必然自信,阳光,正向积极。

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不能代替,这点做好了,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感也就清楚了,在以后孩子的整个成长路上,我们都会很自然的放手,孩子也会管理好自己。孩子做不到的事我们及时提供帮助,就会给孩子一个安全感,让ta知道,我们是ta的后盾堡垒。

记得心理学里有个黄金法则,大意就是我想你对我好,那我就先对你好。这个法则拿到亲子教育关系里,就是我想孩子对我好,那我就要对孩子好,对吗?其实是有些理解偏差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我想孩子好,那我首先要好起来。这就是道理与现实生活之差,一个法则,一个定理没有错,就看我们怎样去理解它,使用它。

亲子教育是一个漫长而充满挑战路,但是我们每个人又不可避免的要走,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携手共进吧。

童年的安全富足能治愈一生,反之则用一生治愈童年的安全感缺失。

孩子的成长需要安全感,我们只要能让ta知道,无论他们做的怎样,我们都会无条件给予支持,那么孩子又怎么会发展的不好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亲子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