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玄奘大师(序)

图片发自App

        1408年前玄奘大师出生在唐朝,最近学习玄奘大师所译《百法明门论》,想起玄奘大师在国人中的印象,多从《西游记》和《大话西游》《西游降魔记》中而得,甚为遗憾。

        这与鲁迅先生所说“中国自古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之玄奘大师相去甚远,今有钱文忠教授讲解《玄奘西游记》,纪录片《玄奘大师》,电影《大唐玄奘》,做了一些复原工作。

        玄奘大师为唯识宗的开创造者,唯识中有个比喻叫“一心四境”,《大智度论》中说:

      “一个美丽的女性,在丈夫眼中是个贤慧的妻子;在孩子眼中是位善良的母亲;在与她同样漂亮的女人眼中就成了仇敌;而在鸟兽们的眼中,她就是可怕的人……”

        说明在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虽然关于大师已有多种著述,于自己心中的玄奘大师,却不完全相同,今天我也记录自己心中的玄奘大师和大家交流。



      这种想交流,来自于玄奘本身之伟大,其中有三

        其一、从译经的数目来看。玄奘十九年共译经论74部、1335卷,这个数字占唐代新译经论的一半以上,是中国四大译经家,其他三位总数的一倍以上。

        其二、从唐太宗的评价来看

        玄奘去印度主要为《瑜伽师地论》,在玄奘翻译论后,睹其词义宏远,非从来所闻,叹谓侍臣曰“朕观佛经,譬犹瞻天望海,莫测高深。法师能于异域,得是深法,朕比以军国务殷,不及委寻佛教。而今观之,宗源杳旷,靡知涯际。其儒道九流比之,犹汀滢之池方溟渤耳。而世云三教齐致,此妄谈也。”改变如此也。

      作《大唐三藏圣教序》,赞大师为“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只千古而无对。”

其三、从印度的评价来看

      得到大小乘的一致推崇,均奉为最高,大乘号为“摩诃耶那提婆”,意为大乘天,小乘众号为“木叉提婆”,意为解脱天。得到当时印度两大国王戒日王,鸠摩罗王的支持。

从玄奘各种伟大的经历和获得的尊敬中,都可以看出对我们比有极大的意义。


      现在相隔千年,了解真实的玄奘,是否很难,个人认为也很容易,其中有三点原因:

第一、玄奘大师记忆超人。

      玄奘大师学经多为一遍而得,十三岁,听《摄大乘论》,一闻将尽,再览之后,无复所遗;二十岁,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学《俱舍论》皆一遍而尽其旨,经目而记于心……赞为“释门千里驹,或谓“神人,不神何能此也”。

第二、记录准确

      《大唐西域记》详细记录玄奘所经各国风土,人情,地理。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康宁汉姆根据玄奘的记载发现了那烂陀遗址,使其在沉睡600多年后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也承认,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可见玄奘记录之准确。

第三、真实

      玄奘传作者为虔诚的佛教徒,玄奘大师本人是唯识宗的创始人。其传记作者,道宣律师,为南山律宗创始人,比玄奘大师早4岁,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润文;慧立大师小玄奘14岁,为玄奘门人,相差时间不远。

      佛法注重真实,以不妄语为戒“如来为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我的视角,主要是以《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玄奘传》为主,以《大唐西域记》为辅。其中《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梁启超赞为“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作者唐慧立本、彦悰笺,为玄奘大师弟子;《玄奘传》作者道宣律师,参与玄奘大师译经;《大唐西域记》玄奘大师口序,辩机撰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眼中的玄奘大师(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