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反转:唯物主义并非真理,换一种观念天宽地阔!

图片发自App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个人问答录(25)

问:读者的主要反映是什么?

答:最多的反映是不明究里,其次是骂为神经病,丢人现眼的文章,明确反对的不在少数,它们主要持唯物主义观点,言辞激烈、态度鲜明,恨不能立即枪毙作者,因为文中观点冲击了他们的思想根基,他们普遍认为唯物主义就是真理。

问:就没有赞同的吗?

答:有,但是少数,他们多是从他们的认识角度来理解感知论,佛学的把它归于佛理,心学的把他归于心理,道学的把它归于道理,几乎无人看出这是感知新理,从2018年8月感知理论逐渐出场以来,几乎无人真正读懂,更别说明白感知论究竟要做什么,他们的赞同多是被感知论的批判精神所吸引,为其颠覆性叫好,但感知主义的根本宗旨,他们不去理解,似乎是不敢去理解。

问:为什么不敢理解?

答:因为感知主义言之凿凿要取消生命观念,这让他们不知所措,不敢相信竟然有这样的理论主张,他们普遍认为,生命是前提,没有生命,你还有什么感知?而更多人就是不懂感知是什么,他们埋没于旧的理论逻辑中出不来,根本不知道,也不愿意重新知道感知是什么意思,对于"存在就是被感知"和"存在就是在感知"的巨大区别他们完全无知,更不会耐心的去理解。

问:读者表达了什么要求吗?

答:最多最明确的要求是感知理论能解决现在的实际问题,感知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重建意识形态,让原有的一切问题不再发生,这是治本之策,但人们要求的是,治伤风感冒,给出现在的赚钱求生之道,有些人要求感知理论一用就灵,甚至制订出些让人遵照执行的标准,强制或利诱人执行就行了。

问:这些要求合理吗?

答:全与感知理论的主张背道而驰,这些读者没有思考的耐心,他们巴不得将感知理论数十万字的理论变成几句话,一说就懂,能浓缩成一剂针药更好,一针打进人体,就把所有的问题都弄明白了,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问:这是一种认识问题的态度吗?

答:其实不是,是一种生活态度,是犬儒主义思想,他们放弃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把自己放逐于无家可归的流浪境地,并且以鄙薄自己和生活为荣,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绝望,也是一种无知式的心理自救,放弃自己,依附他物,还是为了得救。

问:放弃自己能得救吗?

答:最终还是得靠自己,人除了自救,别无他途。

问:人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

答:悲观是一种深刻,是对生存模式的思考结果,而乐观是人的本来态度,是人必然的存在取向,感知主义就是乐观的。

问:人总认为自己渺小无比,是什么心理?

答:这是绝对错误的世界观,这就是唯物主义种下的恶果,要么妄图战胜自然,做世界的霸主,要么妄自菲薄,把自己当作泥沙,都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思维,人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与世界是什么关系,才菲薄自己或妄自尊大,世界是正在和你一同作感知运动的一体存在,这个观念人们很难树立起来。

问:人们把自己看作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是吗?

答:人们却从来不把物质看作是谁的产物,因为找不到产生物质的主体,唯心主义把物质看作人主观意识的产物,这并未回答物质的真正来源,只转变了认识物质的角度,物质是什么?并未回答。

问:物质是什么?

答:是正在作感知运动的被感知体。

问:那感知运动之前呢?

答:感知之前无物质,感知之前无存在。

问:人为什么无法追问到感知之前?

答:因为感知之前无感知,无感知不存在。

问:无感知是一切的起点吗?

答:准确的说,无感知是感知的边界,我们不可能用感知的规则去探究无感知状态。

问:物质来源于无感知领域吗?

答:你这问题本身就出自唯物主义思维,一是物质并无来源,物质就是在感知运动中感知体对感知对象的命名;二是无感知是一种状态,并非是一个神秘莫测的领域,无感知和时空不发生任何关系。

问:有感知不是来自于无感知吗?

答:不是,有和无是感知在运动和没有感知运动,并非是有来自于无,无中生有的认识是错误的。

问:有是正在感知,无呢?

答:无是没有感知到,却有可能被感知到,无感知不是无。

问:什么是无?

答:没有想象中的无,只有还没有发生的感知。

问:哦,有和无的关系不是母子关系?

答:这种比喻就是唯物主义思维,有和无的关系是"正在"和"还没有"的关系,是正在感知和还没有感知。(接下)

本书《感知新世界》已在亚马逊、京东上架销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论,进亚马逊、京东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反转:唯物主义并非真理,换一种观念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