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1802-1135),是宋代开国以来的第八位皇帝,曾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宋哲宗病逝时尚无子嗣,向皇后于同月拥立其为新帝,次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赵佶自幼爱好诗词书画,他自创“瘦金书”,开创院体画的“宣和体”画风等,是中国古代少有的艺术全才。宋徽宗在位26年,亡国后被俘,饱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后葬于永佑陵,后世对他的评价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徽宗赵佶所处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更是一个艺术发展兴盛、名家大师辈出的时代,从而为他提供了优异的文化艺术环境。宋哲宗元祐年间,赵佶被封为端王,在他的身份还只是王爷时,便与当时一些有名的画家十分交好,如王诜、赵令穰、吴元瑜等。
据史料记载,王诜、赵令穰皆擅长山水画,且王诜富于收藏,他身为北宋重要的收藏鉴赏家,常邀同好评诗论画于府园内。吴元瑜曾任端王府知客,并且师从崔白,是崔白画派的重要画家。
据《宣和画谱》记载,赵佶的花鸟画从师于吴元瑜,吴氏的绘画风格以描法纤细著称,且晕染效果给人以鲜润之感,超越了当时以黄氏父子笔法为评判标准的院体画固定程式,大变自晚唐以来,历经五代,直至宋初的“黄家富贵”之法。
由此可见,赵佶年轻时便与这些名家雅客经常往来,切磋画艺,在耳濡目染的交流和学习,以及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下,必定使其获益匪浅,颇受启发,更为他今后的花鸟画艺术之路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宋徽宗赵佶的艺术风格受“黄家富贵”和崔白画派的影响,将工笔形态的花鸟画艺术进一步发展,使北宋院体花鸟画形成了以形象写实、饱含诗意、法度严谨为特点的“宣和体”。
首先,赵佶特别重视写生,并要求符合客观事实,遵从自然规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赵佶遵循了谢赫“六法论”中的“应物象形”,即画家所描绘的物象形象要与事物本身一致,所以,这就要求画家在作画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观察,所描绘的画面要反映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宋徽宗赵佶观察孔雀细致入微的典故是十分经典的,同时也具有教育意义。众人面对孔雀都是想当然地进行作画,唯有赵佶独具慧眼,观察入微,并指出“孔雀升高,必先举左”。
可见赵佶对待艺术一贯秉持严谨的态度,不在任何的细枝末节处犯低级错误。据《画继》记载:“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日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我们可以看出赵佶对绘画的真实性要求极高,他对月季花盛开的具体时间及不同形态都了如指掌,若不是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写生,是不会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和精准的理论判断的。
其次,赵佶重视继承传统,提倡临摹古画,学习前人的绘画作品。他曾下令整理历代绘画名家作品,并按作画题材编纂成册,即《宣和瑞览集》。
有了这样一部内容丰富、颇具价值的绘画典籍,便为画生们提供了更多观摩、研习名家名画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地从传统中汲取精髓,开阔眼界,并逐渐提升艺术品位,强化绘画技能。
《画继》中又云:“离乱后有画院旧史流落于蜀者二三人,尝谓臣言:‘某在院时,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
史料的记载更加印证了赵佶对传统绘画艺术的尊重,并具备科学的学习绘画的方法,对临摹古画有较强的自觉意识。
再者,诗思入画也是赵佶大力提倡的绘画理念,由此使得绘画作品富有满满的诗意,从而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更加体现出“诗画合一”的审美情趣。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风格师承前朝名家之精髓,又将自身的艺术才能发挥到极致,引导北宋画坛之风形成了富丽却不落俗套、严谨却不失灵性的“宣和体”,并赋予了北宋院体花鸟画更深的意义,即赵佶首次提出了花鸟画所具有的粉饰大平、文明天下的政教作用。
能够体现上述具有政治意义、传达皇家精神思想的绘画作品,笔者选择了赵佶的《瑞鹤图》作简要赏析。
其一,在绘画题材上,富丽庄严的宫殿稳稳的坐落于画面正下方,祥云缭绕,升腾环绕于宫殿屋瓦周围,瑞鹤盘旋,或立于鸱吻之上,或展翅于殿宇上空,画面氛围呈现出一派祥和之气。皇宫象征着王权,祥云、群鹤都代表着吉瑞和如意,整幅画渗透出一种庄重静穆、吉祥瑞丽之感,并表达了宋徽宗赵佶身为九五之尊,对北宋王朝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愿景。
其二,在构图上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常规画法,巧妙地将以往绘画所忌讳的构图运用得恰到好处,即将宫殿置于画面正中的下部,且左右对称、平衡。但这并不影响画面的整体美感,朵朵祥云翻飞围绕在宫殿屋檐四周,以不规则的动态美打破了宫殿方正、水平的静态之感,再加上翱翔于天际的瑞鹤衬托,可谓动静结合,意趣横生。
其三,从绘画手法方面分析,首先鹤的画法笔笔精微,二十只正面展翅的白鹤从圆转的头部到纤纤的鹤足,都将细节分毫不差地描绘了出来,羽毛的画法更是按照其生长排列规律以白粉精细地描绘出来,可见赵佶深得薛稷画鹤、黄筌禽鸟的精妙功夫。再看宫殿的结构,屋宇的透视和装饰,都按照实物的细节认真地刻画出来,再配以祥云轻盈而凝练的勾染衬托,显示出皇家独有的气派,更体现了赵佶主张法度严谨的绘画度。
此外,赵佶早期的水墨形态花鸟画也有较高的成就,从其结构完整的十二段《写生珍禽图卷》,以及用笔拙厚、轻淡设色的《柳鸦图》,甚少勾线、水墨晕染的《枇杷山鸟图》等,都能看出宋徽宗赵佶也受到“徐熙野逸”的影响,以及深受北宋文人画运动的熏陶,苏轼等人的文人艺术思想也对其影响颇深。这些作品较之其他工笔形态的绘画更显粗放的画风,且注重笔墨的刻画。从中也体现了赵佶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泥于一家,博采众长,大胆尝试不同风格绘画,在众多作品中为我们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风采面貌。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是宋徽宗赵佶在《山禽腊梅图》中的一句题画诗,笔者认为这句诗是赵佶内心的真实写照,他虽贵为天子,坐拥天下,却“别无他好,惟好画耳”。
虽然亡国之痛已是既定事实,无法磨灭,但他超高的个人艺术成就,以及为绘画艺术做出的诸多贡献,更是令人不可忽视的。宋徽宗赵佶不仅自身的艺术造诣极高,而且对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灿烂的美术史中留下了其独特的风姿。
宋徽宗赵佶引领北宋宫廷画院画风形成“宣和体”,将宋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推至高潮;在书法领域中他独创“瘦金体”,其书体之独特令人叫绝;在推动“诗书画印”一体化的进程中,他所具备的文人巧思,以及在创作中的大胆实践都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兴办画学,对培养绘画人才,提高当时画院画家地位等都意义重大。
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天纵将圣,艺极于神”的帝王艺术家的高大形象,也为我们学习和研究宋代书画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古月川从未解释过自身LOGO的的含义。
从颜色选择上讲,黑色作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标准色。自古以来,茶文化就渗透在传统书法和绘画中。选择黑色作为古月川LOGO设计的主色,亦是为映衬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从设计元素的提取上讲,“古”字上半边取自山形;“古”字下半边的“口”,既是对“口”字的意形,又是对“古”字的补充,同时也是对下方“月”字以形代字;而“月”字中间的两横则取自白毫银针一芽一叶的形态;“月”字的拉伸,结合两个点,共同组成一个“川”字,也意喻着茶道川流不息。
从整体形态看,“古月川”LOGO,描绘了一个戴着斗笠的茶农,在骄阳下采茶的一个劳动者形态。这表达了我们对于平民化茶品定位的坚持,从劳动者中来,到劳动者中去。
从艺术审美上分析,“古月川”LOGO设计思路承袭了徽宗“笔法追劲,意度天成”的书法特征。
在寓意上,我们对古月川私藏的希冀,一如“天下一人”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天下一茶”。
文中图片不清晰,关注V:古月川私藏
获取宋徽宗画作无水印高清大图
文案 / 设计 ·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