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笔记】《穷爸爸富爸爸》精华内容摘录

作者:罗伯特.清崎,日裔美国人,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提出财商概念的人,也是著名的企业家、投资家和教育家。

两个爸爸的差别

作者罗伯特清崎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自己的亲爸爸,也是他口中的“穷爸爸”,一个是“穷爸爸”的好朋友,也就是书里的“富爸爸”。

穷爸爸受过高等教育,学习优异还用全额奖学金读完了名校博士,富爸爸连高中都没考上。两个爸爸在事业上都很勤奋,但是最终的结局却完全不同。

有名校背景、高学历和体面工作的“穷爸爸”,一生都在房贷车贷等个人财务问题中挣扎,去世后只留下了一堆待付账单。而另一个富爸爸成为了当地最富有的人之一,名下有千万美元的遗产和慈善机构。

是什么造就了这种结果?

谈起钱,穷爸爸会说:“钱是万恶之源”,富爸爸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本。”
遇到贵一点的东西,穷爸爸说:“这个我买不起。”富爸爸说:“我怎么才能买得起。”
说起未来的发展,穷爸爸说:“努力学习,将来就能去一个好公司上班。”富爸爸说:“努力学习,将来可以发现一家好公司并收购它。”
对于投资,穷爸爸会说要小心不要冒险,富爸爸劝说要学会管理风险。

正因如此,作者才了解到不同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不同的人生。作者发现,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金钱的认识、对待钱的思维方式不同。

大多数人对金钱的认识,都是从父母那里耳濡目染到了解学习到的。

如果原本就贫穷的父母,就会把自己对于金钱的狭隘认知教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秉承了穷人的理财方式和思维方式。将来也就很难成为一个有钱人。

书中说到,也和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说劳动光荣、劳动致富。但长大之后却发现工作并不能产生财富。或者准确地说,工作只会产生收入。而这些收入,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有钱人。

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穷人迷信工作致富,收入结构单一;富人相信知识致富,拥有大量可产生附加价值的资产。

学习富人的几种逻辑方式

第一个逻辑升级个人商业模式

当一个人不用再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投入时间,就意味着财务自由了。如何用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来获得收入的增长。

第一种,用一份时间换一分钱。

我们周围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上班族,服务从业者,餐馆老板,公务员等等...他们都是上一天班,拿一天的钱。一年最多就赚那么多,能计算的出来,而且很难提升。

第二种用一份时间换多份钱。

这种模式相对就高明一些。比如作家,开网课的老师,演员拍的电影电视剧,程序员写出的软件,理财收益等,都是用花一份时间产出的成果,就可以让别人重复去购买。

第三种是通过购买别人的时间换钱。

比如企业主,工厂老板等。能到达这种商业模式的人,都有比较可观的财富积累。

因此,如果你想获得财务自由,光靠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必须要想办法,至少达到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书中建议的方法是这样的:

1.在你用自己的一份时间,换一份钱的初级商业模式时,努力找到一门手艺,并卖个好价钱。

这个手艺可以是英语,是写作,是PPT,是美妆技巧,是淘宝客,是小社群,或是你喜欢且擅长的任何一种可变现的本事。

2.如何找到这个手艺呢?发现自己的天赋,把你擅长的一点点技能,练得天下无敌,你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这份天赋有时候你自己也没能发觉,但只要是周围经常有人称赞你的某一点,或者是在某一点上,你可以做的比周围100个人都要出色。这时候就牢牢抓住它,放大它,因为大概率上它是你跨越到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路径。如果以上都没能找到,那就从现在开始,依照自己的爱好从零培养。

3.第三种商业模式往往是创业。一个普通人若想通过创业获得爆发式财富收益,也是有路径的。

比如:从甲方公司工作,到自己做乙方,最后再做大变成甲方。或者说,从帮甲方赚钱,变成赚甲方的钱。多数人第一份创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自己老东家的供应商。

第二个逻辑:拥有富人的两种思维方式。

第一个:关注事业而非职业的人,更容易成为有钱人。

第二个:拥有金钱和消费上的延迟满足感。

第一个,为何在富人看来,事业比职业更重要呢?

首先职业不等于事业。事业的重心是资产项。富人关注事业,是为了建立自己牢固的资产,实现被动收入。穷人关注职业,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工资。作者还发现,很多想要通过努力工作,把自己职业做好的人,都把自己的发财梦做成了噩梦。

因为他们始终还是没有跑出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也就是通过出卖自己单份时间获得单份收益的赛道。穷人和中产阶级往往被金钱的力量惯性控制着。他们专注自己的职业,起床工作,却不问如此做的意义,越是拼命工作越容易陷入“老鼠赛跑”的囧境。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多数人没有财商思维,不懂得金钱的意义,因此只能被钱控制,以及通过更努力地工作和钱对抗。

那富人一般会怎么做呢?在国内最常见的就是创业,创立自己的事业,累积资产。很多人会觉得,创业失败的风险太高了,还是打工更安稳一些。也就是从长期来看,专注职业要比专注事业风险更大。

富人的第一种思维方式,关注自己的事业而非职业。因为穷人只关注自己的职业和短期收入,没有抗风险能力;而富人会关注事业,为自己积累能不断增值的资产。

你可以用做事业的思维和心态,来经营职业。把自己当成这家公司的老板,更有大局观和长远眼光,而不要钻营于自己眼前的琐事。凡事跳脱出来,多用老板思维审视,久而久之你就也会关注到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将来的事业不断积累能力和资源。

富人的第二种与众不同的财商思维:消费中的延迟满足。

什么叫延迟满足呢?心理学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延迟满足是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如果将这个概念平移到消费中的延迟满足,那就是:富人喜欢用赚到的钱购买为自己产生收益的资产,穷人则喜欢炫耀性消费。对成年人而言,在收入暂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好好存钱,也是财商的一种表现。

把支出维持在低水平,减少借款和勤劳地工作会帮你打下一个稳固的资产基础。等有了资产基础,再拿出一部分按比例购置稳健的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实现财富的缓慢增值。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在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的赛道上打拼,只靠雇主的工资,永远是一头乖乖待挤的奶牛。

富人是最后才买奢侈品,而穷人和中产阶级会先买下诸如大房子、珠宝、皮衣、钻石等负债型消费,然后慢慢还款。穷人都误解了奢侈品的意义,真正的奢侈品是对投资和积累真正资产的奖励,而非是营造自己购买力的假象。

人穷穷观念,人富钱生钱

对于第二个致富逻辑,就是拥有富人的思维方式,建议这样去做。

第一、一定要在工作中关注事业而非职业。用做事业的思维和心态,来经营职业。

同时,在职业之外,努力去发展自己的小事业。再加上一些理财技巧,比如365储蓄法,让自己的资产增值。让自己在“人生黑天鹅”发生时,尽可能从不确定中获益。

第二、学会消费中的延迟满足。如何做到呢?如果你在生活中想买一个非必需品时有犹豫不决。那就证明这件商品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你的消费能力。这时候就需要调出自己“延迟满足”的思维方式,先不要去冲动购买。

第三个逻辑:克服对困难、恐惧和不安全感的畏缩。

作者在书中的最后一部分,告诉我们恐惧和贪婪是阻碍一个人有钱的两大情绪元凶。太多穷人,不敢承担风险,不敢逃离建立好的安全感。

人穷是一种观念,时刻想的是“我不能做这个”、“我不能做那个”,正是这些自我施加的桎梏,彻底束缚了一个人追求财富的能力。其实在中国这个社会,有很多不自由,但是唯独对追求财富,真的没有那么多“不能”的限制。

罗伯特清崎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应该怎样开始致富?”他通常用的一个答案是:“首先改变观念。”

作者发现,很多人不是不能成为有钱人,而是从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有钱人。因为我们的传统在教导我们金钱是万恶之源,教育在传授我们学习某种技能,并为金钱工作,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让金钱为我们工作。

对于第三个致富逻辑的具体建议,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行动。努力让自己从立场、感受、态度,到目标、方法、行动。

在拥有强烈渴望成为有钱人的决心之后,还要用超强的执行力,克服过程中的困难和不安全感,这便是作者在本书的最后,着重强调的,致富的第3种逻辑。回望我们周围的生活,你会发现各行各业的人不外乎这四种人:打工者,自雇者,创业者和投资者。这四者的风险在依次上升,同时收益也在大幅提升。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富人,就务必想办法让自己学会承受风险,通过身份的转换获得更高的收益。金钱是一种观念,如果你想更多的钱,只需改变你的思想。

让自己成为一个值钱的人,再通过掌握--些财务知识、财商思维,实现人生跃迁,成为富人只是时间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书笔记】《穷爸爸富爸爸》精华内容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