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照顾好我的妈妈,如果你曾遇见她—《请照顾好我的妈妈》申京淑


今天想介绍给大家的这本书,是关于妈妈的。这本书读来会有少少的忧伤。但是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就像在写我们身边的千千万万个妈妈们一样。

书名叫《请照顾好我的妈妈》,作者是韩国女作家申京淑。她是20世纪90年代韩国文坛的神话,每有新作都会引发阅读旋风,这在严肃文学遇冷的年代不能不说是奇迹。申京淑生于全罗北道井邑郡的乡村,毕业于首尔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二十多岁便发表了《冬季寓言》《风琴的位置》《吃土豆的人》等名作,不仅得遍了韩国的重要文学奖项,2012年还获得了第五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极大地提高了韩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和影响力。

申京淑的作品有着突出的特征,只要读过她的一部作品,常常很容易就能辨认出另外的“申京淑牌”。她习惯于在隐隐约约间让自己的作品和自己的生活保持平行关系,有时书中主人公的身上就带着她本人的印记,重要的个人履历和思想情感在她的书中也会被反复提及。

比如早期的长篇代表作《深深的忧伤》(发表于1994年)和《单人房》(发表于1995年),这两部作品里就有申京淑的很多个人经验。而她的很多中短篇小说,如《钟声》《月光之水》《风琴的位置》等几乎就是自传体的纪实文学。评论家金思寅说:“申京淑首先让‘现在的我’复原为‘从前的我’,从而让过去和现在相互面对……

了解了作者申京淑,我们来看看这一本《请照顾好我的妈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给年迈的父母过生日,四个子女请他们俩到首尔来。但是在首尔地铁站,妈妈走失了。家人们一边相互埋怨一边到处寻找,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复原各自对妈妈的记忆。结果却发现,竟然没有一个人,真正全面的了解妈妈。

在大女儿智宪的记忆里,最早给父母过生日的时候是子女们一起回乡下的。每次妈妈都会欢天喜地早早就开始忙碌。等孩子们要回首尔的时候,都会被妈妈塞满各种泡菜和酱牛肉等好多好吃的。但是慢慢的,给父母过生日就变成了父母到首尔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到饭店去吃生日宴了。再后来,妈妈为了尽可能不麻烦孩子们,就和爸爸一起过生日。这样一年因为父母的生日只让孩子们来聚一次。今年这次,孩子们因为各自的原因都没有去车站接父母。爸爸说他们自己能找得到小儿子家。结果没想到,在地铁站,妈妈却走失了。

在慢慢回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点点滴滴中,大女儿记得以前无论生活怎样窘迫,妈妈都想方设法要让她继续读书。为此,妈妈除了忙做农活,还想各种办法搞副业。后来甚至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金戒指,为女儿交初中的学费。在女儿想买书的时候,妈妈毫不犹豫地给钱。妈妈曾对她说:女孩子更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走向新的世界。

成年后女儿智宪成为了一名作家,她出了书。妈妈很为她骄傲。

也是大女儿智宪后来发现妈妈会时常头痛,偶尔痛得厉害时,还会晕倒,会失忆。但无论她如何苦劝,妈妈都不肯到首尔的医院看病,怕麻烦孩子们。妈妈痛苦的时候,会把头浸在冰水里,或者把头伸到冰箱的冷冻室里。

在妈妈心里,她总是担心女儿都三十过半了还不结婚,担心女儿坐飞机出行会出事,担心她会孤独终老。她唯一的一个小念想,是让女儿从世界上最小的国家给她带一串蔷薇念珠回来。

大女儿曾经问妈妈喜欢不喜欢厨房。妈妈回答:厨房有什么喜不喜欢的啊,这是必须做的事,不做不行啊。我在厨房里做饭,你们才有的吃,才能上学。人活着,怎么可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事情是不能不做的,喜欢也好,讨厌也好。

妈妈走失之后,大女儿怎么也想不起上一次像这样耐心地跟妈妈谈论自己的事情,是什么时候。好像不知不觉间,她和妈妈的对话变得简短了。新年时女儿在便条上记下自己的愿望清单,三十多行都是以‘我’开头的句子,包括“今后十年必须做的事和我想做的事,然而全部计划之中唯独没有陪伴妈妈这一条。写下这些句子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但是妈妈丢了以后回头再看,才发现是这样。妈妈是在孩子们的忽视和遗忘中走失的。

妈妈走失的当天早上,大女儿在北京参加书展。她打电话给妈妈,两人却吵得不欢而散。女儿说妈妈带酒给弟弟是娇惯纵容他的不良习惯,而打糕他们根本就不会吃,完全没有必要带任何东西到首尔来,因为他们都不需要。她不知道,她所谓的“不需要”带给了妈妈多么大的伤心和气愤,以及深深的失望。不再被儿女需要,大概是每位妈妈的噩梦吧!然后当女儿在故宫游历的时候,妈妈走失了。

大女儿说:直到妈妈失踪之后,称呼妈妈的时候,我心里隐隐约约地还是相信自己的妈妈会永远健康。我相信自己的妈妈有力量,无论什么事都游刃有余。每当我在这座城市里遭遇什么挫折,我也相信妈妈会永远守候在电话那头。---但当女儿意识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时候,她却已经找不到妈妈了。

大儿子亨哲已经五十岁了,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宣传部长。他从小学习优异,是妈妈的骄傲和希望。小时候,因为爸爸出轨带了一个女人回来,妈妈离开了家。儿子想让妈妈回家,就和妈妈说自己长大要做一名检察官。妈妈因为儿子的志愿,回了家,赶走了在厨房里的那个女人,自己继续给孩子们做饭,供孩子们读书。因为大儿子成绩优秀,妈妈经常私下里给大儿子开小灶。

可惜的是大儿子高考没有考上首尔大学,但是通过了首尔的公务员考试。妈妈不肯让儿子放弃理想,但家里的现实情况让儿子不愿意复读。他答应妈妈一边工作攒钱,一边读夜大继续法律专业的学习。当时为了报考夜大,儿子需要提交高中毕业证书。捎信回家时,爸爸不在家。妈妈平生第一次坐上火车,连夜赶到首尔,被好心人带到儿子工作的公司,及时把需要的资料给儿子带了过来。

那时正是冬天,母亲却穿着露趾鞋,因为秋收割伤了脚,伤口还被包扎着,冬鞋塞不下。当时,儿子握着妈妈冰冷的手,暗下决心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但是很快,母亲送来了十五岁的妹妹,之后又送来了弟弟。因为乡下的学习条件限制,妈妈把弟弟妹妹都送到首尔,让大儿子照顾他们继续读书。因为这些不得已,妈妈第一次和大儿子说了对不起,并且一生都觉得对儿子歉疚。因为大儿子最终,也没有实现他的检察官梦想。

妈妈走失后,孩子们四处寻找,贴寻人启事,登报纸广告。在不断接收到的消息中,儿子发现妈妈曾经出现过的地方,有他第一次工作的地点,有他第一次租住的地方,还有他第一次买房子的地方。这些,大概都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妈妈的记忆深处吧。在报信人一次一次地描述里,妈妈越来越像个乞丐,头脑不清,脚也磨破了,情况越来越糟糕。孩子们满是担忧和心疼,但就是找不到妈妈。

大儿子想起妈妈给他送高中毕业证的那个冬天的晚上。在事务所的值班室里,为了不让儿子躺在有风的墙旁边,妈妈谎称自己不靠墙就睡不着,跟他换了位置。而自己曾经对妈妈许下的那些苍白的诺言,以及妈妈下次再来这个城市的时候,一定要让她睡在温暖房间里的誓言。在生活一日复一日的打磨里,慢慢淡忘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叼在嘴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心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忘记妈妈的存在了。妈妈没有和爸爸一起乘上地铁,孤零零地留在地铁站里的时候,他自己在干什么呢?

因为前一晚和同事喝酒不愉快,第二天他上班时头痛。他去做了个汗蒸。在那个时候,妈妈走失了。

在爸爸的眼里,妈妈更是一个陌生的女人。他们结婚时正值战乱年代,妈妈才十七岁。因为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又少不更事,爸爸没有一家之主的责任感,反而四处流窜,到处鬼混,还出轨带另一个女人回过家。虽然那女人后来被妈妈赶走,但是爸爸和她一起离开了。当时是夏天,冬天的时候,爸爸一个人回来了,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似的。妈妈也没有再提,如常把爸爸的饭端上了桌。

在妈妈走失之前,爸爸几乎已经忘却了她的存在。没有忘记的时侯,大部分都是有求于她,或者责怪她,要么就是对她置之不理。面对别人时语气谦卑的爸爸,回到妻子身边时,立刻就变得气呼呼的了,偶尔还会说脏话。他仿佛记得哪本书上说过,不能对妻子用谦卑的语气说话。

在妈妈走失之前,爸爸从未觉得自己应该关心和照顾妈妈。妈妈生了五个孩子,其中夭折了一个。爸爸却连给妈妈倒杯热水的事儿,都没有做过。他只给过一次买药钱,而当时的妈妈因为肠胃不适,人已然虚脱了。

在爸爸的思想里,他想走的时候,随时都可以离开家门。想回来的时候,随时都可以回来。可是爸爸从来没想过,妈妈也会离开这个家。

在妈妈走失之后,从大女儿那里,爸爸才知道妈妈已经因为头痛经常会陷入精神麻木状态。但在地铁首尔站丢失之前,她对爸爸来说只是亨哲妈妈而已。就像是一棵永远矗立不动的大树,除非被人砍伐,或者被人拔走,否则绝对不会自行离开。直到妈妈走失那一天,爸爸才意识到,也许永远也见不到亨哲妈妈了。妈妈走失以后,爸爸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她是他的妻子,而不仅仅是亨哲妈妈。从五十年前到现在,一直都被他遗忘的妻子终于生动地呈现在他的心里。妈妈失踪了,爸爸却对她产生了触手可及的真实感。终于开始一点一点认识她。

在孤儿院老师那里,爸爸才知道妈妈已经在孤儿院做了十多年的义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自己的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之后,他们每个月寄给妈妈六十万韩元的生活费,妈妈会捐出四十五万元给孤儿院。这样的捐赠也坚持了好几年了。妈妈只要求孤儿院的老师给她读女儿出版的书。要强的妈妈不肯告诉老师她不识字没文化,只说她自己眼睛已经花了看不清楚字。因为妈妈觉得因为自己不识字,爸爸一直都在看轻自己。妈妈用听女儿的书的方式。努力走近已经成年的女儿。

一直以来,爸爸走路都宁愿走到前面,再停下来等妈妈,因为妈妈走路慢。他从不肯像妈妈期待的那样,一边聊天一边并肩走路。而这一次,在首尔地铁站,爸爸一如既往地快步走在前面,还拿着妈妈的包。然后,在他想起来回头看看的时候,两手空空的妈妈已经走失了。

爸爸从首尔儿子家里回到乡下已经空荡荡的家里,幻想着一声呼唤,妈妈能像以往一样应和着走出来,然而并没有。这时大姑姐也来问爸爸是否找到妈妈。这个大姑姐比爸爸大八岁,年轻守寡,也没有孩子。因为父母早亡,姐姐对弟弟百般回护,对弟媳却各种挑剔,所作所为比婆婆还厉害。但是在妈妈走失后,大姑姐自己也说,她欠妈妈一声对不起。

因为爸爸的父母早亡,他最小的弟弟是跟着他和妈妈一起生活的。年轻的妈妈真正做到长嫂如母般养育小弟弟。因为想按照小弟弟的意愿让他继续读初中,妈妈和爸爸起了冲突,回了娘家。小弟弟怕失去嫂子,主动放弃了继续学业的梦想。他真心爱护嫂子,在嫂子冬天生完孩子屋里没有暖气的时候,小弟弟砍了院子里长了十几年的一棵杏树做柴火。但在当时,大姑姐却责怪是妈妈教唆小弟弟这样做的。

后来小弟弟在抑郁忧愤中喝农药自杀,妈妈却被当作犯罪嫌疑人多次进出警局询问。这期间爸爸全程逃避,没有给妈妈一点儿支持和慰藉。后来还是妈妈安排,葬了小弟弟。但妈妈心里对小弟弟的愧疚一直无法释怀。在她的头痛病开始之后表现得愈发强烈。她经常梦见小弟弟,也时常念叨如果让他继续读书,是不是他就不会自杀…

妈妈还一直忍受着时常腹泻的困扰。但在最早妈妈腹泻生病时,大姑姐不肯多买两副药让妈妈的病完全根治。这让妈妈很伤心。

现在妈妈找不到了,这一声对不起,又能对谁说呢?

从夏天找到了冬天,妈妈还是没有出现。大家各自的生活还得继续。大女儿和男友旅行去了罗马,想起妈妈的曾经的念想---蔷薇念珠;大儿子继续努力工作养家;小女儿被自已的三个小朋友围绕,过着没有自我的妈妈生活;大姑姐和爸爸在乡下,等待。所有人的心底依然压满对妈妈的想念和遗憾,没有了妈妈,他们各自的生活,有些,也已经永远改变了。

怎么样?了解了这本书,会不会觉得书中的内容有些熟悉呢?!书中妈妈的生活状态,和我们的妈妈,甚至和已经成为妈妈的我们自己,是不是或多或少,都有相似之处呢?

平日里,妈妈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存在,而我们一直在心安理得地享受她。在和她一起的时光里,你有没有想过,原来妈妈也有蹒跚学步的时候,也有三岁、十二岁,或者二十岁的时光。可你只是把妈妈当成妈妈,你以为妈妈天生就是做妈妈的人。每个人大概都是这样,一旦告别故乡,离开妈妈,人生便踏上了高速运转的传送带,再也停不下来,绝难有机会去想象这样看似琐碎的事情。也许只有当妈妈走失这样的大事发生时,我们才会豁然猛醒,重新打量心目中习以为常的妈妈。想到我们的妈妈也是从不谙世事的孩童长大,手忙脚乱地成为妈妈,每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都会忍不住心疼的吧?!

贾玲在她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里说:从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模样。可其实在有我们之前,她们也曾是青春美丽的少女啊!

我们都吃着妈妈做的饭长大,却很少去关心妈妈是不是真的热爱做饭、热爱厨房。妈妈自己是怎么想的?“有时我真的很烦,感觉厨房就像监狱。”这大概才是天下绝大多数妈妈的心声吧。

但是,想着孩子们要吃饭,看着孩子们吃得美美的,再不喜欢的事情,妈妈们也能做得开心起来。

这或者就是为什么上帝会告诉每一个即将出生的婴儿:不用怕,会有一位天使陪伴你成长,为你遮风挡雨,护你周全长大。她的名字就叫做:妈妈!

我们在妈妈的呵护下努力成长,却最终长成了父母亲的客人。当我们自己也为人父母,一边是母亲的孩子,一边是孩子的父母。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将长辈的这份爱接过来,再传递下去。

其实这本书中所写的,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妈妈的故事。结婚之后,她们逐渐忘记少女时代的梦想,成为了“妈妈”,为家庭和儿女奉献一切,也渐渐湮灭了自我。她们用令人难以想象的坚韧,繁衍出了更多的爱。妈妈们犹如空壳,站在今日之你我的身后。我们依赖她却也推开她。

我们小的时候,依恋着父母。当我们长大以后,父母似乎转而依恋我们。

而无论怎么样,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妈妈。如果现在的你,还能有幸听到自己的妈妈说话,请好好珍惜吧!不要让妈妈继续做家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人,不要让妈妈在我们的忽视中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更不要像作者那样,在妈妈丢失之后,只能在心里祈祷那些曾遇到过自己妈妈的人,多多善待她的妈妈,照顾好她的妈妈。在我们的妈妈还在身边的日子,多陪陪妈妈,多听妈妈说说话,哪怕只是每天给她一个问候:早安!午安!晚安!我亲爱的妈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照顾好我的妈妈,如果你曾遇见她—《请照顾好我的妈妈》申京淑)